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品新風口下,老藥企“爆錘”新茶飲?
今年以來,中藥茶飲成為社交平臺的一大熱門打卡活動,雖然不免有“網紅效應”的影響,存續性還有待驗證,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給本就內卷的新茶飲賽道帶來了更多的外部挑戰。
一方面,新茶飲行業內部陷入內卷競爭的怪圈,價格戰、營銷戰、渠道競爭不斷上演;另一方面,咖啡、中藥奶茶等更多品類不時襲擾。面對“內憂外患”,新茶飲品牌一邊向外出海尋求增量,一邊又要向內求索。
01
“中藥+茶飲”組合成功破圈
2023年夏季,中藥版酸梅湯走紅社交平臺,隨之而來的,是中國風濃郁的“中藥茶飲”在青年群體間快速風靡,不少中藥房、中醫院都出現了年輕人排隊打卡藥飲、藥咖的盛況。
從原材料來看,決明子、枸杞、黃芪、金銀花、桑葚、甘草、黨參、紫蘇、羅漢果等藥材成為茶飲中的常客,熬夜水、補氣水、相思茶、暖身湯、女生熱飲等產品也成為了“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茶新選擇。
隨著中藥版酸梅湯風靡一時,全國各地的中藥房、中醫院也開始追逐潮流。
2023年7月,中藥鋪風格咖啡店“永樂堂”在深圳開始營業。掛滿中藥品名錄、擺滿中藥材的吧臺邊,擺放著咖啡機。秤盤稱咖啡豆,中藥盅盛咖啡,龜苓膏拿鐵、羅漢果美式等中藥咖啡成為招牌產品。
8月,杭州老字號國醫館“方回春堂”聯合咖啡品牌“八角杯”,推出了膏方養生系列咖啡飲品,有龍眼雪梨膏拿鐵、燕麥薏米拿鐵兩款特調。據網友評價,這類藥咖“同時滿足提神和養生的需求”。
“中藥 + 茶飲”的破圈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一個長時間的積累沉淀,才逐漸有了今天被大眾認知的局面。
早在2020年,三百年老字號北京同仁堂就因為賣咖啡沖上過微博熱搜。當時,北京同仁堂推出的枸杞拿鐵、益母草玫瑰拿鐵、山楂陳皮美式、肉桂卡布奇諾……中藥咖啡每天都能賣出上千杯。如今,同仁堂于2018年創立的“知嘛健康”新零售品牌在北京、上海也有了多家門店,研發了枸杞拿鐵、熬夜水、黑芝麻人參膏等產品。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不少中醫院也推出了奶茶飲品。柳州市中醫院開設藥膳坊,本著“藥食同源”的理念,除了養生奶茶,還推出了中藥蛋糕和中藥湯品、粉面、面點等;哈爾濱濟仁中醫院開了一家咖啡館,樓上是中醫館,樓下賣養生“本草咖啡”,由中藥搭配牛奶調制而成;河南南陽張仲景醫院設立了養生茶臺,推出多款平價的中藥手工奶茶。

圖片來源:微博網友@豆碩J
中藥奶茶形成熱潮的原因,一是“聽起來更健康”,藥食同源,喝中藥奶茶就有一種“食補”的感覺;二就是便宜,不是奶茶喝不起,而是中藥飲更具性價比。
據報道,火爆一時的浙江省中醫院酸梅湯僅需1.34元一帖;還有網友在中藥鋪花2.4元最終熬出了24袋酸梅湯,一袋只需2.6元。而且,還能刷醫保。這種低價堪稱是茶飲界的拼多多,不僅定價便宜,還能走補貼再“砍一刀”。即使是蜜雪冰城4元/杯的檸檬水也要被“吊打”。而上文提到的仲景中藥手工奶茶均價也在10元一杯左右,相比連鎖品牌動輒15元、20元一杯的飲品的確更具性價比。
02
茶飲對中藥企業只能算“添頭”
在制作中藥養生飲品上,老字號品牌藥企的優勢自然是十分明顯的。據統計,目前有布局養生茶飲相關業務的A股中藥企業、上市公司主要有同仁堂、東阿阿膠、浙江震元等。此外,經營范圍含“養生”的醫藥生物公司還有一心堂、漱玉平民、鷺燕醫藥、漢森制藥等。

不過,目前中藥店飲品店多數還停留在消費者打卡、嘗鮮的階段,屬于網紅店。而網紅店的痛點就是曇花一現,同樣,不少養生產品也面臨著出圈之后曇花一現的尷尬境地。這種模式怎樣發展才能持續,怎樣把飲品、消費者、中藥企業三位一體形成品牌化效應等一系列問題仍需解決。
同時,從市場規模、目標客群及消費特征多個角度來看,養生茶飲只能算新茶飲賽道中的一個小品類,賽道太窄難以作為一家企業發展的核心支柱。
同仁堂健康官網顯示,目前知嘛健康門店共8家(北京7家、上海1家),按照一家門店營收約300萬元計算(奈雪的茶2023上半年實現營收26億元、共975家門店),知嘛健康茶飲店全年貢獻的營收尚不足3000萬元。此外,據21世紀經濟報道,同仁堂知嘛健康雙井店曾一度客流量平均每天在1000人次,單日銷售額為5-8萬。即使以頂峰期流量計算,8家門店全年營收最多也只在2億元。
據開源證券估計,2023年新茶飲消費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98億元,3年復合增長率近20%。可見在新茶飲賽道中,老藥企目前的份額也只是滄海一粟。
事實上,“知嘛健康”為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所做的嘗試(并不歸屬于上市公司板塊),其真實目的可能是想借此進一步推進同仁堂“大健康”的商業模式。從長期戰略來看,知嘛健康傳統新零售是以數字化能力為基礎,重塑供應鏈體系,重構人貨場,搭建新的商業模式,而新商業模式下的核心業務內容就是抗衰老管理。
可以看出,老藥企入局新茶飲賽道,并非是為了與茶飲品牌同臺競爭,這與藥企布局藥膳預制菜、藥膳火鍋店一樣,本質上是為了拓寬年輕消費群體,屬于大健康布局的一環。
事實上,近五六年來,市場上不止一次掀起過中藥茶飲的熱潮,不過每一次關于的風潮都是去也匆匆。那些很早就探索“中藥+茶飲”的品牌發展也大多不如預期。
1828王老吉定位現泡草本新茶,線下門店2016年開始落地布局,曾提出過5年開店5000家的目標,但紅餐大數據顯示,目前1828王老吉的總門店數僅有20余家。華北制藥子公司河北華維健康,此前曾推出“甄飲子”奶茶品牌,如今多家門店歇業關閉,官方旗艦店微博的更新也停留在了2022年11月。

圖片來源:美團APP
03
“真材實料”成為新茶飲核心詞
事實上,中藥茶飲從本質上而言仍是奶茶的“替代品”,上述的飲品所使用的都是國家規定既是藥物又是食物的材料,必須在《食品安全法》現行規定范圍內,不能突破藥食同源目錄。因此,飲品的核心依然在于是否好喝,而不是“藥效”如何。
中藥茶飲的爆火,一方面自然是消費者對于“養生”的追求,這與藥企爭相布局的大健康產業屬于“雙向奔赴”。另一方面,其實是消費者對于奶茶原料的更高要求——要健康,也要真材實料。
一直以來,對于奶茶都有這樣一個段子:“奶是健康的,茶是健康的,所以奶茶也是健康的”。如今,這個段子正在變為現實。健康的茶飲,不再是傳統的“保溫杯里泡枸杞”,而是有了更高標準——更多元化、更真實的原材料。
這也是新茶飲品牌在“卷”完價格、口味、聯名后,下一輪內卷的方向——原料。
2023年11月,廈門市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奶茶專項研究性抽檢,針對網絡普遍關注的奶茶高糖分、高咖啡因、低蛋白等問題涉及的相關指標對樣品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此次對200批次奶茶的抽檢中,有5批次奶茶未檢出咖啡因。
上述數據說明,有5批次奶茶中根本不含茶,而是使用香精勾兌茶香。較為典型的如,前兩年大火的白桃烏龍、山茶花奶茶其實都使用了香精勾兌類似茶香。月前,霸王茶姬將尋香山茶、花田烏龍兩款產品在全國范圍內暫時下架,其實也是因為香精茶的問題。
從早期的茶粉+植脂末,到燕麥奶、鮮牛奶、茶包的加入,再到如今,香精茶逐步退場,各種高端原葉鮮萃茶、水牛乳、鮮果陸續登場,中國新茶飲市場已經迎來了拼原料的時代。
12月4日,“咖門·2024萬有飲力年度大會”在上海舉行,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頭部企業高管齊聚一堂,共話行業發展趨勢。與會者一致認為,原料的品質化、健康化已成為新一輪風向標。至此,新茶飲品牌基本達成了共識——使用高品質原料,才能推動茶飲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04
“供應鏈”是品牌競爭的基礎
除了原料競爭之外,更為復雜的,是各大品牌之間“跑馬圈地”的競爭。今年以來,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等一眾新茶飲品牌懷揣壯志,樹立了萬店規模的目標。
從新茶飲品牌整體開店數量來看,每月增長門店的總數一直居高不下,今年3月份起就維持在單月新增1000家以上,9月份迎來單月新增2833家的年度高峰。到了10月,新茶飲品牌的開店速度放緩,目前更新數據為1871家。

從總數看,截至10月底,蜜雪冰城、茶百道、喜茶、奈雪的茶等20大品牌的全國現存門店一共99772家,若再疊加茉莉奶白、快樂檸檬、果呀呀等品牌,其實早已破10萬大關。
其中,門店數排名第一的蜜雪冰城目前擁有門店數29518家;排名第二位的古茗突破9000家;書亦燒仙草、滬上阿姨門店數都突破8000家;茶百道、甜拉拉門店數則在7000家以上。此外,喜茶開放加盟后(起步費用約40萬,明顯低于奈雪約98萬的費用),門店數量持續猛漲,不少四五線城市也出現了喜茶的加盟店鋪。

在跑馬圈地的激烈競爭之下,行業無可避免地進入“馬太效應”的節點。美團數據顯示,2019-2022年,中國餐飲市場連鎖化率從13%提高到19%,飲品連鎖化率由32%提升至44%。顯然,業內的整合動作在加速。
對于新茶飲品牌而言,想要市場就必須不停擴張,想要口碑和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證原料。冷鮮的牛乳、種類繁多的鮮果、小料,每一樣原料都要經過長途運輸,隨后再送達數以萬計的門店,還要根據季節變化等因素及時調整,量與質的雙重考驗并非易事。
因此,各大新茶飲品牌競爭的基礎就在于供應鏈的保障,頭部品牌能夠脫穎而出,歸根結底也是供應鏈更加強大。
如蜜雪冰城,在供應鏈建設上,通過自建產地工廠來控制上游供應,將原材料控制在自己手里,在把控品質標準化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并能在不斷地擴張中,保持了持續的產品供應能力和跨區域經營能力。茶百道沖刺上市也是為了補齊短板,其在招股書中表示,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就是強化供應鏈。
除了保證原料、門店擴張,新茶飲出海的大背景下,迎來的第一場大考也是供應鏈。
此前,各茶飲品牌在國內戰場廝殺,供應鏈的打造都圍繞國內的戰場做準備。如今,各品牌在海外市場剛剛起步,核心原材料主要依賴國內遠距離供給,無疑會導致成本的上升,蜜雪冰城、喜茶等品牌的海外門店都遇到了因此產生的口味、品控上的挑戰。
往后看,新茶飲的競爭只會愈演愈烈,品牌想要提高競爭力,依然要深化產業鏈條,重新梳理供應鏈,盡量實現降本增效,提升把控全局的能力。門店的規模化、差異化將成為品牌存活的“生死牌”,而堅實的供應鏈則是品牌能夠“坐上牌桌”的關鍵。
- End -
原文標題 : 中藥飲品新風口下,老藥企“爆錘”新茶飲?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3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