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醫療狂奔這四年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分拆上市在資本市場里本不是一件新鮮事,但能夠將分拆上市玩成“藝術”般絲滑的,微創醫療還屬于頭一家。
曾幾何時,微創醫療也是一家潛心于高精尖路線的創新型醫療器械公司。于1998年在上海張江科學城創立,經過25年的發展,分別于上海、蘇州、嘉興、深圳,美國孟菲斯,法國巴黎,意大利米蘭等地區建立生產研發基地,已經形成全球化的研發、生產、營銷和服務網絡。
從創立初期的單一產品線,到如今多產品線全面布局,微創醫療可謂完成了蛻變。尤其在2019年開始分拆子公司后,其逐漸形成了“12+5”的平臺搭建,并嘗試將各業務線都孵化上市,立志于打造一個龐大的藥械帝國。

圖:微創醫療業務體系,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成為中國的美敦力,這是奠基人常兆華從微創醫療成立第一天起就定下的目標,如今伴隨一家又一家子公司的分拆上市,似乎微創醫療正在朝向諾言愈近。
分拆業務上市的本意,在于通過融資幫助子公司迅速成長,利用募集資金撬動研發杠桿,從而推動更多產品上市,以此來增厚母公司的業績。然而在財務端,子公司的拆分卻并未改善微創醫療的業績,反而虧損額度持續放大。
通過拆分,微創醫療資產報表中的數字大幅攀升,但巨額的虧損也表明公司對于效率的控制力度并不強。當市場不再認可微創醫療這種拆分策略時,財務已經“失控”的微創醫療又該如何收場呢?
01
分拆這個潘多拉魔盒
復盤微創醫療股價走勢,其最初的上漲源于2019年中旬,當時公司成功分拆心脈醫療于科創板上市,并籌劃多家子公司后續的分拆計劃。

圖:微創醫療股價走勢,來源:雪球
微創醫療趕上了一個好時代,2019年時科創板風頭正盛,新股上市第一天就被市場熱烈擁抱,心脈醫療也不例外,上市第一天就暴漲229%。強大的賺錢效應之下,微創醫療后續的分拆計劃無比順暢,這也讓公司資產實力在短期內得到迅速增強。
依靠子公司分拆,微創醫療報表中的現金及等價物數據大幅增長,尤其在2021年微創機器人上市后,公司現金及等價物數據升至17.87億元的歷史頂峰。

圖:微創醫療資產數據,來源:錦緞研究院
盡管當時公司仍處于虧損之中,但大比例的融資注入極大的提升了市場預期。有了這些投資人的加持,似乎一副波瀾壯闊的微創帝國藍圖已然浮現于投資者心中。
此后三年間,微創醫療先后成功拆分旗下五家子公司上市,包括心脈醫療(2019年7月)、心通醫療(2021年2月)、微創機器人(2021年11月)、微創腦科學(2022年7月)、微創電生理(2022年8月)。即使很多業務沒有達到上市門檻,可也順利的拿到了前期融資,所有人都知道這些項目就是沖著上市去的。
微創醫療的模式可以歸納為:從一級市場拿錢,一級市場資金獲得巨大杠杠乘數后,最后由包容性極強的二級投資者吃下。拆分游戲背后,微創醫療擴大了規模,一級投資者賺了錢,二級投資者擦了一把淚。
02
潮起潮落終有時
通過拆分業務上市,微創醫療確實在短期內獲得了大量的現金資產,這無疑有助于公司競爭力的提升。但從長遠角度分析,一家公司能夠走多遠,還是要考量核心業務的“自我造血”能力,而這一點恰恰是微創醫療的軟肋。
微創醫療傳統核心業務主要有三大塊:心血管介入業務、骨科醫療器械業務、心律管理業務,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16.4%、24.0%和22.5%,其余創新性業務的營收占比合計為37.1%(2023年中報數據)。
從業績增速角度考量,微創醫療的業務發展極為分化,傳統業務全面停滯,創新業務則發展迅猛。具體而言,骨科醫療器械業務和心律管理業務的營收幾乎與疫情之前持平,而心血管介入業務的營收則較2019年出現巨幅下降。反觀幾個增速顯著的業務,卻都已經全部被拆分上市。

圖:微創醫療各業務線營收,來源:錦緞研究院
創新業務拆分后,雖然它的營收依然可以涵蓋到報表之中,但由于外部投資人的介入,導致公司話語權降低,母公司股東權益也被大幅稀釋。對于正處于高速成長期的子公司股東而言,他們現階段首先考量的并不是盈利能力,而是規模增長。當這些創新業務線都以增長為目標,所帶來的結果就是資源投入的持續增多。
傳統業務的停滯疊加創新業務的投入飆升,微創醫療的利潤虧損逐年遞增,而且公司對于這種虧損幾乎毫無辦法。在2021年末的時候,公司賬面擁有現金及等價物17.54億元,可到了2023年中報的時候,這項數據已經驟降至8.43億元,幾乎燒掉了一半。
坦率而言,微創醫療拆分出來的創新業務雖然增速顯著,但卻遠未到收獲之時,仍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可在不進一步融資的情況下,如果繼續以目前的速度燒錢,那么微創醫療的賬面資金將支撐多久則備受矚目。
按照微創醫療曾經的構想,創新業務拆分后,可以通過高速增長吸引投資者入局,以此來獲得進一步的融資。但微創醫療各創新業務上市后的股價表現卻并不盡如人意,再加上醫療市場遇冷,投資者似乎已失去了熱忱。
如果拆分無法帶來賺錢效應,那么微創醫療后續融資計劃的執行難度將陡然提升,即使資產最終成功IPO,愿意接棒的二級投資者也將必然減少。
微創醫療崛起的最重要因素在于醫療創投市場的火熱,可這份火熱的情緒顯然是有周期的,當投資者熱情不再,微創醫療市值回落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03
不知疲倦的極樂鳥
在北歐國家流傳著一個關于“極樂鳥”的傳說,它們會不知疲倦地一直在空中飛,累了就睡在風中。一生只會落下一次,而那也將會是它們生命的終點。
從微創醫療2019年全面啟動拆分計劃開始,它就如同“極樂鳥”一樣開始極速狂奔,其股價也在投資者的歡呼中不斷上行。也正是從那一刻起,微創醫療的股價就與整個資本市場醫療產業融資景氣度高度相關。微創醫療預期的膨脹是建立在持續拆分,不斷融資的預期之下,如果后續拆分遇阻,那么被放大的預期將會極速坍縮,從而導致股價的崩盤。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分拆本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獲得外部資本力量的同時,公司也將降低對于子公司的絕對話語權。更為重要的是,伴隨微創醫療分拆業務數量的提升,分拆后的公司并沒有很好的市場表現,資本市場對于拆分資產的認可度正在下降。也就是說,微創醫療后續分拆難度將持續提升,分拆的效果也將大不如前。
在拆分初期,微創醫療尚能憑借賺錢效應獲得市場紅利,可當二級市場投資者屢次失望后,那么后續拆分的難度必將有所增加。一旦市場不再認可微創醫療的這種拆分行為,那么這個龐大的藥械帝國又該如何支撐呢?
回顧2023年,無論是科創板還是港股,醫藥相關公司的IPO數量均明顯減少,融資數額也明顯降低。IPO收緊的大背景下,微創醫療這種依賴于拆分融資的模式勢必將受到考驗。
如何才能避免像“極樂鳥”那樣的硬著陸呢?這是微創醫療高管層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遠比如何成為中國美敦力更加重要。
原文標題 : 微創醫療狂奔這四年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3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