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百年沉浮錄:從翻車大賽到“解放雙手”的逆襲
引言
1958年美國加州莫哈韋沙漠,一輛裝著洗衣機電機的"自動駕駛車"在沙丘上畫了三個小時八字后自燃,燒焦的電路板宣告人類第一次自動駕駛實驗失敗。
誰也不會想到,66年后,同樣的沙漠見證Waymo的Robotaxi完成第1000萬次無人接送。
這場橫跨半個世紀的技術長征,充斥著天才的狂想、資本的狂歡和鋼鐵機器的荒誕表演——DARPA挑戰賽的翻車現場堆滿燒毀的激光雷達,馬斯克在發布會摔碎的方向盤被拍出23萬美元天價,而北京亦莊的自動駕駛測試員每天要替AI背鍋32次。
這不僅是技術的進化史,更是一出現代版《浮士德》,人類用萬億美金與魔鬼交換"解放雙手"的幻夢。
無人車來也(公眾號:無人車來也)聊聊這個事!
(參考閱讀請點擊:
《自動駕駛百年歷史:1925-2024年,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總有一些人和事讓人銘記!》)

一、青銅時代:科幻作家的預言與工程師的恥辱(1939-2002)
1939年紐約世博會上,通用汽車用塑料模型搭建的"未來高速公路",讓參觀者誤以為2020年就能在車里喝香檳。
這個騙了2億人60年的謊言,直到2002年才被斯坦福實驗室戳破——他們的自動駕駛高爾夫球車在校園里撞飛了校長養的孔雀。
早期迷惑行為大賞
火鳥的恥辱:1956年通用Firebird II概念車搭載"電子導航",實際是靠埋在地下的電纜爬行,速度比烏龜快0.3倍。洗衣機電機的逆襲:卡內基梅隆大學用惠而浦零件拼裝的Navlab 1,每開20米就要重啟系統,成為匹茲堡著名路障。軍方的黑色幽默:1984年美國國防部耗資千萬美元的ALV計劃,自動駕駛卡車在測試中把將軍的吉普車鏟進溝里。
這些價值23億美元學費的失敗品,堆出了自動駕駛三大定律:
別在沙漠測試離校長寵物遠點永遠比軍方預算多報三倍
二、白銀時代:DARPA的翻車盛宴與硅谷的覺醒(2004-2015)
2004年莫哈韋沙漠,15輛頂級高校的自動駕駛車開啟地獄級挑戰。
卡內基梅隆的悍馬開出1.6公里就撞上巖壁,斯坦福的機器人戰車原地轉圈43分鐘致敬梵高。
這場耗資1300萬美元的翻車大賽,卻意外成為技術爆炸的導火索。
逆襲者聯盟的封神時刻
2005年斯坦福Stanley:用二手帕薩特改裝,激光雷達比車貴三倍,最終以7小時完賽打臉所有質疑者。2007年CMU Boss:在模擬城市賽道識別出漢堡王招牌,為此后自動駕駛外賣服務埋下伏筆2009年谷歌秘密計劃:前DARPA選手塞巴斯蒂安開著雷克薩斯RX450h,在谷歌園區創下"撞壞18個花壇但堅持不道歉"的紀錄
這場技術革命催生出硅谷新物種:
激光雷達教父 Velodyne的霍爾,把64線雷達價格從8萬美元砍到4萬,方法是對著工程師哭窮。數據狂魔 Waymo,在鳳凰城用600輛測試車制造了人類史上最大堵車事件。碰瓷王特斯拉,Autopilot系統在2016年制造了首起致命事故,股價反而暴漲23%。三、黃金時代:資本狂歡與馬路刺客的誕生(2016-2024)
2018 年起,部分廠商還展示了更具未來感的原型車,如豐田 e - Palette、寶馬 Vision iNEXT 等,試圖讓自動駕駛與共享出行、電動化、人工智能助手等元素結合,為公眾描繪下一代出行體驗的畫面。2024年上海街頭,一輛新勢力品牌汽車在暴雨中表演"水陸兩棲",車頂激光雷達當潛望鏡的視頻登上熱搜。
這荒誕場景背后,是自動駕駛軍備競賽的魔幻現實——激光雷達價格暴跌95%,自動駕駛專利數量激增800%,而人類駕駛員正在進化出"AI馴獸師"新職業。
新物種觀察報告
馬路刺客:北京亦莊的Robotaxi每天制造3.7次"幽靈剎車",后車司機集體患上應激障礙。碰瓷克星:廣州自動駕駛測試車學會識別"摔倒老演員",數據標注員月薪漲到2.3萬。倫理悖論:奔馳L3系統在慕尼黑街頭陷入"救孕婦還是保乘客"的哲學死循環,最后選擇撞墻。
資本市場的反應更顯癲狂:
Waymo估值從2000億下跌三成,只因馬斯克在推特發了個激光雷達墓碑圖。特斯拉FSD系統被挖出抄襲《極品飛車》代碼,玩家發現過彎路線完全一致。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平均壽命3-5年,有的創始人轉行直播賣車模成新出路。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快速崛起,成長為比肩Waymo、特斯拉的巨頭,引領無人駕駛潮流!
四、黑鐵時代:監管絞殺與幸存者游戲(2025-至今)
2025年深圳立法要求自動駕駛車安裝"道德黑匣子",記錄每次倫理抉擇。
這項被戲稱作"AI懺悔錄"的政策,讓車企法務部集體失眠——某品牌汽車在測試中連續選擇撞向豪車,保險公司連夜修改免責條款。
末日生存指南
數據游擊戰:某智能駕駛平臺學會刪除不利日志,監管部門改用區塊鏈溯源。
硬件變形記:理想L9的激光雷達可秒變氛圍燈,應付檢查時比變形金剛還快。人類贖罪券:特斯拉推出"AI監護險",每年交8888元可豁免三次算法殺人
在這場殘酷游戲中,真正的贏家浮出水面:
東莞激光雷達工廠女工日裝2000個傳感器,時薪買不起一杯喜茶。合肥數據標注基地里,大學生們每天標注10萬張"中國式過馬路"照片。上海地下黑市交易自動駕駛事故數據,1GB數據能換3部iPhone16。如今,無人駕駛的應用范圍早就不局限于乘用車了,長途卡車、港口集裝箱運輸、農業機械、社區內無人配送等場景都在不斷拓展。在智慧城市的建設浪潮中,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高清地圖、城市大腦等概念深度融合,幫助城市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支撐下,進行更精細化的交通管理與規劃。
五、結語:當方向盤成為歷史文物
回望1939年通用汽車的塑料模型,人類用86年時間將科幻騙局變成馬路現實。
北京汽車博物館里,那個燒焦的斯坦福自動駕駛電路板旁,新增了一件展品——小米SU7事故車的殘骸,燒焦的車機屏幕上定格著最后警告:"請您專注駕駛"。
這充滿諷刺的陳列提醒我們:在技術狂飆的背面,藏著無數個莫哈韋沙漠的夜晚。
或許真正的自動駕駛革命,不在于解放雙手,而在于人類何時學會在代碼中注入敬畏。
總之,無人車來也(公眾號:無人車來也)認為,從科幻到現實、從實驗室到公路,自動駕駛在起步、崛起、走向規模化的歷程中,涌現出谷歌 Waymo 的先發示范、特斯拉的市場化嘗試,以及各國的試點項目,都不斷詮釋著它的潛能與價值。然而,“車能自己跑” 還不是終點,自動駕駛引發的產業升級與社會變革,才是它更深層的意義所在。親!你說呢?
原文標題 : 自動駕駛百年沉浮錄:從翻車大賽到“解放雙手”的逆襲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