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軟件疑難病癥賦能平臺發布,解決區域平臺數據質量差等難題
近日,國內醫療上市企業創業軟件發布了一款重量級的區域信息化產品,名為“疑難病癥診治賦能平臺”。
據動脈網了解,疑難病診治賦能平臺(Platform for Improving Clinic Ability to critical Diseases,簡稱PICAD),是以危重癥救治一體化、MDT多學科遠程醫療、專病防治和預后管理、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健康醫療應用為核心應用,是疑難及危重癥診治能力提升的核心業務平臺。
該平臺以疑難及危重癥患者為中心,構建疑難及危重癥診治業務支撐云平臺,形成以核心醫院牽頭,多醫療機構參與的省域級、全過程、多中心的救治一體化的綜合醫療服務體系。
要提升醫療機構的疑難雜癥的綜合治理整治能力,創業軟件首席架構師鄒悅認為必須做到五點:
第一,必須具有多學科遠程醫療協同的服務體系。現在很多遠程醫療都是基于單學科,如病理科、放射科、檢驗科,每個學科相對其他而言都是孤島系統。所以,醫院在診治過程中,臨床醫生需要一個綜合的一體化平臺,把這些單學科的遠程會診集中起來,形成統一的平臺來為患者提供診斷服務。
第二,在整治平臺上,要完成危急病人的重癥一體化救治體系,診斷和救治必須一體化。很多的醫院其遠程學科的診斷和救治沒有放在一個平臺上,因此平臺需要重新建設,平臺的各種協同服務關系需要重新設計,其重復建設的浪費很多,更重要的是,信息沒有得到有效的共享。比如在危急重癥的救護過程中,有時候必須有專家通過遠程的方式對救護的行為進行指導和干涉,從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危急重癥的一體化救治體系十分重要。
第三,遠程醫學教學服務體系。在整個的醫聯體和國家行政的分級診療體系里,需要利用高端醫院和高端醫療資源,對基層的普通醫生和全科醫生進行遠程醫學教育。所以,在平臺上提供了遠程醫學教學的服務體系。
第四,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服務。利用智能的數據庫服務替代人工服務,能夠提升整個醫療服務,提升醫院的整治能力。
第五,全流程的疾病管理的應用體系。疾病除了治療階段,更重要的是早期發現和健康管理階段。我國醫療機構對患者疾病的早期發現、治療和康復護理通常是不連貫的。針對這一情況,創業軟件制定了全流程的患者疾病管理。任何一項疾病,在醫聯體內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跟蹤和治療。
據鄒悅介紹,疑難病癥診治賦能平臺要有兩類客戶,一類是由地方龍頭醫院牽頭的醫聯體和醫共體。第二類是地方政府的行政區域。這兩類區域都可以用這一平臺為綜合醫院和基層醫院進行賦能。
平臺可以把各類醫療機構,包括省部級醫院、市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急救中心和診所,用準實時、定時和實時的三種方式,通過醫療衛生數據交換層進行數據交換。不僅能完成醫療機構間業務的協同,還能實現數據的協同。
平臺的四大組成部分
疑難病癥診治賦能平臺的整體架構設計由四大部分組成:分別是數據交換層、數據中心、業務層和知識服務。
其中數據交換層的技術難點主要有三點:
一是患者的主索引建設,把邏輯上不同的患者轉變成物理上的同一個患者。因為不同的患者在每家醫療機構里都有各自的編碼,而在統一的數據中心里,這些患者必須要標示成同一個患者才能把他在每家機構里的診療流程和記錄連接起來。
二是數據與交換標準。每家醫院都有自己的編碼體系,要形成一個統一的健康檔案庫或是電子病歷庫的話,其標準必須統一。所以創業軟件提供統一的數據和交換標準,把各家的編碼變成統一的編碼。
三是實時技術。分別是服務總線、消息隊列對應的實時技術,數據的定時抽取對應的定時技術,以及數據的主動抓取對應的準實時技術。利用這四種技術,就能準確把業務流程的事件和活動實時和準實時、定式送到上面的平臺中去。
通過交換層,可以把各家醫院的信息進行數據交換,送至疑難病癥數據中心。
往上一層數據中心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庫、圍繞治療過程所形成的電子病歷數據庫,以及圍繞患者的生命周期而形成的終身電子檔案庫。另外還包括影像中心、臨床科研主題庫和患者的自我管理數據。
在數據中心之上有四類業務,包括疑難病癥的整治業務、多學科的遠程會診遠程教育、危重癥的救治一體化和疾病的全管理。所以有四類業務,在平臺上都可以用統一的平臺完成,而非獨立的四個系統。
再往上,則是疑難病癥的數據及知識服務。包括人工智能臨床專科科研平臺和最佳實踐知識的共享平臺。
平臺的實用性和安全性
為了保證平臺的實用性和安全性。創業軟件在數據交換層每個數據源端提供了前置機服務。透明內部系統和線上系統的關系,保證患者的安全和隱私。
平臺中心端,創業軟件按照國家標準規范了標準體系和編碼體系。服務維度,創業軟件把所有的消息變成相同的服務,讓它們之間相互調閱。
另外,創業軟件還建立了數據質量監控體系,保證醫院上傳的數據的質量合乎標準,能夠使用。
鄒悅對媒體呼吁:“我們不能把信息工程做成一個政績工程,一定要成實用工程,所以數據質量的保證是平臺數據能否使用的根本關鍵。”
回歸疑難病癥診治的本位
在業務上,創業軟件的多學科遠程會診系統,把心電、病理、影像、教育、超聲集中在一起,形成統一的一體化會診平臺,包括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醫生可以在一個平臺窗口上,利用不同屏幕看到一位病人的全部信息。
并且,創業軟件通過極高的網絡傳輸效率,呈現的是診斷級的數據。即使是B超這樣的動態影像,創業軟件也通過核心技術,保證其診斷性。跨平臺性方面,任何一家醫院的系統都可以接入到平臺上來。
以患者急救的場景為例,創業軟件聯同醫院救護車,建立了一整套的信息化系統,并且把專家的MDT部署到救護車里。一旦患者出現了危重病并撥打了急救熱線,醫院救護車上的救治資源,可以及時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信息采集,在救護車的運輸過程中把患者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數據收集好。通過遠程多學科會診平臺,還直接由上級醫院對救護車的患者進行一線救治和實時指導。當患者到達醫院時,他的所有的信息都已經采集完畢,可以直接拉到監護室實施搶救。
鄒悅表示,“平臺應用緊緊抓住了當前老百姓看病難的最核心問題,即看優質專科難、優秀醫生難。同時,讓大醫院回歸疑難病癥診治的本位。同時,讓大醫院回歸疑難病癥診治的本位。在此基礎上,讓牽頭的大醫院帶動其他醫院發展,讓整個區域的治療水平向上提升。對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的攻關,靠各家醫院單打獨斗已經不行了,需要國家、社會集中優勢力量重點突破,尤其是讓核心醫院在防控、治療、康復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實現重大疾病早期發現,一方面減少或避免患者精神和身體上的痛苦、經濟上的巨大負擔;另一方面,緩解國家醫保支付負擔,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良性發展,避免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樣既能讓疑難病患者以最小成本獲得最佳方案和最專業的治療,也能幫助專家篩選出真正有需求的患者,積累更多經驗,從而提升疑難病的診療水平。”
發布會現場,當媒體問及創業軟件之后發展趨勢時,鄒悅說道,創業軟件順應國內醫療健康信息化的大趨勢,積極投身大健康產業,不斷創新,穩健發展。通過搭建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醫療健康運營平臺,與醫養服務、藥品流通、無現金支付、商業醫療保險等多產業實現跨界互聯,打造以智慧醫療、區域衛生、健康城市為支撐的大健康全產業鏈。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3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