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好醫友黃亨利:用醫聯體撬動27億元跨境醫療市場
2013年誕生的漢鼎好醫友有一半“海歸”血統——黃亨利的創業首秀在美國,而漢鼎好醫友卻是個實打實的“黃種人”。“2009年,我和南加大醫科大學的心臟科跟放射科合作,做出了一個AI輔助診斷心臟疾病的產品雛形,但在彼時這一新鮮事物進入中國市場并未獲得付費方的認可和接受,不得不夭折。”在和他億歐大健康交談的過程中,他說。
然而,這為黃亨利帶來了“中國的醫療市場和美國的醫生集團資源”這兩大原始資本,同時這也成為了好醫友后續發展的主心骨。尤其是在獲得漢鼎宇佑的三次加持后,黃亨利及“其子”漢鼎好醫友更是動作頻頻,延伸布局。
現在,黃亨利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好醫友的創始人,另外一個是漢鼎宇佑集團副總裁。背靠上市公司后的漢鼎好醫友擴大了業務可觸達的半徑,在一定程度上,漢鼎宇佑的政府關系也為其簽約醫院的進展加速。
在聚焦于癌癥等重病治療的服務機構中,盛諾一家、攜康長榮等在早年已打出品牌和市場口碑,那么漢鼎好醫友該以什么姿勢“漂移”,才能順利超車?
醫院+醫生集團,中美聯動打造“跨境醫聯體”
“我國所有癌癥病種的平均五年生存率大約在30%,而在美國,這一數據是66%。”黃亨利表示,這即是漢鼎好醫友存在的價值。除了讓患者無需巨額花費即可獲得美國專家的第二診療意見,其在醫械供應鏈方面的資源也可以給赴美就醫的患者提供到較為有效的靶點藥物和手術器材。
但黃亨利不傾向于將漢鼎好醫友定位在做一家跨境醫療的“中介”,而希望打造單個城市的重病流量入口。“我們不去和三甲醫院‘搶’病人。”他說。漢鼎好醫友所聚焦的跨境醫療服務,是指在打造中美兩國之間的“跨境醫聯體”。
類比國內醫聯體基礎建設模式,漢鼎好醫友提供技術支持以及海外醫生的對接,根據會診次數打包收費,患者只需要在當地合作醫院內就可以獲得國外醫生的第二診療意見。黃亨利透露,一小時中美會診客單價在1.2萬元-1.8萬元之間,其中包含一次中美遠程會診并配備美國醫生出具的中英文診斷報告。
漢鼎好醫友所合作的僅90%在二三線城市的大部分三甲醫院,剩余10%已經具有強勁醫療水平的頭部三甲醫院選擇“留白”;在合作醫院中,又有90%是公立醫院,僅有少部分與非公醫療體系的醫院合作,而這些醫院基本是國際性質的高端定位醫院。
而與國內醫聯體不同的是,漢鼎好醫友與國內醫院打造的是“院中院”場景,在醫療機構原有資源基礎上打造或另建“國際部”,作為專門承接跨境醫療服務的場所。中美醫生以MDT多學科聯合門診的形式,在該場所里發起服務,服務費由中國醫生、漢鼎好醫友和美國接診醫生三方分成。
“患者進行會診后,如果有赴美繼續接受治療的需要,我們也會再對接后續的境外就醫服務。從看診、治療到復診、隨訪,全程由配備中美醫生協同執行管理, 確保治療的延續性。但這一類需求的服務費相對會診高昂,在患者會診完選擇赴美就醫的轉化率也只有1%-2%。 ”黃亨利說。
目前,漢鼎好醫友已與260余家國內醫療機構共建“國際部”,位于美國的服務主體美國加州健康科技由CEO Michael Camborn主理,也已于20余家醫生集團簽約合作,每家醫生集團由家庭科和專科組成,平均包含200名左右的醫生,為跨境醫療提供全職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加州健康科技里,還有一群特殊角色的存在,他們負責解決中美醫生之間學術高度的語言障礙。黃亨利告訴億歐大健康,中國每年有大量的醫學留學生和醫生到美國行醫,而在“變身”前,他們必須要經過4-6年的考察和臨床考試。“在其空檔期,我們雇傭這一類人作為同聲翻譯,他們既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同時擁有專業的醫學知識,對接中美醫生的交流再合適不過。”他說。
2大法寶撬動27億元“小而美”市場
上文提到,中國的癌癥治愈率不及美國的一半,除了在藥物、醫療技術方面有機會突破,MDT模式的跨境會診會給患者帶來新的選擇。隨著高凈值人群的擴大,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追求也在提升,由此,在行業中出現了一批服務于重癥患者的“中介機構”。目前國內跨境醫療服務機構大致可分為三類:傳統跨境醫療服務機構、國外醫療機構中國辦事機構、互聯網跨境醫療服務平臺。
但從市場份額來看,據速途研究院報告數據,2017年中國跨境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大約在27億元市場份額。這一數字對比10萬億元的互聯網醫療市場抑或百億元的AI+醫療市場來說,盤子還相對太小。在業界其他細分創業者的眼中,一直“不溫不火”的跨境醫療玩家的天花板似乎就在一抬頭的三尺高處,但黃亨利對自己切入的“小而美”市場頗有自信。
“就跨境醫療而言,市場未來最大的帶動力應該是在商業保險尤其是健康險。”黃亨利認為,不應該將跨境醫療僅僅局限在這個圈子內部,其中可預見的市場潛力也遠不止于此。約6000年前起,從人類開始流動并有跨界行為,跨境醫療就已經出現。但在中國,D2D模式的會診還未納入基礎醫療保險當中,針對重病的跨境會診費用則更為高昂,因此不論是美國發展較為成熟的健康險,還是中國正在“野蠻生長”的商業險市場,對于中美跨境醫療這一服務模式來說都是底層的強有力支撐。
在中國陣地,漢鼎好醫友已經和中國平安及太平保險達成合作。例如嘗試通過推出含有單次中美遠程會診的健康險種拓展其業務市場空間。據了解,這一合作平均每年可以為保險公司以及漢鼎好醫友雙向導流百萬級的新增客戶。
在美國端,漢鼎好醫友通過旗下人工智能醫保分析公司Care Connectors和自主研發的AI分析平臺,對醫保用戶病史資料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提高風控效率,并且與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公司合作,通過共享患者健康數據助力大數據控費行為,這是撬動跨境醫療的另一法寶。
對于盈利,黃亨利并不太擔心。“跨境醫聯體”所提供的第二診療意見的學術交流業務只是“第一道菜”,其產業鏈中所延伸出來的保險服務、健康管理服務、供應鏈服務、AI+醫療服務以及母公司漢鼎宇佑強大的to G資源,足以讓雙方好好思考如何“玩好”這個不足30億元的市場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