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加押注超5000億美元,“星際之門”計劃成美國AI時代豪賭?

日前有報道稱,人工智能巨頭OpenAI與全球企業級云服務領軍者甲骨文(Oracle)宣布深化“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追加投資超5000億美元,旨在構建覆蓋全美的AI算力基礎設施網絡。
“星際之門”計劃最早由OpenAI、軟銀集團及甲骨文于2025年1月聯合發起,初始投資1000億美元,目標是在四年內擴容至5000億美元。項目核心邏輯直指AI時代的“基礎設施焦慮”。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阿爾特曼曾公開抱怨,微軟Azure云服務無法滿足其訓練GPT-5等超大模型的算力需求,導致模型迭代滯后于谷歌等競爭對手。
美國總統特朗普將該項目定位為“AI時代的曼哈頓計劃”,旨在通過巨額投資鞏固美國在AI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并創造10萬個高科技就業崗位。項目選址覆蓋得克薩斯州、密歇根州等16個州,部分數據中心毗鄰軍事基地,被視為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關鍵支點。
“星際之門”計劃目標構建全球AI算力霸權
隨著OpenAI與甲骨文宣布將“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總投資規模提升至5000億美元,這一史詩級項目的核心目標通過構建覆蓋全美的AI算力基礎設施網絡,不僅要壟斷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制高點,更要重新定義全球科技、經濟與地緣政治秩序。
“星際之門”計劃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由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定制化AI芯片和量子計算模擬技術構成的算力網絡,其規模與戰略意義堪比二戰期間的“曼哈頓計劃”。項目規劃建設25座超算中心,其中首座得州奧斯汀園區已部署超100萬塊英偉達Blackwell架構GPU,算力密度達傳統數據中心15倍。到2026年,全網算力將占全球AI算力市場的35%,形成對競爭對手的“降維打擊”。
“星際之門”不僅是技術工程,更是一場經濟革命。其目標是通過算力壟斷重塑全球產業鏈分工,項目強制要求60%以上設備采購自美國本土廠商,直接拉動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英特爾俄亥俄晶圓廠等企業產能,削弱它國在芯片制造領域的全球地位。
通過與特斯拉合作構建“風光儲一體化”網絡,并試點核聚變小型化技術,項目將掌控AI時代的“新石油”——清潔能源,形成技術-能源復合霸權。計劃創造10萬個高科技崗位,但80%集中在美國中西部“鐵銹帶”,試圖通過科技紅利修復特朗普政府“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政治承諾。
在倫理與治理層面,“星際之門”計劃試圖通過技術優勢掌握規則制定權。項目在得州阿比林等16個州部署數據中心,部分毗鄰軍事基地,形成“數據飛地”,挑戰歐盟《AI法案》等域外監管。通過向企業開放算力資源,項目將推廣OpenAI的倫理框架,擠壓中國、歐洲AI企業的價值觀空間。計劃設立“AI安全委員會”,由美國國防部、國土安全部主導,將技術審查與國家安全深度綁定。
OpenAI與甲骨文公開宣稱,項目旨在防范AI失控風險。但更深層的邏輯是通過壟斷算力資源,防止其他國家或企業獨立研發AGI,避免“技術奇點”失控。將美國價值觀嵌入AI底層架構,確保超級智能與人類利益“對齊”,但實質是輸出“西方中心主義”的AI倫理。
可以看出,“星際之門”計劃的目標,早已超越商業競爭范疇。它是一場關于AI時代人類文明走向的豪賭:是走向技術烏托邦,還是墮入數字黑暗森林?當OpenAI與甲骨文將賭注押向5000億美元的算力網絡時,他們押注的不僅是技術的未來,更是一個由美國主導的全球新秩序。
“星際之門”計劃是否是一場科技豪賭?
“星際之門”計劃最初由OpenAI、軟銀集團及甲骨文于2025年1月共同發起,初始投資目標為1000億美元。隨著AI模型規模呈指數級增長,算力需求已成為制約技術發展的核心瓶頸。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阿爾特曼曾公開表示,現有云計算資源無法滿足其訓練GPT-5等超大模型的需求,導致模型迭代滯后于谷歌等競爭對手。
此次追加投資至5000億美元,直接回應了這一挑戰。項目被美國政府定位為“AI時代的曼哈頓計劃”,旨在通過巨資投入鞏固美國在AI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并創造10萬個高科技就業崗位。特朗普政府更將“星際之門”視為“再工業化”戰略的關鍵支點,部分數據中心選址緊鄰軍事基地,凸顯其地緣戰略意義。
此次合作深化后,甲骨文的角色發生根本性轉變,從云服務提供商升級為“星際之門”的核心算力供給方。OpenAI將從甲骨文額外租用4.5吉瓦(GW)數據中心電力,相當于美國一座核反應堆的發電量,可滿足數百萬家庭用電需求。
甲骨文計劃在得州阿比林、威斯康星州等地新建數據中心,其中阿比林園區已擴容至2吉瓦,容納數十萬個英偉達GB200 AI芯片,算力密度較傳統數據中心提升15倍。雙方聯合開發“量子計算模擬平臺”,將甲骨文自研的“Exadata X10”液冷服務器與OpenAI定制的AI芯片“Cosmos-2”深度整合,為未來量子-經典混合計算架構鋪路。
通過AI算法優化電力調度,使數據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07,接近理論極限。能源協同生態,與特斯拉、NextEra Energy合作構建“風光儲一體化”綠色能源網絡,部分數據中心試點核聚變小型化技術作為備用能源,確保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星際之門”計劃到底是一場豪賭,還是歷史必然?500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已超過全球所有云廠商2024年資本開支總和。這場豪賭的背后,是AI技術從“工具”向“基礎設施”的范式躍遷。在經濟層面,該項目預計拉動美國GDP增長0.8%,但可能加劇全球科技“貧富分化”——發展中國家或陷入“算力殖民”困境。
而在技術層面上,若項目成功,AI模型訓練成本將呈指數級下降,AGI(通用人工智能)或提前10年到來;若失敗,巨額債務可能引發新一輪科技泡沫。OpenAI與甲骨文將賭注押向“星際之門”,他們押注的不僅是算力的未來,更是一個由AI重新定義的全球秩序。在這場史詩級競賽中,沒有旁觀者,只有時代的賭徒。
原文標題 : 追加押注超5000億美元,“星際之門”計劃成美國AI時代豪賭?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