100%的安卓APP在獲取手機隱私權限?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安全與防詐騙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保證個人隱私安全越發重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用戶數據泄露事件頻頻發生。2018年由于泄露數據而成為輿論焦點的公司,不乏互聯網公司巨頭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
隨著普通用戶的隱私安全意識提高,移動互聯網上的隱私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多的獲得社會輿論的關注。
不同手機APP如何獲取個人隱私?詐騙分子又整出什么新陷阱?在人工智能全面爆發前,如何最大程度保護隱私的同時又享受到數字時代的便利性?這些問題應格外重視并盡早解決。
1月25日,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聯合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舉辦《2018網絡隱私及網絡欺詐行為分析報告》發布會,對近千款APP獲取手機用戶21項隱私權限進行了測評,發布了隱私安全變化的趨勢。此外,針對越來越層出不窮的網絡詐騙手段,專家給出了典型案例的剖析并給出了防騙建議。
目前通過移動互聯網泄露隱私的渠道主要有:手機APP、公共WiFi、舊手機和企業數據。其中,手機APP是重要的隱私泄露渠道之一。《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共選取了603個Android手機APP、320個iOS手機APP,將隱私權限分為包括核心隱私權限、重要隱私權限及普通隱私權限進行分析。“核心隱私權限”有5項,包括獲取位置信息、讀取手機號、讀取短信記錄、讀取聯系人和通話記錄;“重要隱私權限”5項包括打開攝像頭、使用話筒錄音、發送短信、發送彩信、撥打電話;“普通隱私權限”共11項,包括打開WiFi開關、打開藍牙開關、獲取設備信息等、打開數據網絡等。
安卓端APP全部獲取隱私權限,投資理財類最多
《報告》2018年下半年測評發現,當前所有的Android端APP都會不同程度的獲取手機隱私權限。《報告》顯示,投資理財類APP是獲取手機隱私權限最多的APP,其平均獲取的權限數量為17.2項,其次是生活購物類和通訊社區類APP。網絡游戲APP是獲取手機隱私權限最少的APP類型,但其平均獲取的權限數量也達11.6項。
而好消息是,Android端越界獲取手機隱私權限的APP正在逐漸減少,2017年Android端越界獲取手機隱私權限有25.3%,到2018年下半年,僅有2.0%的APP存在越界獲取手機隱私權限的行為。而APP對重要隱私權限和普通隱私權限的越界行為幾乎已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新技術的發展也讓隱私的外延進一步擴大,比如很多app都在收集用戶的指紋、虹膜等生物信息。《報告》顯示,2018年下半年,有24.9%的安卓APP已經通過用戶使用身體傳感器收集用戶的生物信息。
iOS端APP最常獲取照片、定位服務和打開相機權限
《報告》中還指出,iOS端獲取手機隱私權限的APP比例繼前兩次連續增長之后,出現首次下降。在iOS端,通訊社區類APP是獲取手機隱私權限最多的APP。平均獲取了4.9項手機隱私權限。其次是影音娛樂類和出行地圖類APP,網絡游戲APP是獲取手機隱私權限最少的APP類別,平均獲取了1.0項手機隱私權限。
而在被獲取的隱私權限中,照片、定位服務和打開相機是iOS端APP最常獲取的三大隱私權限,分別有高達85%、79%和76%的APP獲取了以上權限。
2018年騰訊安全實驗室攔截惡意網址超5550億次
2018年全年,騰訊安全實驗室共檢測到惡意網址超過1.8億次,為用戶攔截惡意網址超5550億次,其中信息詐騙網址攔截次數超387億次。這一數字相當于為每個中國人攔截信息詐騙網址28次。
《報告》指出,用戶一旦點擊進惡意網址,觸發網站內惡意木馬、病毒等程序,導致手機被感染,將面臨帳號密碼丟失、隱私信息泄露等威脅。色情網站和博彩網站是最常見的惡意網址類型,占比分別達57.1%和34.5%。信息詐騙類惡意網址雖僅占7%,但上當受騙的用戶數并不少、蒙受的損失也比較巨大。
電話和短信仍是詐騙重要渠道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如此迅速的數字時代,傳統的電話和短信依然是不法分子進行欺詐的重要渠道。2018年全年,騰訊手機管家用戶標記詐騙電話超6100萬個,舉報詐騙短信超5100萬條。
《報告》指出,詐騙類短信在整體垃圾短信中的占比有所增長,2018年上半年該比例為2.1%,而2018年全年,詐騙類短信占比增加到2.8%。同時,詐騙短信的數量也一路走高,2018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用戶舉報的詐騙短信數分別為459萬條、1374萬條、1507萬條和1769萬條。其中,高新詐騙類短信占比達到了10.8%,需要引起格外的注意。
詐騙電話在所有騷擾電話中的比例有所增加,由2017年的16.0%增加到2018年的16.8%。在幾種常見的詐騙電話內容類型中,要求轉賬類詐騙電話占比近年來一直呈增長趨勢,從2017年的15.4%上漲到了2018年的29.2%,已經成為當前最常見的詐騙電話類型。這類詐騙電話會誘導用戶轉賬到所謂的“安全賬戶”,需要廣大手機用戶提高警惕。此外,冒充領導、索要驗證碼、冒充公檢法、網購訂單問題和包裹被扣押等也是常見的電話詐騙類型。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