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測量雷達落地建材行業(yè),華新和海康威視共探數字化轉型
水泥等建材的生產過程,一般都伴隨礦山開采、粉碎、燒制等步驟,對資源、環(huán)境和人員操作都有著極高要求。為了順應綠色、低碳、智能的行業(yè)發(fā)展趨勢,被譽為“中國水泥工業(yè)搖籃”的華新水泥,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以智能技術助力綠色高效生產運營。
2023年,華新水泥和海康威視密切合作,在建材生產中合作研發(fā)和落地應用了高精度體積測量雷達,助力水泥、骨料生產更加精細化、智能化,為建材行業(yè)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探索新的空間。
高精度雷達助力骨料大規(guī)模生產
位于湖北黃石陽新的華新億噸機制砂石工廠,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骨料(混凝土中的砂石)生產基地。這家2022年投產的大型工廠,在逐步擴產的過程中面臨著保持產品質量穩(wěn)定性的瓶頸。把控質量穩(wěn)定性其中一個核心環(huán)節(jié),是保證最終輸出的骨料粒徑配比均勻。

圖注:位于湖北黃石陽新尚在進一步擴產的華新億噸機制砂石工廠
由于離析作用,當砂石從產線傳輸到大型倉庫存儲時,容易大的堆一起,小的堆一起,最終成品售出時,又需要混合成一定的大小比例。在過去,工作人員會根據經驗和觀察,手動控制出料來保障大顆粒和小顆粒骨料比例適中。然而,由于大型料堆容易垮塌、人工觀察不能準確及時等因素,會造成大顆粒或小顆粒過多,進而影響到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給后續(xù)質檢帶來了壓力和成本增加。
針對這一問題,從2022年開始,華新水泥和海康威視共同研發(fā)高精度毫米波雷達系統。近期,這一系統正式在華新億噸機制砂石工廠的4個25萬噸級骨料倉庫中部署完畢。

圖注:雷達測量成像效果
華新數字化研發(fā)負責人許小路介紹說:“這套雷達,具備高精度3D掃描能力,不僅能在2分鐘內對龐大倉庫內骨料的數量進行盤點清查,也能根據庫情、料堆的形狀,聯動下料口自動出料,自動維持堆形,保障出料粒徑配比符合要求。”
“不僅降低了工作人員每周一次盤庫的勞動強度,更準確的數據和直觀的圖像也使得我們可以更好控制出料的速度,產品大小搭配更均勻,質量穩(wěn)定性提升了60%。”黃石華新綠色建材產業(yè)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馮永豪表示。
同樣的設備,還應用于華新在湖北武穴等地的砂石工廠中,“解決了骨料大規(guī)模工業(yè)生產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將助推華新水泥骨料業(yè)務的快速落地。”華新水泥CIO兼CDO湯峻說。
智能物聯助力建材行業(yè)數字化轉型
同樣基于毫米波技術的雷達產品,還應用在水泥工廠熟料庫盤庫和精細化管理中。近期,針對熟料庫高溫、高粉塵環(huán)境場景研制的耐高溫、少維護的體積測量雷達正式在華新陽新日產萬噸的水泥工廠熟料庫上崗,將盤庫頻次從每周人工盤點一次,提高到設備每小時自動盤點一次。

圖注:華新水泥工作人員在查看體積測量雷達統計數據
“我們每小時都可以看到數據變化,根據出庫的用量,通過3D圖形去了解庫內熟料的分布,出庫更準確更有效率,現場人員工作也更高效輕松。”華新水泥黃石工業(yè)園助理廠長徐剛表示。

圖注:華新水泥在湖北黃石陽新的數字化管控中心
同時,雷達掃描的倉庫數據,也接入了華新在武漢總部的數字化管控中心。“為銷售策略、采購策略、經營策略,還有生產工藝改進,做數據支撐,讓生產更加精細化,幫助我們更加靈活去面對市場。”許小路進一步介紹說。
作為建材行業(yè)龍頭企業(yè),華新水泥持續(xù)探索數字化應用,引領建材行業(yè)綠色智能發(fā)展。“華新數字化轉型,主要圍繞‘提升競爭力’、‘加快戰(zhàn)略落地’這兩個目標進行,主要在工業(yè)智能、商業(yè)智能、管理智能三個方面積極發(fā)力。”湯峻介紹道。
“比如,在工業(yè)智能上,利用紅外、聲波、震動感知來檢查運輸皮帶有沒有跑偏、是不是面臨撕裂風險;在管理智能上,用視頻感知去監(jiān)督安全生產規(guī)范有沒有執(zhí)行;在商業(yè)智能上,通過雷達等方式對倉庫材料進行即時盤點等。智能技術的應用,讓華新在面臨行業(yè)轉型升級時,有更強的底氣”。
目前,華新已發(fā)展成為在全國十余個省市及海外擁有300余家分、子公司,涉足水泥、混凝土、骨料、環(huán)保、裝備制造及工程、新型建筑材料等領域全產業(yè)鏈一體化發(fā)展的全球化建材集團。得益于一體化戰(zhàn)略的快速推進和數字化轉型的堅定投入,在水泥等建材市場不景氣的行情下,華新依然保持著行業(yè)領先的發(fā)展勢頭。
“未來,我們將繼續(xù)和海康威視等合作伙伴一起,探索落地智能物聯應用,為建材行業(yè)智能化建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摸出一條新路。”湯峻表示。
原文標題 : 高精度測量雷達落地建材行業(yè),華新和海康威視共探數字化轉型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yè)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fā)展現狀與測試挑戰(zhàn)-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
- 1 特斯拉工人被故障機器人打成重傷,索賠3.6億
- 2 AI 時代,阿里云想當“安卓” ,那誰是“蘋果”?
- 3 拐點已至!匯川領跑工控、埃斯頓份額第一、新時達海爾賦能扭虧為盈
- 4 L3自動駕駛延期,逼出車企技術自我淘汰
- 5 隱退4年后,張一鳴久違現身!互聯網大佬正集體殺回
- 6 機器人9月大事件|3家國產機器人沖刺IPO,行業(yè)交付與融資再創(chuàng)新高!
- 7 谷歌“香蕉”爆火啟示:國產垂類AI的危機還是轉機?
- 8 7倍機器人大牛股:高管股東套現VS機構兇猛抱團,該信誰?
- 9 八部門聯手放行L3自動駕駛!巨頭開始拼搶萬億市場?
- 10 OpenAI發(fā)布的AI瀏覽器,市場為何反應強烈?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