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
-
MIT最新AI面部識別研究:AR技術協助情緒偵測
“自閉癥成人的感知神經連接可能是“嘈雜的”(noisy)或低效的。”作者:Claire編輯:tuya出品:財經涂鴉(ID:caijingtuya)對大部分健康的人來說,識別人臉上表達的情緒很容易。微笑可能意味著幸福,而皺眉可能意味著憤怒,但自閉癥患者在完成這項任務時有很大的困難
-
MIT SEIR模型:有必要將疫情隔離政策延續到2022年
本月初,MIT的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AI預測模型(SEIR),該模型能夠用量化的方式,呈現隔離措施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積極影響。與其他模型不同,它并不依賴于以往疫情的研究數據,而是利用AI算法,經過訓練后,準確地捕捉受感染個體的數量。
-
像奇異博士一樣預測未來已成為現實?MIT、百度AI或為你圓夢!
作者:Ripple編輯:生煎 您正在閱讀算力智庫第 388 篇原創作品 算力說無論是在電影還是小說中,預測未來的能力總是讓人驚嘆。運用AI算法,透過聲音或像素流向對未來進行預測,或將為你打開這扇新世界的大門
-
曠視再上榜MIT TR50 創單倉機器人集群作業紀錄
6月29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下稱“MIT TR”)在杭州發布了“2019年度50大聰明公司”榜單(以下簡稱“MIT TR50”)。其中,曠視繼2017年獲得“MIT TR50”、“全球十大突破技
-
入圍ICRA2019最佳論文:MIT利用粗粒度地圖實現自動駕駛
MIT最新研究能夠利用簡單的GPS地圖和視覺數據,模仿人類駕駛員的駕駛方式,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視障環境中的復雜計劃路線,該論文入圍ICRA2019最佳論文。真正的人工智能不是只會機械處理數據,而是要能夠“智慧”地進行推理分析和決策
-
自動駕駛新進展!微軟和MIT開發出可以檢測AI“盲點”的模型
近日,據外媒報道,微軟和麻省理工開發了一個模型,可以捕捉這些自動駕駛汽車系統的虛擬的“盲點”。據麻省理工稱,這種方法讓人工智能將一個人在特定情況下的行為與它本來會做的行為進行比較,并根據它與反應的匹配程度來改變其行為。
-
MIT開發藍牙膠囊:可實現在消化道停留數周
現在,科學家們進一步發揮—通過類似的膠囊,實現與體內傳感器的藍牙無線通信—它由麻省理工與布萊根婦女醫院合作開發。 原始設備有六個裝載藥物的聚合物臂,最初可以在光滑的明膠殼內折疊收納。在進入消化道后,明膠會被溶解,使臂端組成 Y 形,以防止意外脫落。
-
AI性別歧視有救,MIT研究人員給出減少AI預測偏差新方法
在社交媒體的應用場景中,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偏差導致搜索結果或用戶體驗不佳常常出現,甚至可以說是無法規避,如人們熟知的大數據殺熟等。
-
“落后”的MIT迎來70年最大結構調整,投資10億重金用AI重塑計算機學院
今天,麻省理工學院(MIT)官網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建設一所名為M.I.T. Stephen A. 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的計算機學院,該項計劃也將成為美國教育機構有史以來在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技術上最大的投資。
-
AI學術最大一筆投資:MIT砸10億美元成立計算機學院
今天,麻省理工學院官網宣布了一個新的10億美元的項目,該項目的核心是推出Stephen A. Schwarzman計算機學院。
-
人工智能:MIT提出不降速的云AI
據外媒報道,美國MIT(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一種可以保護基于云的AI系統,可以在不降低速度的情況下保護云計算的AI人工智能。這種基于云的AI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性非常重要,特別是當人們使用像照片或醫療記錄這樣的敏感數據時。
-
-
MIT宣布研發出識別人類情緒AI 準確度60%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宣布,該團隊研發出了一種個性化的機器學習方式,可以分辨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度和興趣。
-
MIT又一突破!用AI過濾音源,讓音樂更悅耳
PixelPlayer 進行完全自監督的學習,人們無需對數據注釋,而且系統目前已經能識別 20 種樂器。Zhao Hang 說,較大的數據集增強了系統的識別量,但識別樂器子類的能力卻不佳。系統也可以識別音樂元素,例如小提琴的諧波頻率。
-
MIT:機器學習預測2018世界杯冠軍
麻省理工學院報道,他們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人工智能,用以預測世界杯走勢。 研究人員聲稱,他們應用了一種名為random-forest的計算方法,通過結合機器自我學習和常規統計,其準確率可能遠勝于傳統的統計方法。
機器學習 2018-06-19 -
MIT最新研究:無需3D地圖,利用GPS和LiDAR在鄉村道路上,實現自動駕駛
高精度地圖是無人駕駛發展成熟標志之一,在橫向/縱向精確定位、基于車道模型的避讓等都離不了高精度地圖。然而,在一些偏遠的鄉村道路環境中,繪制高精度地圖有很大的難度。MIT最近曝光了他們近期的研究成果,利用拓撲地圖、開放式街道地圖(OSM)和本地局部感知系統,無需3D地圖,在鄉村道路實現了自動駕駛。
-
MIT發起人工智能項目MIT IQ,旨在贏回AI領域主動權
近幾年隨著科技行業高速的發展,各大科技企業從大學和研究室里吸走了太多AI領域有才華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創意。
-
Google攜手MIT打造實時AI“修圖師”
近日,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和Google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套系統,在不影響手機耗電量等性能的情況下,可以實時對照片細節進行修復,讓拍照者立即得到HDR圖像。
-
MIT研發穿衣機器人 只有手掌大小卻能在衣物上畫畫
近日,麻省理工的研發人員推出了一項名為“基諾計劃”的項目,致力于將機器人吸附在人的衣服上,并讓它們在衣服上隨意移動,像衣服上的裝飾一樣,擺出不同陣列,以增強服飾的趣味性、設計感和科技感。
最新活動更多 >
-
10月29日報名參會>> OFweek 2025先進電池技術研討會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芯智所向 邊緣無界—華邦電子與恩智浦聯合技術論壇
-
即日-11.21免費下載>>> 【白皮書】使用模擬源進行快速射頻設備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