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吹Open AI的GPT-4o,無異于“揠苗助長”?
5月14日凌晨,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圍觀OpenAI的GPT-4o發布會。OpenAI的發布會,儼然已取代蘋果發布會成為科技圈新春晚。
早晨一看朋友圈,畫風是這樣的:

這絲毫不讓人意外,過往OpenAI發布任何新產品(準確地說是新的技術進展),簡中互聯網都會充斥這樣的報道,標題怎么唬人怎么來,改變世界儼然不夠體現GPT-4o的價值了,改寫人類歷史、顛覆世界、“讓人機交互不再存在”,才能彰顯GPT-4o的強大。
語不驚人死不休,怎么唬人怎么來。至于華為的遙遙領先,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誠然,GPT-4o是OpenAI也是世界最好的模型,4o的“o”代表“omni”,即“任意”,因為它接受文本、音頻和圖像的任意組合作為輸入,并生成文本、音頻和圖像的任意組合輸出,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更重要的是,GPT-4o將免費提供給所有用戶使用,這跟Sora展示demo到今天為止依然無法體驗截然不同。
不過,就算GPT-4o有重大更新,國內媒體們的報道是否可以克制一點?
上一次Sora發布,國內媒體的報道同樣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結果呢?事后人們發現Open AI展示的Sora視頻,全部都有人工特效參與。后來報道Sora用“人工特效”騙人的,還是同一波媒體。
這一次GPT-4o是否真的有國內媒體報道的那么“炸裂”,相信過段時間人們體驗了會有更準確的答案。

記得21年,英偉達黃仁勛“皮衣哥”的“廚房視頻”,也被國內媒體稱為“顛覆世界”,在對應的報道中,整個“元宇宙”視頻中的“黃仁勛”都是算法生成的“假人”,事后證明這也是大吹特吹,真實情況是,對應的視頻有15秒確是英偉達用機器生成的,以展示其3D仿真模擬平臺,但其他內容都是人工制作的。為了制作那15秒的視頻,英偉達包括教主本人還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時間與人力。
這一年,Facebook更名Meta,硅谷瘋炒“元宇宙”,如今元宇宙一地雞毛,Meta轉攻AI去了。
大模型驅動的生成式AI讓人類看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人類就像原始人發現火種一樣激動不已,媒體對任何新技術進展都興奮異常,這可以理解,但是,技術有技術的發展曲線,媒體背離事實的鼓吹,很可能會揠苗助長。GPT-4o發布,我看到了甲子光年有一篇冷靜客觀的報道,《免費的GPT-4o足夠強,但治不好OpenAI的產品焦慮》,如果未來OpenAI因為技術產品化、產品商業化不順而遇到挫折,“狂吹”的媒體自媒體會負責任嗎?
國內自媒體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在過度夸大硅谷成果的同時,對國內科技公司的進展往往視而不見,就算報道也會表現得十分“冷靜克制”。比如前幾天阿里通義2.5發布,官方宣傳全面趕超GPT-4。比如在語音AI這件事上,科大訊飛深耕多年也有強大的技術積累和深入的行業應用,星火大模型的進展也有目共睹。比如在中文大模型上,文心一言也展現出了突出的優勢,且率先對公眾全面開放……但這些公司的進展,從來不會得到國內自媒體的“震撼式報道”。
其實在前些年的手機圈、互聯網圈,這樣的現象就已存在了,蘋果發布任何新品都比國產安卓廠商更好更酷更創新,更能顛覆世界;似乎谷歌做什么都是正確的,百度做什么都有問題;Amazon做一個無人超市就說要顛覆零售了,阿里京東做啥都是跟風…
今天已不同往日,中國科技包括AI距離美國確實存在客觀差距,但在很多維度已在奮起直追,甚至可圈可點,我們還是應該多關注多肯定國內科技公司的進展,不要只顧著漲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了。
來源:雷科技
原文標題 : 尬吹Open AI的GPT-4o,無異于“揠苗助長”?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