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倍機器人大牛股:高管股東套現VS機構兇猛抱團,該信誰?

文丨小李飛刀
A股人形機器人賽道,又殺出了一匹超級黑馬。
自2024年9月低點以來,浙江榮泰股價飆漲超700%,漲幅僅次于板塊“第一妖”的上緯新材。那么,這場資本狂歡還能瘋多久?
【抱團VS減持】
在爆發之前,浙江榮泰股價曾幾近腰斬,估值一度跌至13倍。但誰也沒想到,短短一年時間內,它竟成為人形機器人賽道漲幅“第二妖”。
一飛沖天的驚詫表現,源于多方合力的結果。
從2024年9月底開始,A股迎來了一波強勁反彈,科技板塊成為市場繞不開的主線。而即將邁入商業化量產的人形機器人,更是被資金爆炒追捧——板塊指數大漲超160%,且不斷刷新歷史新高。
大風口之下,浙江榮泰也順勢迎來了反轉。
更為關鍵的是,以公募基金為首的機構開始瘋狂抱團浙江榮泰。2025年一季度,公募持有浙江榮泰比例達16.9%,較上季度猛增14.7個百分點,成為公募加倉最狠的機器人龍頭。
到了二季度末,近兩百家基金持有約5500萬股,倉位環比暴增超六成。
股價一路高歌,估值水漲船高,也引發了不少大股東高位套現。
6月,寧德時代旗下宜賓晨道新能源公司減持近1%股份。作為浙江榮泰上市前的財務投資者,減持后它從第三大股東退守至第五。
9月初,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鄭敏敏累計套現超9200萬元。此外,原第八大個人股東戴冬雅也于近期套現了近1億元。
機構兇猛抱團VS股東接連減持,該相信誰呢?
【打入特斯拉產業鏈】
世界首富馬斯克曾拋出驚人預測,到2040年,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將超過人類,達100億,未來甚至可能達到300億至500億臺。
他更是多次引導市場,Optimus的長期價值可能遠超特斯拉汽車業務,甚至足以支撐特斯拉成為一家市值25萬億美元的巨頭。
這種人形機器人的宏大敘事,無疑為市場注入了很大的想象空間。這也是支撐包括浙江榮泰在內的多家人形機器人概念股超百倍估值的信仰所在。
事實上,相較于不少跨界對手,浙江榮泰切入人形機器人的時間其實并不算早。
2025年4月,浙江榮泰以4億估值價格并購了上海狄茲精密機械有限公司51%股權,一舉殺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根據協議,狄茲精密創始股東承諾2025-2027年累計實現凈利潤不低于7000萬元,分年目標分別為800萬、2700萬和3500萬。若順利達成,也將為浙江榮泰帶來不小利潤貢獻。
但這并不是關鍵,市場真正看重的是狄茲精密的技術水平。因為人形機器人還未大規模量產前,產品技術實力才是核心競爭力的表現,品牌力、商業化渠道能力都是次要的。
據披露,狄茲精密已實現直徑3mm及以下微型絲杠的C1級精度量產。相比之下,較早跨界的雙林股份掌握的是C2級技術,震裕科技則實現的是C3、C5級。要知道,絲杠的精度等級直接決定了機器人傳動系統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數字越小,代表精度越高。
絲杠不僅是人形機器人中技術門檻最高的部件之一,也是價值鏈中的重要環節。據東吳證券測算,絲杠約占Optimus總成本的16%,毛利率超60%,遠高于電機、減速器和傳感器。再加上當前國產化率仍低,自然成了資本熱捧的對象。
除技術處于第一梯隊外,狄茲精密還借力浙江榮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特斯拉建立的合作關系,順利打入了Optimus供應鏈。
目前可確認的是,狄茲精密的行星滾柱絲杠已進入Optimus Gen3的測試階段,預計2025年四季度實現小批量供貨。
同時,其微型滾珠絲杠也將應用于Optimus Gen3的靈巧手。要知道,特斯拉第三代機器人的單手微型絲杠用量將增加5-10個,進一步推升單機價值。
可以說,能否打入特斯拉這樣的鏈主企業產業鏈,直接決定了未來能否在激烈競爭中分得一杯羹。
目前,國內人形機器人格局初顯,頭部企業包括宇樹、華為、智元、天工等,大本營集中在浙江、廣東、上海和北京。海外則以特斯拉Optimus和Figure為代表。
其中,Optimus被市場認為是有實力與國內龍頭正面競爭的強有力對手。誰能與它合作,誰就握有了當下性感的資本故事,也成為了估值放大器。
另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個月,馬斯克已逐漸將精力放回特斯拉經營,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Optimus的量產進程也不斷加快,甚至有消息傳言稱2026年的量產目標將高達5-50萬臺。
即便特斯拉汽車業務表現惡化,美股市場卻并不悲觀,股價逆勢上漲,逼近歷史前高。在這一背景下,A股包括浙江榮泰機器人產業鏈在9月迎來了一波加速爆發。
【追熱點,踩風口】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原本主營業務大多來源于新能源汽車。只有主業增長較好,且能持續為機器人業務“輸血”,市場才愿意給更高估值。
當然,浙江榮泰也不例外。
事實上,公司創始人葛泰榮夫婦這些年的創業歷程,就是一部“追熱點,踩風口”的歷史。
2003年之前,葛泰榮夫婦長期從事羊毛衫生意,賺得了第一桶金。之后,他們在浙江嘉興鳳橋鎮的鄉間成立村辦集體企業“嘉興市榮泰電工器材廠”,也就是浙江榮泰的前身。
早期,公司主營小家電云母制品,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屬于典型的鄉鎮作坊式工廠,在市場中艱難摸索。后來,全球小家電產業鏈逐漸向中國轉移,本土品牌也開始崛起。浙江榮泰也趁勢拿下美的、松下、三星、惠而浦等頭部客戶。
但不管怎么折騰,家電云母市場的天花板始終有限。
2013年,葛泰榮夫婦作出重大轉型決定,切入新能源賽道,研發新能源汽車防火絕緣件。而這一決策也成為公司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之后,浙江榮泰成功進入特斯拉、大眾、寶馬、沃爾沃等供應鏈,成為熱失控防護絕緣件的重要供應商。
伴隨全球新能源車爆發,公司業績一路高歌。2020-2024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32.8%和67.8%,凈利潤率也提升至20%以上。
然而從2025年開始,浙江榮泰的增長顯出疲態。尤其是第二季度,營收增速僅8.4%,創下有財務數據披露以來單季最低紀錄,歸母凈利潤增速也回落至18%。

▲單季營收增速創新低,來源:Wind
正是在這個關鍵節點上,葛泰榮夫婦再次出手,殺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并迅速打入特斯拉供應鏈。
若沒有機器人業務加持,浙江榮泰作為普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樂觀估值可能處在20-30倍之間。但如今150多倍的市盈率,顯然包含了市場對機器人業務的無限遐想。
在市值觀察看來,浙江榮泰未來能在機器人領域拿下多少份額、貢獻多少業績,還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即便是特斯拉絲杠訂單,也要面對北特科技、貝斯特、江蘇雷利、五洲新春等一批國內廠商的激烈競爭。
此外,浙江榮泰眼下受益于科技風格行情,但市場總會輪動。一旦資金轉向周期、消費等低估值板塊,該公司在高溢價下的資金支撐邏輯或將面臨考驗。
金融大鱷索羅斯曾說:“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游戲。”
眼下,無論是浙江榮泰,還是其他機器人龍頭概念股,估值或已遠遠跑在了產業現實的前面。
歇一歇,或許才是接下來該有的節奏。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原文標題 : 7倍機器人大牛股:高管股東套現VS機構兇猛抱團,該信誰?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