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的千億大考:一季度凈利潤下滑20%,毛利率屢創新低
《港灣商業觀察》 施子夫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市場研究報告2020》顯示,在中國人工智能語音語義市場,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002230.SZ,以下簡稱科大訊飛)市場份額位列第一。
憑借多年持續布局AI以及教育等諸多領域,科大訊飛自創業以來實現經營業績高速發展。在6月9日召開的科大訊飛23周年慶上,公司董事長劉慶峰以“穩中求進、中流砥柱”為題,對科大訊飛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但根據4月21日晚間科大訊飛發布的2021年報和2022年一季度財報來看,公司凈利潤出現放緩和下滑現象,無疑讓市場質疑科大訊飛的盈利能力是否穩定。
01 業績依賴政府補貼
自1999年成立以來,科大訊飛持續聚焦智能語音、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推理及自主學習等核心技術研究,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品研發和行業應用落地。
2021年,公司經營規模實現穩健增長。年報顯示,科大訊飛實現營收183.14億元,業績增速較上一年同比增長40.61%。在2022年一季度中,科大訊飛實現營收35.06億元,較上一年增速40.17%。公告中顯示,科大訊飛是過去10年來,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唯一連續10年營收年增長率均超25%的上市公司。
科大訊飛的五大基礎業務包括智慧教育業務、智慧醫療義務、智慧城市業務、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和運營商、智慧汽車、智慧金融等企業客戶AI解決方案業務。
詳細來看,在2021年作為五大基礎業務核心的智慧教育實現營收60.07億元,同比增上49.47%,占總營收的32.8%;智慧城市信息工程和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均保持著較高增速,分別實現營收28.51億和46.87億,業績分別同比增長60.74%、52.19%;智慧汽車業務和智慧醫療業務分別實現營收4.49億、3.38億,分別同比增長38.9%、8.1%。運營商業務實現營收13.93億,同比增長26.79%。
但是在營收增長的另一端,科大訊飛的凈利潤增速放緩不及2020年。
2021年,科大訊飛實現歸母凈利潤15.56億,同比增長14.13%,而在2020年,科大訊飛歸母凈利潤增幅已達到66.48%。
不僅如此,在2022年一季度,由于科大訊飛所持股的寒武紀、三人行等企業因股價波動導致公允價值變動確認損益-1.54億元。科大訊飛一季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20.57%,僅實現1.11億。
除此之外,對于凈利潤增速放緩的原因,某市場人士表示,與科大訊飛經營業績依賴政府補貼密切相關。
公告顯示,在2019年至2021年間,科大訊飛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4.12億、4.26億和4.39億,占當期總利潤的比例分別為50.24%、31.23%、28.21%。
科大訊飛多次收到政府的政策補貼,如果未來在政策補貼上有所變動,或是補貼政策取消,則將對科大訊飛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截止6月17日收盤,科大訊飛股價收報于38.63元,進入2022年以來科大訊飛股價跌幅約26.43%,從2021年6月13日至今,一年內股價跌幅達34.06%。
02 毛利率與現金流下滑
對于科大訊飛在年報和一季報中凈利潤分別出現放緩和下滑,互聯網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商業布局和研發的持續投入,勢必讓凈利潤看上去不太漂亮,但對于科大訊飛而言,無論是ToC端的新布局和人工智能上的投入,都是為了后續可持續增長和鞏固獨角獸地位的必須。”
為了業務快速落地和更穩健發展,2021年科大訊飛人員規模增長3301人;研發費用28.3億,同比增長27.99%。
劉慶峰認為,疫情帶來的數字化生存,國家的新基建布局,以及整個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等等背景,都為人工智能的落地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疫情下“逆勢”增加人員儲備,深扎“根據地”建設,科大訊飛的千億營收目標正穩步推進。
除此之外,科大訊飛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上均保持著近30%的增速。2021年銷售費用26.93億,同比增長29.19%;管理費用11.02億,同比增長28.62%。
研發、銷售投入持續增長,除了凈利潤承壓外,科大訊飛的毛利率也出現了不小的下滑。
近五年科大訊飛整體毛利率均呈現下滑態勢,2021年整體毛利率41.13%,相較2020年同期的45.12%出現了近4個百分點的下滑,而這一數據在2017年還能達到51.38%。其中按產品分類,教育產品和服務的毛利率51.66%,下滑2.59%;開放平臺毛利率21.21%,下滑2.87%;信息工程毛利率20.51%,下滑6.33%。

更長周期來看,2021年科大訊飛毛利率創下了近十年來最低,且連續多年都呈下滑趨勢。
2021年,科大訊飛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93億,相較于2020年同比下滑了60.67%。
對于現金流量凈額出現的大幅下滑,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首先是應付票據在2021年到期兌付產生了一定影響。其次由于公司在芯片市場的保供備貨支付同比增加5億元以及為業務進行的人才和市場布局投入增加所致。”
談到科大訊飛未來的盈利能力,張書樂表示稱,“科大訊飛目前已經在嘗試人工智能的商用,特別針對ToC端。某種意義上,人工智能規模化商用目前還是全球性課題,尤其是如何成為互聯網科技的底層構架上,科大訊飛走的語音智能之路,目前成為底層構架的態勢并不明顯,但在人機互動上,人類普遍渴求打通語音輸入的絲滑體驗,這是一個癢點,要真正達成在人工智能的領先和智能語音上的領軍,科大訊飛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讓癢點變成痛點,并真正止痛。這條路目前而言,科大訊飛還只是沒完全邁出第一步。”
03 千億營收目標“大考”
2021年3月,科大訊飛確立了十四五末“十億用戶、千億收入、萬億生態”的發展目標,并將根據地業務和系統性創新作為兩大核心戰略。
針對千億目標,科大訊飛在2021年12月26日接受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時回答,公司堅持ToB/TOG、ToC雙輪驅動, ToC業務持續發力。中長期來看,來自C端消費者的收入和來自B端企業的收入占比會逐步增加。
在今年1月29日的科大訊飛云年會上,劉慶峰重申科大訊飛并沒有改變此前2021年定下的“十四五”目標。
張書樂也表示稱,“科大訊飛能否通過ToC端的探索來快速積累大數據并訓練人工智能達成深度學習,將是其關鍵大考。”
年報顯示,科大訊飛的智慧教育業務構建的面向 G/B/C三類客戶的業務體系包括:G 端主要以市縣區等區域建設為主體;B 端業務主要以學校建設為主體;C 端業務主要以家長用戶群自主購買為主,包括人工智能學習機、個性化學習手冊等產品。
在今年3月21日的投資者交流會上,科大訊飛高管表示:2021年C端學習機銷量增長150%,用戶推薦NPS值近40%位居行業第一。
根據中信證券研報推斷,2021年科大訊飛面向C端學習機銷量將達到17萬臺,中期規模有望達百億。
整體來看,科大訊飛在教育領域覆蓋群體廣泛,相較于教育硬件行業的其他企業體量更大、更具有競爭力,但同時科大訊飛也面臨著在教育細分領域的激烈競爭。
另一方面,從上述近年財務數據來看,科大訊飛似乎有“業績規模越大、利潤空間越小”的跡象。若科大訊飛的毛利率持續下滑,“十億”、“千億”、“萬億 ”的發展目標縱使實現,公司似乎也不得不面臨著利潤管理的挑戰。
針對科大訊飛在未來如何增強盈利能力以及一季度和年報中凈利潤出現的下滑等問題,《港灣商業觀察》聯系了科大訊飛董秘辦相關人士,未能收到回應。(港灣財經出品)
原文標題 : 科大訊飛的千億大考:一季度凈利潤下滑20%,毛利率屢創新低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