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研究】退居幕后四年后,張一鳴終于把算法公司變成AI公司?
作 者 | 夢蕭了解更多金融信息 | BT財經數據通正文共計3610字,預計閱讀時長9分鐘“
張一鳴退居幕后的第四年,豆包逆襲登頂國產大模型榜首。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于2021年5月宣布辭去CEO職務,正式退居幕后。4年零4個月后,字節旗下的AI大模型豆包竟然悄無聲息地登頂中國原生AI APP月活榜第一,其豆包愛學、即夢AI也分別位居五六位。
近日,QuestMobile最新發布8月榜單顯示,豆包月活躍用戶規模超越DeepSeek,成為中國AI APP月活用戶第一,在DeepSeek長期霸榜的情況下,豆包的崛起,說明在競爭激烈的賽道,沒有永遠的領跑者,這對我國AI領域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目前,國產AI APP數以百計,只有DeepSeek和豆包實現了月活用戶過億,此前一直是DeepSeek雄踞榜首,豆包這是首次實現了對DeepSeek的反超。從環比增速來看,豆包月活用戶環比增速為6.6%,而DeepSeek月活用戶則環比下滑了4.0%。
豆包的強勢反超,字節跳動創始人、前CEO張一鳴功不可沒,行業普遍認為,字節、抖音,TikTok是建立在算法上的商業帝國,而AI正是張一鳴預設的這個商業帝國的未來。
1、38歲退休的首富
2021年5月20日,38歲的張一鳴發布全員信,宣布卸任字節跳動CEO,由聯合創始人梁汝波接任。張一鳴在內部信中表示,希望放下日常管理,專注于遠景戰略、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等長期事項,并計劃以10年為期,通過學習、研究和體驗新事物為公司創造更多可能。他提到自己“過去幾年都在吃老本”,近三年缺乏系統性學習,因此需要跳出日常事務重新充電。
當時也有分析指出,張一鳴的退休也可能存在健康因素的原因,他在創業期間積勞成疾,患有強直性脊柱炎,CEO的高強度工作可能進一步影響健康。作為實際控制人,他選擇退居幕后以更靈活的方式參與公司事務。
當然還有一種聲音認為,張一鳴已經由一個買不起蘋果手機的窮小子變成了身價數千億元的超級富豪,此時的退休也算是功成身退。2025年6月的實時富豪榜,張一鳴一度反超農夫山泉鐘睒睒位居首富,雖然后期又被鐘睒睒重新奪回首富之位,但張一鳴已經長期位居中國富豪榜前五位。

1983年出生的張一鳴是中國福布斯富豪榜上最年輕的一位,比1980年出生的黃錚還小3歲。黃錚在2020年“退休”,退休時40歲,張一鳴比黃錚晚一年退休,退休時只有38歲。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第二的是70歲的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排名第三的是53歲的騰訊創始人馬化騰,而更加年輕的張一鳴名義上卻已經歸隱田園。
雖然張一鳴將CEO之位交給自己的同窗好友梁汝波,但依然牢牢把控著字節的控制權,是字節疑似實際控制人、最終受益人,持股98.81%。天眼查App顯示,目前張一鳴名下公司共有15家,擔任其中6家公司的股東、9家公司的高管。而字節的估值因為AI領域的成功被一再提升,也造就了張一鳴的首富神話。
投資人史保剛表示,AI熱潮點燃財富增長,張一鳴之所以能成為首富,靠的就是人工智能(AI)+短視頻的雙重爆發。“TikTok在全球市場的霸主地位逐漸形成,字節旗下的豆包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名聲鵲起。字節估值的大幅提升,顯示投資人對該公司AI前景充滿信心。張一鳴不僅押中了短視頻的紅利,又一次精準押中了人工智能,其財富一年暴增221億美元,就是AI賦能的直接體現。”
2、張一鳴對AI的牽掛
此前張一鳴剛退休時,主要辦公地點在新加坡。據媒體報道,有知情人士披露,張一鳴目前主要辦公地已經從新加坡轉向了北京,經常往返北京和新加坡,在北京的時間要比剛退休時要多很多。也引發了市場對其回歸字節一線的猜測。有字節方面人士表示,不存在張一鳴重回一線的說法,張一鳴仍常住新加坡,卻不是新加坡籍,依然是中國籍。
此前張一鳴需要為TikTok在美國面臨禁用之事分心,如今此事基本告一段落。6月17日,此前一直堅持“不賣就禁”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將第三次延長TikTok禁令的最后期限。9月15日,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說,關于TikTok問題,以合作方式妥善解決TikTok問題等達成了基本框架共識,中國絕不會以犧牲原則立場、企業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為代價,尋求達成任何協議。TikTok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也給了張一鳴繼續押注AI的底氣。
如今張一鳴非常關注字節AI技術的發展,無論在新加坡還是回北京,都是和相關科研技術骨干交流。在北京每月都會召集一次字節核心管理層和AI項目負責人的復盤和討論會。
和馬云回歸阿里不同,梁汝波治下的字節業績出色。在張一鳴退休前的2020年,字節營收約為343億美元。梁汝波接棒的2021年營收617億美元,同比增長86%。2022年和2023年營收分別為850億美元和1200億美元。同時字節的盈利能力提升顯著。張一鳴退休前的2020年,字節虧損147億元,2023年盈利超2000億元。張一鳴看到如此出色的業績表現,和馬云的心境會完全不同,也不會急于重回一線。
張一鳴關注AI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張一鳴意識到了大語言模型改變行業的潛力,于是他決定全力以赴,他一直積極參與字節跳動AI戰略,廣納相關人才。今年2月,原谷歌DeepMind副總裁吳永輝也加入字節跳動,擔任大模型Seed基礎研究負責人。從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張一鳴就開始頻繁約見AI研究者。也會自己看論文、自己學技術,甚至做了密密麻麻的筆記。為協助他理解前沿技術,字節還專門成立了相關研究團隊。張一鳴自身對AI的癡迷才是關鍵,此前在看一系列的OpenAI論文,甚至熬夜看,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2023年初,字節開始訓練基礎模型,當年8月發布“豆包”。豆包一經發布迅速在市場引發強烈反應,成為國內為數不多較為成功的大模型。
正是基于張一鳴對AI的牽掛,這種牽掛直接體現在字節的資本布局上。近年來,字節對AI的投入巨大。浙商證券研報顯示,字節在AI上投入巨大,2024年資本開支達800億元,接近百度、阿里、騰訊的總和。該研報還預測,2025年字節在相關領域的開支有望翻倍,達到1600億元。
3、豆包迅速崛起
在張一鳴的牽掛下,豆包終于迎來了爆發。數據顯示,8月豆包月活躍用戶規模達1.57億,環比增長6.6%,躍居第一。而曾居首位的DeepSeek,該月的用戶規模雖仍維持在億級水平,但環比卻下滑4.0%。這一榜單幾乎震撼到整個行業,也是對張一鳴牽掛AI的回報。
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瞬間引爆全球AI浪潮。國內一眾大廠瘋狂涌入賽道,阿里、百度、360成為國產大模型的焦點,在他們帶動下各種AI應用蜂擁而現。相比而言豆包的誕生并不算早。2023年8月才正式亮相,最初豆包月活躍用戶不足10萬,比起其他先行者并不占優。但豆包的成長速度讓人驚嘆。三個月后豆包AI的月活用戶就突破1000萬大關。用時兩年豆包月活用戶已經過億,豆包的發展可謂迅猛。
榜單前十中,作為唯二月活用戶過億的大模型,月活規模可謂斷層式領先。這也反映出國內主流AI的用戶使用偏好及各自的受關注程度。DeepSeek和豆包的爭斗或只是開始。兩者的其競爭本質上是技術路線與市場定位的差異化博弈,在技術架構與核心能力有一定差異。
DeepSeek采用混合專家系統(MoE)架構,在數學推理、代碼調試等專業領域表現突出,醫療文本解析準確率達92.3%。其技術優勢在于精準處理復雜任務,但交互風格偏“理工直男”。豆包則基于Transformer架構優化,擅長多模態內容生成(如短視頻腳本、直播彈幕分析),日更新數據量達TB級,更適配字節跳動的視頻生態。其優勢在于“接地氣”的交互體驗,但專業領域深度不足。
從市場表現與用戶定位上看,豆包2025年8月以1.57億月活登頂國內AI應用榜首,環比增長6.6%,主要吸引自媒體、電商等輕量級用戶。其“瑞士軍刀”式功能覆蓋日常需求,如熱點文案生成、表情包制作。DeepSeek用戶規模雖下滑至第二,但企業級應用,如醫療問診、法律合同解析等領域滲透率更高,商業化路徑更側重專業服務,兩者的較量也無法從一期榜單排名中分出高低。

DeepSeek面對“手機內存不夠,怎么辦?”提問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刪豆包”。被指缺乏溫度;豆包則選擇“自我犧牲”式回答,樹立起溫情人設。其實DeepSeek和豆包用戶群體重疊度很低。
目前來看,DeepSeek和豆包逐漸實現了技術融合,豆包正加強專業領域能力,如醫療影像分析內測,DeepSeek則嘗試優化交互體驗。在生態協同方面,豆包優勢明顯,深度綁定抖音、今日頭條等字節系產品,DeepSeek則通過開放API拓展行業解決方案,豆包獲取流量的入口顯然強于DeepSeek。
張一鳴對AI的執著并非偶然。他深知人工智能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在張一鳴的堅持下,字節在機器學習技術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優勢,具備在AI領域進一步深耕的基礎和條件。在AI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
隨著豆包登頂國產大模型榜首,張一鳴終于實現了AI夢。字節推出的豆包、即夢 AI、豆包愛學等多款AI原生 APP,在最新榜單中均位居前列。這是字節的一次巨大飛躍也是張一鳴的一次夢想實踐。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復制、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原文標題 : 【行業深度研究】退居幕后四年后,張一鳴終于把算法公司變成AI公司?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