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投資風口的大象機器人,仍處于“破曉”時分
機器人“進廠打工”,越來越靠譜了?
對這一問題,特斯拉肯定會率先按下“確認鍵”。5月初,特斯拉發布的視頻顯示,Optimus已具備分揀電池、行走、執行工廠任務等能力,并配文“最近正在努力變得有用”。
而除了特斯拉,國內也有優必選、宇樹科技、逐際動力、節卡機器人、大象機器人等眾多企業,正在齊力規劃機器人的“打工生涯”,并獲得資本支持。
比如大象機器人。近日,該公司宣布完成Pre-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清輝投資領投、云卓資本跟投,資金將用于人形機器人產線升級及持續研發迭代。而在此之前,其也先后獲得云天使、SOSV、東方證券、深創投、真格等一線基金的注資。
具體來看,資本的眼光往往鎖定的是有前景的領域,機器人這一板塊的商業價值不言而喻。工信部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就曾指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從市場規模來看,機器人產業的“黃金時代”也正在到來。《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26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超百億,達到104.71億元,2030年有望成長為千億市場,市場規模達1192.46億元。
這一背景下,大象機器人加碼人形機器人布局,顯然具備一定前瞻性。據了解,大象機器人現已發布三款人形機器人型號產品,分別是水星Mercury A1七軸協作機械臂、水星Mercury B1半人形雙臂機器人、水星Mercury X1通用輪式人形機器人。

圖源:大象機器人官網
另外,據大象機器人CEO宋君毅透露,今年年初,輪式人形機器人系列產品已完成首批產品,正處于交付階段,預計年底可實現超200臺的銷售目標。
而縱觀公司發展歷程,雖然大象機器人當前對人形機器人投入較大重視,但卻是以協作機器人起家。
根據官網介紹,公司協作機器人消費級產品有myCobot280320協作機械臂、ultraArm P340碼垛機械臂、myPalletizer 260、mechArm六軸機械臂、myArm七軸機械臂、myAgv智能小車等,專業級產品有myCobot Pro 600等。

圖源:大象機器人官網
相關產品也指向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實際上,相比傳統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的易用性、性價比等優勢十分突出,更加匹配當前的靈活生產需要。基于此,相關市場正趨于爆發。
根據MarketsandMarkets發布的報告,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4年的19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118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5.2%。
在此背景下,大象機器人不斷加碼自研,也打開了一定增長空間。據公司透露,2023年大象機器人營收近6000萬人民幣,年出貨量超過5萬臺。
不過,大象機器人能否實現更大的業績突破,還有待時間驗證。
雖然市場上不乏聲音認為“機器人產業已經迎來‘iPhone時刻’”,尤其是在AI等新興技術推動下,機器人走進現實生活似乎不再是愿景,但實際上機器人還有較遠的路要走。
大象機器人產品副總裁林鴻林曾認為,“iPhone時刻”的到來,主要在于蘋果實現了技術的結合和集成,而相比手機行業,當前機器人的底層硬件技術、硬件產業鏈顯然還非常不成熟,因此難以很快出現一個像喬布斯一樣的整合者,目前更需要的是技術研究和突破。
云深處聯合創始人兼CTO李超也曾直言,“機器人產業可能只迎來‘摩托羅拉/諾基亞時刻’”。
另外,不可忽視的是,機器人研發對企業的資金實力也提出較高要求。據了解,人形機器人產品的單臺造價高達幾十萬到上百萬人民幣,這種情況下,融資也基本是機器人公司的發展必選項。
不過,資本既然愿意給予大象機器人等企業支持,也代表其并不急于一時的投資回報,而是有耐心等待產業從萌芽走向成熟。在這一關口,大象機器人等企業更需要放大自己的價值。
原文標題 : 立足投資風口的大象機器人,仍處于“破曉”時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