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和Robotaxi雙推動,出行公司又成香餑餑了
作者 | 王凌方
編輯 | 邱鍇俊
“降本增效”的業績基石+“重塑未來”的Robotaxi,正在點燃資本市場對出行公司的新一輪熱情。
頭部企業堅實的訂單增長與毛利改善構筑了“當下可期”的業務進展,而自動駕駛技術的規模化落地,更打開了“未來可期”的宏大想象空間。
這兩股力量相輔相成,不僅為企業注入持續增長的新動能,也有望重新定義出行公司的估值。
01 業績增長“筑底”
上半年業績報告已經發布,網約車老大、老二均迎來高增長,上市公司如祺出行也首次迎來毛利率由負轉正。
具體來看:滴滴2025年上半年營收為1096.6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999.36億元增長9.7%;第二季度營收為56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08.64億元增長10.88%;第二季度經調整凈利為30.6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75億元增長108%。
二季度,滴滴的核心交易總額(GTV)達8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3%;出行訂單量同比提升12.4%,累計規模33.76億單,季度日均訂單量穩定在3710萬單。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起,滴滴國內出行業務的訂單量已連續十個季度保持了同比雙位數的強勁增長。
根據最新數據,曹操出行作為市場排名第二的網約車平臺,其增長勢頭強勁。在2025年上半年,曹操出行實現了94.56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達到53.5%。規模大幅擴容的同時,公司的各項盈利指標也在同步向好,期內毛利率升高1.4個百分點至8.4%。曹操出行的經調整凈虧損亦延續此前收窄趨勢,上半年該數據為-3.3億元,對應經調凈虧損率為3.5%,同比大幅優化了4.6個百分點。
曹操出行股價走勢

再來看下,體量雖小但增長迅猛的如祺出行。該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61.7%至16.76億元,出行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6%至16.36億元,包含網約車和Robotaxi業務,其中Robotaxi業務訂單量同比增長超470%,月度活躍用戶量同比增長超70%。
如祺出行股價走勢

目前,主要頭部出行公司已展現出穩健的盈利能力和強勁的增長趨勢,進一步鞏固了市場信心。
滴滴、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都驗證了網約車商業模式自身具備穩定的“造血”能力,為整個板塊提供了業績底和安全墊。
02 Robotaxi“點睛”
如果說業績是底牌,那么Robotaxi便是點燃市場行情的催化劑。
其中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就是6月特斯拉Robotaxi應用正式向公眾開放。投資者對這一前沿技術的興趣再次被點燃,資金開始迅速挖掘和追捧與Robotaxi相關的標的。
除此之外,這也與出行公司的Robotaxi業務有集中的進展,甚至長足進步有關。
還是以這三家為例。
今年4月,滴滴與廣汽合作的前裝量產Robotaxi車型計劃年底上市,并將于 2026年在廣州、北京等局部區域開啟投放。滴滴計劃2026年通過廣汽生產1000~2000輛Robotaxi車輛。
同時,滴滴還宣布2025年將在國內多個城市投放超1000輛Robotaxi,并發布了2030年部署百萬輛的宏偉愿景,當然這一計劃將分步實施,例如2027年完成10萬輛無人車的部署,覆蓋50座城市。

今年2月曹操智行的自動駕駛平臺已正式上線,截至6月末,該公司在蘇州、杭州兩地已累計完成了超過15000公里的自動駕駛測試里程。接下來,曹操出行計劃于明年年底推出L4級別的Robotaxi定制車型,并預計在2027年實現規模化運營。

7月,曹操出行與商業航天企業時空道宇達成戰略合作,借助“吉利星座”在軌衛星,以航天科技賦能自動駕駛,旨在實現服務車輛“永遠在線,永不失聯”,為未來Robotaxi規模化運營奠定安全基礎。
機構預測,曹操出行Robotaxi單車毛利有望在2028—2029年回正,2030年曹操Robotaxi單車毛利將來到5萬元-7.2萬元/年。
7月23日,如祺出行發布了“Robotaxi+”開放平臺戰略。其定位是行業的“連接器”和“服務方”,聚合所有符合標準的自動駕駛車輛,自己則專注打造覆蓋100城的運維網絡。這一輕資產、重運營的模式迅速獲得資本市場認可,戰略發布后市值單月拉升近25%。其上半年Robotaxi訂單量同比暴漲470%,印證了市場需求的真實性與旺盛度。
除了出行平臺,自動駕駛出行科技公司Robotaxi業務的進展也進一步驗證了這一業務的可行性。例如,根據文遠知行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財報,其Robotaxi業務在該季度實現了顯著的收入增長,同比增長836.7%達到4590萬元,創下公司成立以來的單季度新高。同時,Robotaxi業務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也顯著提升,達到36.1%,為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2025年第二季度,小馬智行的Robotaxi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7.8%至1090萬元,主要源于用戶覆蓋范圍擴大、一線城市用戶需求攀升,以及Robotaxi業務的運營車輛規模增長。
根據最新數據,百度(蘿卜快跑)在第二季度的全球出行服務次數超過220萬,同比增長148%,累計服務次數超過1400萬次,位居全球第一。此外,蘿卜快跑已獲得香港、迪拜等地區的復雜路況測試許可,并與Uber、Lyft等國際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全球市場,其技術成熟度和國際化步伐正同步加速,進一步點燃了市場對自動駕駛未來的想象。這些成績都為Robotaxi業務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確定性。
03 市場追捧
企業未來資本市場的估值空間,既依賴于企業的當前價值,也著眼于其未來的增長潛力。Robotaxi正是那個能極大提升“未來增長預期”的超級故事。
以滴滴為例,憑借其龐大的網約車用戶基礎,一旦Robotaxi實現規模化投放,將迅速完成用戶轉化,推動Robotaxi從‘小眾試點’階段邁入‘大眾服務’階段,市場增長速度將極為可觀。
正是基于對Robotaxi的看好,資本市場已用“真金白銀”投票,來印證對Robotaxi賽道的看好。例如,在宣布與Uber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后,小馬智行的股價在次日收盤時達到14.32美元,較前一日大幅上漲47.63%,市值突破50億美元大關,達到50.88億美元。這一合作預計將加速小馬智行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特別是在中東市場。
此外,小馬智行獲得柏基投資、日興資管等國際資金的增持,并被納入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股票流動性顯著提升,獲得8個“買入”評級,資本市場反應熱烈,股價隨之上漲。

此外,文遠知行也獲得了Grab的數千萬美元股權投資,以加速其Robotaxi在東南亞的規模化落地。
海外方面,今年上半年,Uber股價上漲近60%,成為標普500表現第七出色的公司,這一表現得益于市場需求回暖、政策利好、財報數據的積極表現以及技術創新與投資等多重因素,其中Robotaxi大規模商業化預期也對估值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
04 未來可期
從Robotaxi的發展階段來看,這些企業的增長或許僅僅是開始。
根據高盛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預計到2030年,中國Robotaxi的運營車輛將達到50萬輛。
對于中國市場來說,政策的利好效應正不斷顯現:全國已有51個城市積極響應,出臺自動駕駛試點示范政策,包括北京、上海、重慶、武漢、深圳等重要城市。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并有多個城市發放了L3、L4級路測與商業牌照。政策如同強勁的東風,為Robotaxi的商業化之路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為上市出行公司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助其揚帆遠航。
與此同時,企業的技術創新步伐正不斷加快:各公司持續投入研發,優化算法、降低成本、提升體驗:如小馬智行第七代Robotaxi的BOM成本下降了70%,這一顯著的降低得益于其與廣汽埃安等合作伙伴共同研發的全冗余前裝量產Robotaxi車輛平臺;
自2025年4月起,曹操出行已開始部署新一代Robotaxi。該車型基于吉利最新冗余架構設計,并深度融合曹操出行在自動派單、遠程安全保障、出行艙服務及資產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時,曹操出行正與吉利及業務合作伙伴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技術,以及預裝專屬自動駕駛組件和相關應用程序的定制車。
而特斯拉則通過FSD的迭代升級持續優化其自動駕駛技術。

不過,我們仍需清醒地認識到,目前robotaxi的發展仍處于商業化探索的早期階段,距離大規模盈利和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持續關注其技術突破、規模化進程以及政策環境的演變。
-END-
原文標題 : 業務和Robotaxi雙推動,出行公司又成香餑餑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