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出,硬科技圈和母嬰圈同時刷屏。
AI 硬件賽道在過去一年雖持續火熱,但資本大多聚焦于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領域,此次 2 億元資金精準注入 AI 玩具這一細分賽道,無疑為行業投下了一顆強心劑,也標志著 AI 硬件的競爭正式向兒童消費場景深度滲透。
2 億資金怎么用?三大方向錨定行業壁壘
本次募集資金,躍然創新將用于 “技術突破、產能保障、內容升級” 三大方向,劍指 AI 玩具行業的關鍵壁壘。
技術端,攻克 “大模型微型化” 難題:芯片級算法團隊擴招,目標是把大模型塞進一顆售價不到 300 元的 SoC。
產能端,自建柔性供應鏈保交付:自建柔性供應鏈,首批量產 30 萬臺,良品率拉到 97%。
內容端,IP 深度綁定重構交互邏輯:與三家海外動畫 IP 簽約,把故事直接寫進模型權重,而不是后期貼圖。
盡管躍然創新未公開本次融資后的具體估值,但明確表示 “較上一輪估值翻三倍”。
有投資人私下透露,本輪融資對應的市銷率(PS)已接近 6 倍,這一數據在消費級硬件領域實屬罕見,側面印證了資本對 AI 玩具賽道及躍然創新行業地位的認可。
首款產品 BubblePal 大賣,20 萬臺銷量驗證需求真實性
今年 6 月,躍然創新推出的全球首款 AI 玩具 BubblePal,用實打實的 20 萬的銷量證明了 AI 玩具的商業潛力。
這款將大模型植入毛絨掛件的創新產品,上市首月便實現 1 萬臺銷量,截至目前累計銷量已突破 20 萬臺,并斬獲艾瑞咨詢 “中國 AI 玩具線上銷量第一品牌” 認證,成為 2024 年兒童消費市場的現象級產品。
該產品從音色、世界觀、性格習性等維度還原了數十個經典 IP 角色;功能包括角色扮演、多語言對話、長期記憶、AI 故事共創;核心賣點是 “孩子問什么都能接住”。
躍然創新創始人李勇將這套打法總結為 “IP 分層運營”:頭部 IP 授權做聲量,藝術家共創做長尾,最終構建起專屬的 AI 玩具 IP 宇宙。
而家長用錢包投票,也證明 AI 玩具不是偽需求。
新品 CocoMate 今日發布,內容訂閱模式開辟新增長曲線
值得注意的是,躍然創新正式推出旗下第二代 AI 玩具產品 —— CocoMate 系列。
新品采用可嵌入玩偶本體且支持拆卸的形態,靈活性得以大幅提升。
作為全球首款搭載端到端語音模型的 AI 玩具,CocoMate 在交互方面將擁有更豐富表現力,具備更強的擬人化情感能力,并支持多重喚醒、主題卡游戲、聊天室等多種模式,有望再次定義 AI 玩具行業技術范式。
新品首發陣容包括重磅 IP 奧特曼以及 Haivivi 首個原創 IP “泡泡”,于 8 月 27 日全面開售。
更大的懸念在內容訂閱。躍然創新計劃按月更新故事包,每月 19 元,首年免費。據行業測算,若訂閱轉化率能達到 30%,僅內容訂閱帶來的現金流,就能覆蓋產品研發成本,為 AI 玩具行業開辟出 “硬件 + 服務” 的雙增長曲線。
AI 玩具:下一個百億賽道的爭奪已打響
教育硬件見頂,機器人落地太難,玩具便成了 AI 走進家庭的最短路徑。
根據洛圖科技最新報告,中國智能玩具市場規模去年突破 12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 28%。但市面上 90% 的產品仍是 “語音指令 + 固定回答”,談不上智能。
有投資人算過賬:學齡前兒童每年玩具支出 2300 元,AI 玩具行業展現出成為下一個百億賽道的巨大潛力。
國內頭部廠商和中小創業者也在積極內測競品,字節跳動旗下 “瓜瓜龍” 正在內測 AI 毛絨狗,小米生態鏈的 “米兔 GPT” 已拿到 3C 認證,湯姆貓推出基于自有 IP 的 AI 陪伴機器人等等。
躍然創新搶先發布,等于把倒計時擺到桌上。
孩子不關心技術和 “端到端”,他們只想要一個永遠耐心有趣的玩伴。家長不關心參數,他們只想知道 499 元能不能換來自己的寧靜和孩子的專注。
勝負手在年底的銷量榜,也在孩子下一次提問的眼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