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無人駕駛萬億賽道雙雄爭霸!中國選手百度蘿卜快跑,成本僅為美國代表Waymo 的1/7
引言
最近,《福布斯》一句“萬億美元機會”,把Waymo和百度蘿卜快跑同時推到聚光燈下。
故事聽起來像爽文:美國代表Waymo技術封神,中國選手蘿卜快跑用1/7成本殺瘋全球,累計接單1400萬單,覆蓋16城,連硅谷投資老炮Bill Gurley都直呼“被低估”。
但別忘了,萬億市場再大,門票卻極少——全球真正大規模商業化運營的,目前只有這兩家。

一、成本才是“大規模”的命門
Waymo一車造價約140萬人民幣,蘿卜快跑第六代僅20多萬,直接把ROI掰成1/7。
別小看這個數字,它意味著同樣10億美元,Waymo能鋪7千輛車,百度能砸5萬輛——數量級碾壓,就是規模效應的入場券。
更關鍵的是,低成本讓“Robotaxi比網約車便宜”成為現實:
武漢7公里行程蘿卜快跑僅12元,比滴滴快車低30%,用戶自然用腳投票。
不久前,美國著名風險投資人Bill Gurley也在體驗了百度的蘿卜快跑后表示,蘿卜快跑比Waymo更加寬敞,且成本遠低于后者。
二、場景驗證>技術炫技
Waymo在鳳凰城、舊金山炫技多年,但美國城市分散、法規碎片化,擴張像“打地鼠”。
中國城市群密集,政策“先行區”成片開放,蘿卜快跑復制粘貼更快:
武漢單城數百臺、北京五環-六環全覆蓋,迪拜直接簽下中東首份Robotaxi商用牌照,國際化路徑清晰。
正如比爾·格利體驗后所言:“蘿卜快跑比Waymo更寬敞,更重要的是,它就在我酒店樓下招手即停。”
三、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
百度股價6個月新高,花旗目標價145.84美元,隱含市值再上萬億港元。
為什么?
因為蘿卜快跑的收入曲線開始陡峭:Q2單季訂單同比+148%,管理層透露部分城市單車模型接近盈虧平衡。
市場情緒高漲的背后,是多家國際投行對百度在人工智能及無人駕駛領域的持續看好。

消息層面上,納斯達克分析師上調百度目標價至133美金,花旗等機構給予百度最高目標價達145.84美金。
高盛最新研報表示,百度在全球無人駕駛商業化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給予買入評級。
資本市場的反應表明,無人駕駛不再只是技術愿景,而是成為企業增長的新引擎。
近日,《福布斯》雜志刊文指出,谷歌旗下的無人駕駛公司Waymo代表了一個“萬億美元機會”,谷歌只需要抓住這個機會,Waymo收入可能超過其廣告業務。
一旦千臺規模達成,利潤彈性將遠高于搜索廣告。(其實,蘿卜快跑早就達成了千臺規模。)
納斯達克分析師直言:“如果Waymo是谷歌的廣告備胎,蘿卜快跑就是百度的下一臺印鈔機。”
四、成本曲線背后,是硬核技術棧
第六代無人車采用自研“阿波羅星河”平臺,線控底盤、計算單元、傳感器全部國產,把供應鏈議價權攥在自己手里;
單顆Orin X算力254 TOPS,但百度通過模型蒸餾,讓1顆頂過去2顆,硬件成本再降40%;
車路協同+V2X,把紅綠燈、施工路段提前500米告訴車輛,減少急剎、提升能效,單車日均省電3度,一年又省出2000元運營成本。
五、 風險仍存:地緣政治與長尾場景
國際地緣政治、數據跨境、當地路權開放都是變量;
且L4長尾Corner Case尚未窮盡,任何惡性事故都可能被放大成“政策急剎”。
但正如比爾·格利所言:“零企業價值買入”時代已過,不過技術優勢+成本殺器仍在,百度值得高看一眼。
六、未來展望:2026成關鍵拐點
假如近幾年百度蘿卜快跑能夠跑出1萬臺Robotaxi、服務1億次訂單、單車凈利潤轉正,那么,僅出行業務估值即可達300億美元——
相當于再造一個“百度核心搜索”。
那時,Waymo與蘿卜快跑的競爭,才真正進入“利潤賽段”。

總之,無人車來也(公眾號:無人車來也)認為:
這場雙雄爭霸的結局將影響整個自動駕駛行業的走向。
如果百度能夠保持成本優勢并成功實現全球化擴張,將有可能后來居上,成為這個萬億市場的最終贏家。
而Waymo則需要證明其技術優勢能夠轉化為商業成功,特別是在美國以外的市場。
無論結果如何,這場競爭都將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最終改變整個交通出行行業。
#無人車來也 #無人駕駛 #自動駕駛 #無人車 #2025上半年
原文標題 : 福布斯:無人駕駛萬億賽道雙雄爭霸!中國選手百度蘿卜快跑,成本僅為美國代表Waymo 的1/7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