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擬發布16個新職業,“人工智能培訓師”成亮點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近日發布通告稱,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同意,將于近期發布16個新職業信息,其中“人工智能培訓師”新職業引發了網民的廣泛關注。
本次入選的16個新職業分別為: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連鎖經營管理師、供應鏈管理師、網約配送員、人工智能訓練師、電氣電子產品環保檢測員、全媒體運營師、健康照護師、呼吸治療師、出生缺陷防控咨詢師、康復輔助技術咨詢師、無人機裝調工、高鐵鐵路綜合維修工、裝配式建筑施工員。
通告分析我們發現,新的職業中,科技領域的新職業占比最多,其次是醫療健康領域。新職業的方向,恰好與當下我國社會發展保持基本步調:科技領域,不斷追求創新及原創;民生領域,愈發注重健康護理。
其中,“人工智能培訓師”一職,成了新職業的代表。

圖片來源:OFweek維科網
人工智能發展勢不可擋
人工智能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通訊、支付、出行、購物、點餐、生產等各個行業,均有人工智能的身影,而手機、汽車、共享單車以及各種軟件平臺、硬件設備,都不過是人工智能的載體。
近日德勤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顯示,自2017年起的8年內,全球人工智能年復合增長率仍將高達30%,并將于2025年整體市場規模達到6萬億美元。
而我國也早已將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并成為了全球2大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的領先國家之一,截至目前,我國不僅在算法、架構、應用方面獲得了極大發展,在芯片、制造工藝等短板方面,也獲得了長足進展。
未來,人工智能將由感知智能向深度認知層面發展,繼續增強人工智能的智商與情商。
培訓,是人工智能深化的重要方式
大數據,是人工智能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重要橋梁,也正是大數據訓練,讓人工智能的自我學習能力得以不斷提升。
這也是早期人工智能訓練的主要方式。
目前人工智能雖然獲得了極大發展,但更多的仍表現在點上,未能形成全面智能,未來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加強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培訓。首先是全行業賦能培訓,將人工智能投入到各個領域并訓練其適應性。其次是對已完成覆蓋的優勢行業人工智能進行深度認知升級,提升智能化水平。
在這過程中,“人”扮演著主導作用,將會依據人的需求,對人工智能進行規范訓練,讓其更好的賦能行業、服務人類,而不是放任人工智能無序發展。“人工智能培訓師”一職的重要性不亞于算法工程師、架構工程師,可以說,“人工智能培訓師”是算法、技術從理論走向應用的關鍵一環。

圖片來源:OFweek維科網
新職業表明人的主導地位
“人工智能培訓師”一職,不僅說明了人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也進一步闡明了未來智能化時代,人才是核心這一問題。
早在人工智能發展之初,業內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有部分人認為人工智能將會幫助人類社會獲得極大的發展;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發展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應該限制其發展。
“人工智能培訓師”以職業的形式出現,說明了兩件事:一是人工智能技術在發展過程中,人扮演的是師傅的角色,教育人工智能如何發展,其中人的意志將會潛移默化地附加在人工智能上;二是人主導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讓其依據人的意志去學習、成長,以人為本。
新職業對此前人們的爭論做了進一步闡述:人工智能不會取代人類,相反,人工智能將長期服務于人類。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