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茅臺搶著送錢,宇樹勁敵樂聚也要IPO了
文源 | 源媒匯
作者 | 謝春生
編輯 | 蘇淮
一筆巨額融資,將一家低調的人形機器人獨角獸拉進大眾視野。
近來,樂聚機器人宣布,公司于近日完成近15億元Pre-IPO輪融資,資金將用于強化核心技術研發、深化產業鏈布局以及完善產業場景應用等。本輪投資方陣容豪華,包括深投控資本、深圳龍華資本、前海基礎投資、石景山產業基金、東方精工、拓普集團、中信金石、中證投資等機構。
隨即,市場傳出“樂聚機器人目前已完成股改,IPO計劃正在推進中”的消息。就該傳聞,源媒匯也致函樂聚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天眼查顯示,9月9日,樂聚市場主體類型發生變更,由“有限責任公司”變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稱也由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變為“樂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以來,人形機器人賽道持續火熱,從追求融資規模轉向訂單規模,像優必選、宇樹科技以及智元機器人等頭部明星企業,均斬獲不錯的訂單量。樂聚同樣表現不俗,據綜合報道,一季度其訂單量暴漲200%。
但訂單暴漲背后,樂聚的訂單來源與股東資源之間的密切關聯,也引發市場關注。
01
靠股東“爆單”
在當前的市場熱度下,任何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IPO,對業內而言都不算稀奇。畢竟,資本追捧之下,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進展,已由“半年一小變、一年一大變”,晉升到“一月一小變、一季一大變”。甚至有企業恨不得宣告,自己的人形產品可以做到“按周”乃至“按日”秀進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已發生融資事件超過83起,總金額突破140億元,全面超越2024年全年的67起、110億元的紀錄。資本的密集下注,正在推動這一新興賽道從“熱潮”走向“硬碰硬”的產業化競爭階段。
技術迭代提速、終端應用場景拓寬,加上訂單持續暴漲,下一步自然就要向著IPO奔去。但細究之下會發現,結果或許并沒有想象的樂觀。
源媒匯梳理發現,當前人形機器人企業宣告的所謂“巨額訂單”,或存在一定“水分”。不少企業依賴股東、合作伙伴“賞單”充門面,以此講述“爆單”故事。
10月9日,智元機器人官宣拿下ODM巨頭龍旗科技數億元機器人框架訂單,而上半年龍旗剛投資了智元;此外,智元還相繼斬獲富臨精工、大豐實業上千萬元大額訂單。可在此之前,智元已與該兩家企業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
類似的案例,也發生在“人形機器人一哥”優必選身上。2024年年報披露,居然智家擬于2025年年底前采購部署500臺優必選仿真人形機器人,合作期內計劃銷售10000臺。天眼查顯示,居然智家是優必選的早期投資股東。
樂聚同樣“深諳此道”。7月21日,樂聚與東方精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實現人形機器人規模化制造,推動其在工業、商業、家庭等領域的應用落地。彼時,樂聚剛剛完成股東結構調整,東方精工躋身其股東行列。
股東“賞單”之外,天眼查顯示,2025年以來,樂聚中標訂單的采購對象多為學校。不僅僅是樂聚,像優必選、宇樹、智元等一批人形機器人企業現下的采購主力,同樣也多是學校。對此,業內質疑:“去掉賣給學校的、租給表演的、金主爸爸賞的以及給政府的,企業真正賣出去的機器人又有幾臺?”

圖片來源于天眼查
從股權投資到產業協同,再到訂單兌現,似乎已成為人形企業之間“心照不宣”的商業玩法。只是,這種股東與訂單深度綁定的模式,雖然在企業發展初期能夠提供重要支持,但長期來看,企業獨立獲取訂單的能力才是市場最看重的。
02
騰訊、茅臺爭投
樂聚算是國內較早布局人形機器人的企業。
2012年,樂聚創始人冷曉琨帶領哈工大機器人隊登上央視春晚,并在4年后南下深圳,成立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首年,公司便推出國內首款可快速行走的小型雙足人形機器人Aelos。
之后,趕上人工智能教育風口,樂聚通過教育機器人市場實現了“技術沿途下蛋”,為攻克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提供資金支持。
2023年算是樂聚的技術分水嶺,彼時其基于華為鴻蒙系統發布首款人形機器人KUAVO,并成為首批接入華為具身智能產業鏈的企業。之后,公司又與海爾、中國移動、江蘇亨通等頭部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產品上進展不斷,自然不乏資本追捧。天眼查顯示,2016年至今,樂聚已完成6輪融資。其中,在A輪和B輪融資中,騰訊產業共贏基金以及林芝利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進行了參投。股權穿透后發現,這兩家均為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控股的企業。

圖片來源于天眼查
而在前述Pre-IPO輪融資中,除了拓普集團、東方精工等產業資本外,茅臺金石(貴州)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下稱“茅臺金石基金”)也在參投名單中。茅臺金石基金由貴州茅臺、茅臺基金與中信金石投資共同出資成立,樂聚也是目前該基金投資的唯一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
但資本寵兒樂聚,卻也面臨著與同行一樣的困擾:如何進行商業化落地?
此前,樂聚CEO常琳曾言,發展到當前階段,樂聚已經過了強調融資的時期,目前公司戰略聚焦于商業化交付。同時,常琳認為,一家公司如果可以在量產能力、機器壽命以及小批量交付上實現領先,再在接下來把大批量的產業化場景牢牢抓住,到那個時候不同企業之間的代差會越來越大。
那么樂聚的量產交付情況如何?據綜合報道,2025年年初,公司第100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已交付北汽越野車,主要運用在空箱搬運及物流分揀兩個場景。
這在頭部企業中處于何種水平?據綜合數據,2024年,宇樹人形機器人交付量突破1500臺,智元累計下線1000臺通用具身機器人。與之相比,樂聚差距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宇樹的營收已達10億元量級,且已盈利多年。雖然市場曝出2025年一季度樂聚訂單暴漲,但具體營收情況尚不得而知。
03
IPO競賽熱潮
當人形機器人企業對營收“諱莫如深”,業內的IPO競賽卻悄然拉開序幕。
2025年3月,市場首次傳出智元要IPO的消息;5月,媒體曝出智元招聘證券事務主管的信息,崗位職責明確包括“協助推進IPO時間表及執行方案”;同時,公司也在招募為IPO、再融資等提供法律支持的法務總監。
這些動向進一步強化了智元的上市預期。然而兩個多月后,智元卻突然反向收購A股上市公司上緯新材,被視為“借殼上市”的前奏,但公司隨后予以否認。緊接著,市場又傳出智元要赴港IPO的消息,公司方面則回應稱“相關信息不實,暫無赴港上市明確計劃”。
智元之外,宇樹的IPO也已提上日程。7月,中信證券與宇樹通過公開發行輔導監管系統提交了輔導備案登記材料,并已獲證監會公示。
近來,中信證券提交的“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第一期)”透露,經審議通過,宇樹決定更名為“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前為“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辦理相關變更程序。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之外,其他一些細分賽道的機器人企業,也在爭相IPO。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已有優艾智合、珞石機器人、斯坦德機器人、樂動機器人、極飛科技、微億智造、云跡科技等一批具身智能、移動機器人、農業機器人等企業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中有部分企業已順利上市。
在這場IPO競賽中,各家企業都在講述不同的資本故事。只是,在失去股東的特殊資源支持后,這些企業還能否保持現有的增長勢頭,還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甚至有業內聲音認為,當前人形機器人領域存在明顯的泡沫,許多企業的估值已經嚴重偏離其實際價值。
在此背景下,這些企業急于IPO,更像是資本周期與生存壓力共同作用下的選擇。對于眾多企業而言,上市更像是一場馬拉松路上的“能量補給”,而距離真正的大規模應用與商業化,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今,智元、宇樹以及樂聚,一邊在資本推動下努力奔赴IPO,一邊通過垂直整合,構建自己的產業鏈體系。譬如樂聚,在產業鏈布局方面,已先后投資了泉智博、立聚動力、靈心巧手、刻行時空、具腦磐石、具識智能等上下游企業。
比起誰將率先登陸資本市場,成為A股“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市場或許更關心誰能帶來更實用、更人性化的人形機器人產品,以及實現可持續性的自我造血。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原文標題 : 騰訊、茅臺搶著送錢,宇樹勁敵樂聚也要IPO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