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案例,看人工智能如何輔助庭審
公檢法常遇到案件多、辦案人員少、證據收集耗時長等問題。在深度學習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崛起之時,人們就在考慮如何利用機器來輔助提升辦案效率和質量,最常見的就是移動執法設備以及庭審記錄系統。
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移動執法設備成功連入公安人像數據庫,作為識別終端補抓人像,實現任意時間、地點的人像補抓、分析。但在公檢法的案件處理方面,一直沒有尋求到好的突破口,庭審記錄系統更多地仍停留在被動的案件記錄層面,未能有效地解決辦案效率低的問題。
為此,全國各地的公檢法系統開始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新的科技辦案手段。
辦案輔助系統初顯成效
都說上海錯過了互聯網時代,但在人工智能上,上海引領全國,不僅在技術上集合了依圖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技術型企業,在應用上也走在全國前列,如機器人在銀行營業廳的應用等,今天要介紹的庭審輔助系統也是其中之一。
2019年1月23日,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一起搶劫案的審理中,引入了“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人工智能系統可以精準區分每一位問答者,并將語音準確無誤地轉換為文字后顯示在庭審現場的屏幕上。
這是“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的第一次亮相,也是該類產品全國范圍內的首次應用。
實際上,這套由400位公檢法骨干技術人員、300位科大訊飛科技人員聯合研發團隊開發的系統,語音識別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功能,共集成有圖文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語音識別、司法實體識別、實體關系分析、司法要素自動提取等7大類型人工智能技術,在大數據、云計算頂層技術支撐下,借助定制的證據標準指引、規則指引,能夠對辦案員證據收集、證據校驗、證據檢驗等證據鏈以及案件公平督辦等有著良好的規范與指引作用,相信隨著該套系統的建設與完善,必將會對我國庭審智能化發生質的改變。
阿里云庭審機器人大幅提升效率
與上海的蓬勃發展勢頭一樣,杭州的AI產業同樣不遑多讓,其中作為中國互聯網BAT三巨頭之一,阿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耕也有著獨到見解,并在公檢法體系中得到應用。
杭州西湖人民法院就引入了阿里云的人工智能系統,該系統在實際案例庭審中,主要扮演“書記員”的角色,用以替代人工書記員工作,能大大提供工作效率。
該智能庭審機器人系統支持高頻詞分析、內容檢索、爭議焦點歸納、法官庭審習慣分析、當事人畫像、案件預判、知識挖掘等大數據分析等應用。在一起案件中,原告、被告均在異地,庭審現場僅有法官一人,除此之外還有擔當“書記員”的庭審機器人,但在技術的支撐下,1位法官+庭審機器人很好地完成了案件審理工作,這在過去是難以實現的,不但改變了審案模式,還大大提高了審案效率。
價值凸顯,應用將日臻完善
從兩個案例中我們知道,目前的人工智能庭審系統已經可以在部分領域發揮比人工要好得多的單項能力,并在大數據分析、數據關聯方面,大大提升了庭審效率與質量。
當然,目前的庭審系統仍處于起步階段,在眾多應用場景、算法能力方面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不過,相信在深度學習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下,庭審系統將會越來越智能、越來越高效,成為未來公正、公平庭審的主要技術手段,甚至會影響到司法支撐體系。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