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匯總:“十四五”國家重點專項,9項目涉及3D打印
2021年2月4日,南極熊看到,科技部發布信息,已將“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見附件)向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征求意見時間為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21日,修改意見請于2月21日24點之前發至電子郵箱。

南極熊發現在“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和“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這兩個重點專項中出現了關于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的項目,合計有9個項目,南極熊對其進行了梳理。

“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建議(征求意見稿),其中有7個項目涉及到了增材制造相關技術,南極熊提取如下:
2.3 高品質TiAl 合金粉末制備及增材制造關鍵技術(共性關鍵技術)
研究內容:針對電子束增材制造所需的低氧含量球形TiAl 合金粉末,研究鋁元素揮發、粉末球形度差、空心粉高問題,突破工業化生產球形TiAl 合金粉末和工業化TiAl 構件增材制造關鍵技術;開展增材制造TiAl 合金的材料-工藝-組織-缺陷-性能一體化系統研究及典型服役性能測試,突破構件增材制造工藝及性能控制關鍵技術,掌握包括材料、工藝、組織調控、性能特征及典型應用,為新一代航空發動機高溫關鍵構件制造及工業化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考核指標:粉末指標:粉末粒度45μm~105μm,收得率≥40%,粉末氧含量≤0.075wt%,粉末流動性≤35s/50g;成形件指標:室溫抗拉強度≥600MPa、延伸率≥1.5%,650℃抗拉強度≥500MPa,650℃高周疲勞強度(σ-1,Kt=1,N=1×107)≥300MPa,650℃持久強度(σ100h)≥250MPa。
3.3 先進鋁合金高效加工及高綜合性能研究(共性關鍵技術)
研究內容:針對飛行器、船舶以及汽車等提速減重、綠色制造的迫切需求,開展以鑄代鍛、整體成型、短流程、低排放的高效加工技術研究,研發高綜合性能的先進鋁合金材料;開展先進鋁合金材料綜合性能評價及加工技術效能評價,形成鑄鍛一體成型的新型高綜合性能鋁合金高效加工技術,將鑄造、增材制造等鋁合金提升到變形鋁合金強度水平。
考核指標:鑄鍛一體成型高強鋁合金屈服強度>350MPa、延伸率>6%、碳排放比A356 合金減少10%,建設10000 噸/年生產線,示范應用于汽車、通訊等;高強傳動連接鋁合金材料,抗拉強度≥450MPa、屈服強度≥400MPa、延伸率≥8%、疲勞強度≥300MPa、焊接系數達到0.85、滿足高強傳動連接部件需求、建設10000 噸/年生產線、示范應用于汽車等;核電超高強鋁合金管材外徑150mm、壁厚3.5mm、抗拉強度≥650MPa、滿足應用要求;高強鋁合金增材制造產品屈服強度≥400MPa、延伸率≥6%、疲勞強度≥200MPa、建立1000 噸/年生產線。
4.4 低面密度空間輕量化碳化硅光學-結構一體化構件制備(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空間遙感光學系統的應用需求,研究低面密度空間輕量化碳化硅光學-結構一體化構件的結構拓撲設計,開展復雜形狀碳化硅構件的增材制造等新技術、新工藝研究,開發低面密度復雜形狀碳化硅構件的近凈尺寸成型與致密化燒結技術,開展低面密度碳化硅空間輕量化碳化硅光學-結構一體化構件的光學加工與環境模擬試驗研究,實現滿足空間遙感光學成像要求的低面密度碳化硅光學-結構一體化構件材料制備。
考核指標:碳化硅陶瓷材料開口氣孔率≤0.5%,彈性模量≥350GPa,彎曲強度≥350MPa,熱膨脹系數2.1±0.15-6/K(@-50~50℃),熱導率≥160 W/(m·K);光學-結構一體化構件尺寸≥500mm,面密度≤25kg/m2,表面粗糙度Ra≤1nm,面形精度RMS≤λ/40(λ=632.8nm),500~800nm 可見光波段平均反射率≥96%,3~5μm 和8~12μm 紅外波段平均反射率≥97%;通過空間成像光學系統環境模擬試驗考核(包含時效穩定性、熱真空、力學振動等試驗,面形精度RMS≤λ/40)。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芯智所向 邊緣無界—華邦電子與恩智浦聯合技術論壇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