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如何構建“互利網+醫療健康”平臺?
9月14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機關2號樓,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宋樹立的主持下,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黃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發表了對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解讀。
現場,蔡秀軍介紹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這些年在互聯網醫療和遠程醫療方面的實踐效果。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作為一家公立綜合性三甲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始終以發揮公立醫院的責任與擔當為己任,以創新探索“互聯網+醫療”模式,切實增強廣大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早在2013年5月,邵逸夫醫院采用4G技術實現國內最早移動遠程會診手術直播,開啟了醫院在“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最早的探索。2014年12月13日,習總書記在鎮江世業鎮衛生院調研時指出:要切實解決好大醫院“戰時狀況”問題。
同年,邵逸夫醫院緊緊圍繞群眾看病就醫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啟動了“未來醫院”建設項目,以國內首家兩院區同時通過國際信息化最高級別認證HIMSS 7級及JCI評審為基礎,在國內率先實現醫療服務全流程改造、建成國內首個智慧醫療云平臺、國內首家試點醫保移動支付,充分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化工作重要理念,切實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煩的難題,通過互聯網醫療,將更多患者留在基層,持續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增加患者就醫獲得感。
一是將“數據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路”的理念貫穿于院前、院中、院后,在診療過程中實踐基于“互聯網+醫療健康”的便民惠民系列創新舉措。二是通過遠程平臺的搭建,實現基層病人家門口看名醫,基層醫生家門口學技術,致力于提升區域醫療均等化水平。
“互聯網+”覆蓋院前、院中、院后,患者就醫更便捷
急診更快速,實施一體化綜合急救模式。醫院全面探索更快速的“互聯網+”急救模式,首創院前急救信息互聯互通,醫院與杭州市急救中心(120)搭建了信息交互平臺,實現了患者病情信息院前與院內的實時傳輸,急診室醫護人員提前獲取120救護車及救護直升機轉運患者的各種信息,并進行評估,急救小組及各相關部門在患者到達前做好各種急救準備,同時急診區域專門設置了DSA和手術室,贏得了搶救時間,提高了搶救成功率。配以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等急救中心,為患者提供綠色通道,使搶救更迅速更規范。
醫院下沙院區建有華東地區最大急救直升機停機坪,停機坪距離軟硬件配備屬于全國一流水平的下沙院區急救中心僅20米,從空中著陸到急救中心僅需47秒,搶救流程順暢、距離短,“黃金一小時”急救網絡覆蓋長三角。
首創急診“一站式”服務模式,以院內信息化系統為支撐,為急診留觀及搶救患者提供了一次性付費結賬服務,患者及家屬從急診到出院,“只進一扇門”。
門診更順暢,患者就醫可以實現零排隊。2014年,醫院率先啟動了“未來醫院”建設,直面“掛號難、看病煩”的醫改難點,于國內率先實現醫療服務全流程移動智慧化改造,打造了國內首個全流程移動化智慧醫療服務系統。形成以邵醫健康微信公眾號、邵逸夫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邵逸夫醫院支付寶生活號、醫保移動支付APP醫快付等為核心的“掌上”就醫矩陣。實現了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院內導航、服務評價、健康咨詢、手術狀態查詢、體檢預約等業務功能。集成融合了市民卡、銀醫通、微信、支付寶、各大銀行支付通道等多種支付方式。
并于2016年在國內首家試點省醫保移動支付,成功破解了移動支付核心群體——醫保患者結算支付問題,全流程移動智慧醫療服務范圍達到100%,患者實現就醫全程零排隊。
門診大廳設綜合服務中心,影像、內鏡等各類輔助檢查均實現中心化預約;門診預約應用“大數據”計算每位醫生過去3年的平均就診時間,調配預約間隔時間,讓患者看門診時間和檢查預約時間均精確到“分”。多重舉措一改醫院“戰時狀況”,患者門診就醫時間從原來的4-5小時縮短為1.7小時,病人滿意度達到95%以上。
“一站式”服務使住院更省心,出院更便捷。醫院于2007年在國內最早設立入院準備中心,確保有限的床位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平均住院日6.31天,為國內三甲醫院最短。患者在入院準備中心一站式完成所有入院前的檢驗檢查以及術前麻醉會診,有效縮短術前待床時間及平均住院日。入院當天完成術前檢查也確保了日間手術的順利實現,醫院日間手術比例已達到21.63%,65種常見的擇期手術可通過日間手術完成,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人社部列入全國日間手術試點醫院。
出院更便捷,醫院實現了床邊辦理出院手續。住院患者可以通過移動結算推車在病區直接辦理出院結賬手續。出院帶藥經過物流軌道從藥房直接送到患者身邊。結算后在床邊就為患者提供出院發票、費用明細清單、醫保結算清單,剩余押金直接返還至患者的銀行卡。
構建“互利網+醫療健康”平臺,打通服務基層的“最后一公里”
聯動更迅速,轉診更便捷。醫院率先建成了全國首個以分級診療為核心、以實體醫院為主體的智慧醫療云平臺,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了34家協作醫院以及新疆的3家醫院,實現了線上咨詢、會診、支付、雙向轉診、協同檢查檢驗、互聯網處方、第三方藥物配送、遠程聯合門診、遠程教育、遠程手術會診和技術指導。
以互聯網+醫療“扶貧”,有效提升區域醫療均等化水平。目前,邵逸夫醫院在國內建立幫扶關系的34家醫院中,其中3家緊密幫扶型醫院所在的縣都是浙江省的加快發展縣,醫療水平相對落后。醫院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平臺與優勢,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特色幫扶模式。總院與幫扶醫院在“云”端的無縫銜接,打通了省級醫院與基層醫院的信息孤島,幫扶醫院的基層患者通過“云”平臺轉診,在線完成住院預約后,可直接入院,打通了服務基層患者的“最后一公里”。
分診更可行,復診更方便。平臺上的“云門診”已接入社區醫院近百家,為兩萬基層居民提供可視就診服務,有效實現“首診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診閉環。“云復診”實現了患者在家中復診。醫生在平臺開具電子處方,通過藥師在線審方后,進行第三方藥物配送,直接將藥送到患者手中。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對標國家大健康政策、“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意見的要求,按照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等3個文件要求,下一步醫院將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落地實施,努力發揮好示范和樣板作用,以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健康需求為導向,不斷建設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努力提升現代化醫院管理水平。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攻堅克難,探索出符合國情與院情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與發展方向,不斷踐行“互聯網+醫療健康”,為實現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3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