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未來產業,長三角“三省一市”如何前瞻布局?
聲明:本文為火石創造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網站、公眾號等轉載需經授權
未來產業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根據工信部等七部門在《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中的定義,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由前沿技術驅動,尚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重點包括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
長三角地區作為全國科技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領先者,其未來產業發展表現出蓬勃的創新能力、快速的迭代升級以及顯著的賦能效應。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6G、未來網絡、擴展現實、元宇宙等領域的發展勢頭強勁。目前,長三角地區在全國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占據18個席位,相當于全國的40%,國家級技術創新載體數量則占比超過30%。
01
上海:布局五大產業集群
上海是國內最早布局未來產業的城市之一,2022年發布《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在全國打響了布局未來產業“第一槍”,打造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未來產業集群,面向腦機接口、合成生物、新型儲能等16個細分領域。
表1:上海未來產業布局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023年,上海率先成立張江、臨港和大零號灣首批3個未來產業先導區,目標到2030年,實現未來產業規模分別達到2000億元、1000億元、1000億元。
其中,張江科學城以“AI”為基本技術路線,開展“小腦、大腦、云腦”融合的智能進化。突出人形機器人發展重點。臨港則通過“滴水湖AI創新港”建設,打造未來智能產業重要集聚地。此外,聚焦通用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賽道,引進智元人形機器人、中車艾森迪水下機器人等項目。在未來健康產業方面,臨港新片區加強基因和細胞治療、抗體藥物、合成生物學、腦機接口、AI輔助、高端醫療影像等產業賽道布局。大零號灣先導區重點聚焦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三大方向。未來智能方向主要聚焦于智能芯片、量子計算、智能機器人等領域。
02
江蘇:建構“10+X”未來產業體系
江蘇省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氫能、新型儲能、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虛擬現實、前沿新材料、零碳負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謀劃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類人機器人、先進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來產業,初步形成“10+X”未來產業體系。
表2:優先發展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江蘇印發的《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本土創新型領軍企業、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培育,著力引進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加快構建未來產業企業矩陣。此外,圍繞應用場景的建設和開放,《指導意見》提出到 2030 年,建設 50 個以上開放應用場景;建設 20 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支持蘇州、南京等城市積極爭創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03
浙江:優先發展未來網絡等9大產業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到2035年,浙江將打造5組未來產業國際公共專利池,培育5家以上有全球影響力的未來產業“鏈主”企業,構建5個以上規模超千億元的未來產業集群。
《指導意見》指出,浙江將優先發展未來網絡、元宇宙、空天信息、仿生機器人、合成生物、未來醫療、氫能與儲能、前沿新材料、柔性電子9個產業,探索發展量子信息、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控核聚變及核技術應用、低成本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智能仿生與超材料6個產業,構筑未來技術創新平臺,提升發展“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支持在科教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雄厚的高新區、特色小鎮等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2024年初,省財政廳聯合省經信廳共同研究推出未來產業(人工智能)先導區財政專項激勵,首年度重點圍繞人工智能(含通用人工智能、類腦智能、智能機器人、元宇宙、AI賦能新型工業化、車聯網)、氫能儲能、合成生物三大重點領域,以任務揭榜掛帥的形式支持培育建設一批先導區,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等未來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應用。
表3:2024年未來產業(人工智能)先導區財政專項激勵名單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04
安徽:瞄準“7+N”重點領域
安徽省印發實施了《安徽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方案(試行)》,啟動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明確到2027年,在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先進材料、人形機器人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建設1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積極創建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到2030年,累計建設3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創新網絡、培育鏈條、政策體系基本完善,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產業鏈控制力的一流企業,引領未來產業從大到強、從有到優,成為安徽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表4:安徽省未來產業布局7大重點方向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此外,《建設方案》指出,同時兼顧第三代半導體、先進裝備制造、區塊鏈、元宇宙等領域和方向的布局發展。
未來產業的培育是一場持久戰,長三角需要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通過優化未來產業區域協同機制、升級科技中介和服務機構、建設應用場景示范,以及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等方式,持續推進未來產業的合理規劃、精準培育和錯位發展,使科技領軍企業在攻關需求和引領作用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也為長三角地區未來產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原文標題 : 搶占未來產業,長三角“三省一市”如何前瞻布局?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