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點科技CEO肖傳寶:人臉識別是便捷生活的基礎技術要素
人工智能產業把人類快速帶入“智能化時代”,各國紛紛圍繞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技術領域布局,其中人臉識別應用已然成為計算機識別應用發展的主流技術之一。
據億歐智庫《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市場研究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為529.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52%,前景相當看好。
風口之上,無數的企業前仆后繼涌入人臉識別的市場,而魔點科技是早期的拓荒者之一。你一定體驗過釘釘人臉識別打卡,沒錯那便是魔點科技的產品。
人臉識別戰場硝煙彌漫,魔點科技于2016年底成立,短短不到四年,就憑借自身實力拿下了多領域頭部企業的訂單,如阿里巴巴、中國鐵建、兗礦集團、美的等,同時通過與釘釘合作,將自身的影響力覆蓋到到各行各業,這些離不開魔點科技CEO肖傳寶對行業的深刻理解。
肖傳寶表示,人臉識別將會和我們的生活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成為給人們生活提供極大便利的基礎技術。如果把人臉識別技術比喻成“電”,那么借助電力服務于大眾的“電器”就是——產品和服務。
互聯網智能硬件時代來臨
提到阿里巴巴,人們會想到支付寶和淘寶;提到百度,人們會想到搜索引擎;提到小米,人們會想到手機,但是提到人臉識別的頭部企業,你會想到什么?
不出所料的話,大多數人應該只依稀記得某個企業人臉識別的高端技術,卻對相關產品毫不熟悉,而這也是人臉識別領域的主要問題——技術發展日漸成熟,但和具體場景結合的能力較弱。
肖傳寶認為現在很多人都有個誤區——將技術本身當作產品,目前中國人臉識別領域的發展重點并不在于技術本身,而是如何進行更廣泛的應用。
那么人臉識別和具體場景結合的最佳載體是什么呢?魔點科技的選擇了相對困難的一條路——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是通過硬件和軟件相結合對傳統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讓其擁有智能化的功能,實現互聯網服務的延伸,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構。
以人均一件1000元的智能終端硬件來計算,中國的總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4萬億人民幣。
智能硬件的出現和盛行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互聯網前期的發展積累了大量數據,成為反哺智能硬件的能力和條件。而線下不斷智能化的設備,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肖傳寶表示:“互聯網智能硬件時代已然到來,我們的方向是順勢而為。”
2019年我國智能硬件終端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阿里、小米、華為紛紛開始布局,初創型的智能硬件終端企業逐漸壯大,出現了像科大訊飛、京東方、華米科技等新的上市公司。
依托“組織”拼裝“原子化”產品
問起肖傳寶如何找到人臉識別和具體場景的結合點,他答道:
“人待時間最長的是哪些地方呢?除了家里就是辦公室,我創業的時候,辦公場景并沒有線下產品化的服務,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魔點科技不過是順勢而為。”
這句話點出了魔點科技做服務的理念——以“組織”為中心,換句話來說,以人的社會關系為中心。從人的社會關系中去發現需求,解決問題。
肖傳寶告訴億歐,線下智能硬件服務的背后邏輯是‘組織’。具體來說,場景是由人組成的,而人是社會化的動物,難以脫離社會關系存在,而社會關系往往通過“組織”的形式呈現。以“組織”為中心,意味著對目標人群的深入考察,真正以“用戶”為中心。
正如他所說:“我們做服務的核心就是‘組織’,需要搞清楚這個人是組織內還是組織外,他和組織內的人如何協作,我們服務目的就是做好人的智聯與協同,打造好產品化服務。”
同樣的,辦公場景同學校場景不同,組織不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同,那么隨之需要的場景化服務就不同。
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當然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對于企業來說,這并不符合“盈利”需求。根據不同的場景定制方案,勢必會消耗大量的成本,而最終拿出的方案可能只能適用特定場景,不具備遷移的能力。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