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市場大變局:日系廠商大潰敗,中國新手在崛起
日本東芝近期宣布,其持有的Dynabook公司余下19.9%股份已全部轉讓給夏普。
2018年6月,東芝曾將旗下筆電業務公司80.1%股份轉讓給夏普,隨后夏普將該公司改名為Dynabook。而在東芝將所有股份均轉讓給夏普后,Dynabook也變成夏普全資子公司。
至此,東芝徹底退出筆記本電腦市場。東芝曾是全球筆電市場重要廠商,造出世界首款筆電產品,擁有長達35年產業生涯。
日系PC廠商大潰敗
1985年,東芝推出T1100,這款產品被其譽為“全球首款面向大眾市場的筆記本電腦”。
東芝筆電的35年職業生涯,大致可劃分為三大時期:
上升期(1985年-2000年代初):先發優勢+產品引領,助力東芝快速成長為全球PC市場老大,并創下輝煌“七冠王”戰績;
守成期(2000年代初-2011年):面對戴爾、惠普、聯想、宏碁和華碩等廠商的輪番攻勢,東芝PC在市場力和產品力上逐漸敗下陣來;
沒落期(2011年-2020年):東芝跌出全球五大PC廠商之列,直到最終徹底放棄PC市場。
數據顯示,東芝在2011年還曾賣出1770萬臺PC設備,到了2017年則只賣出140萬臺PC設備。
一面是持續下滑的市場銷量,一面還要填補集團資金虧空,東芝在相繼賣掉家電、醫療、半導體等業務后,連其曾引以為傲的PC業務也賣掉了。
而以東芝、VAIO(索尼)、富士通、夏普、松下和NEC等為代表的日系廠商,曾是全球PC市場的重要一極。只是現在,不管是在全球還是日本本土市場,日系PC廠商的整體表現堪稱大潰敗。PC業務之外,日系廠商在手機、家電等消費電子領域的市場表現亦是大不如前。
日系廠商大潰敗,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海外市場“本地化”戰略不足,忽視渠道、不懂營銷,產品定價亦缺乏競爭力;
日企重視技術,但輕視軟件,同時對用戶需求轉變反應較慢;
日本市場有限,但本土廠商眾多,且一直未能真正抱團發展,最后只能被外來巨頭“收割”。
當下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美國企業在操作系統和設計研發領域擁有強大實力,中國企業在硬件制造和應用推廣領域同樣拔得頭籌:兩強爭霸的新格局下,日系廠商的大潰敗已不可避免。當然,日企擁有強大技術積累和諸多頂尖工藝,轉型做好上游技術供應商是個可取路徑。
PC新勢力在崛起
自2011年創下3.64億臺的歷史出貨量紀錄后,全球PC市場就經歷了連續7年的銷量負增長期,直到2019年才止住跌勢。
2020年后的PC市場是否會繼續保持增長,抑或再度回歸低迷,目前還不好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PC依然是手機之外最重要的個人終端設備,而這一領域的產品革新、企業競爭和市場變局也將持續演繹下去。
IDC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量達到7226.1萬臺,同比增長11.2%,創下近年來最大漲幅。顯然,這與疫情期間線上教育和在家辦公人群激增所抬升的PC需求量及二季度中國供應鏈全面恢復正常運轉,有著莫大關聯。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芯智所向 邊緣無界—華邦電子與恩智浦聯合技術論壇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