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的估值,全是泡沫?

當具身智能賽道的“百億估值俱樂部” 成員持續擴容,既有智元、宇樹這樣的先行者站穩腳跟,也有更多新玩家摩拳擦掌試圖擠入賽道核心區。這場產業競賽的焦點,已從 “如何叩開百億大門” 轉向 “百億之后如何扎根生長”。
作者:呂鑫燚
編輯:狄鑫彤
出品:具身研習社
造富還得看具身智能。
當其他賽道花費數年在白熱化競爭者突出重圍,甚至用連續盈利的成績單,才能換來百億估值俱樂部門檻時,具身智能只是輕描淡寫回復了一句話:百億估值只是入局門檻。
智元機器人估值達150億;宇樹最新一輪融資后估值達120億,據稱上市后有望達到500億。
宇樹和智元均尚未交出成績單。又年輕又模糊的業績,誰都不敢相信這是百億估值的企業,但偏偏在具身智能概念中能講得通所有邏輯。
而這種造富能力也不免引起爭議,有關“泡沫”的口水戰從未停歇。誠然,在商業模式仍在探索中的背景下,短期內迅速膨脹很難讓人分辨,內在瘋長的究竟是真本領還是真泡沫。甚至讓大部分人堅定認為,眼前的繁華都是逐利資本造就的泡沫盛宴。
但果真如此嗎?
我們將視角放大,從全球范圍來看,Figure完成C輪融資后估值已達390億美元,相當于近23家宇樹科技,相比來看國內具身智能公司,別說泡沫了,甚至還有點保守。也難怪不少國內從業人員曾在談及泡沫爭議時笑著說,還遠遠沒到泡沫階段。
卓益得創始人李青都也曾表示,從估值角度上來說,人形機器人企業僅估值100億-200億,行業還遠沒到“泡沫化”階段。
從商業邏輯來看,具身智能屬于典型的“十年后的產業”,現在所有動作只是“地基”,因此不能按照現有資產來衡量估值的客觀與否。倘若僅用“地基”的價值來評判未來高樓大廈的估值,顯然不合乎商業邏輯。
無論是估值暴漲還是資本火熱的情緒,現在的“看不懂”,都只是未來的“有跡可循”。百億估值才不是 “資本游戲的數字”,而是支撐產業向 “十年后萬億市場” 邁進的基石。相比探討當下是否存在泡沫,不如細究企業拿什么撐起百億估值。這即是現在亟需的答案,也是未來發展的奠基石。

百億估值的核心資產
智元、宇樹百億估值俱樂部玩家,有著標簽鮮明特點各異的屬性。
先看看智元,智元基本的屬性可以總結為“生態打法”,很多業內人士評價智元的風格為“不像初創企業的作風”。畢竟初創企業向來習慣于“單點突破”,靠略帶優勢的長板帶動融資規模擴大,再逐步補齊短板。但智元仿佛開局就沒有短板。
具身智能的核心要素:足夠多且高質量的數據集、硬件性能較強且產品矩陣豐富的本體條線、更聰明能理解物理世界的大腦。上述三點,智元早已收入囊中。
2024年末,智元就已開源百萬真機數據集AgiBot World,今年,智元又發布了具身智能一站式開發平臺Genie Studio,具備“數據采集、模型訓練,仿真評測、模型推理”四大核心模塊。簡單來說,在數據集層面,智元不僅具備高質量真機數據集為“魚”,還掌握了數據采集到部署的“漁”。
本體側,智元機器人已經形成三大產品系列,遠征系列、精靈系列、靈犀系列。三大產品線正好對應著目前具身智能最佳落地場景:教育、商用、工業。通過各自適配的方式撬動產品落地。

圖片來源:智元機器人
大腦側,智元即具備啟元通用具身大模型,還推出了世界模型GenieEnvisioner。此外,智元還發布了操作系統靈渠OS。
除了產業內的核心痛點外,智元還伸出了多條觸手,如合作伙伴計劃、投資上下游企業、收購上市公司等。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做完了一整條產業鏈的布局,這或許就是智元的核心資產,也是支撐其150億估值的關鍵所在。
相比之下,宇樹科技的特點更加聚焦,專注于硬件優勢側。這一點和其創始人王興興的基因有關,靠著2萬塊手搓機器狗走紅,王興興對硬件性能的把控和對成本的極致壓榨,才有了今天不斷秀技能擊破行業地板價的宇樹科技。
在硬件優勢側,宇樹科技的最大亮點,并不在于其硬件的耀眼參數,而是幾乎100%全自研的產業鏈絕對話語權。
在一條成熟產業鏈中,硬件全自研已經為企業積累了成本優勢和議價權,更何況具身智能的上游毫無標準,大部分友商仍困在良品率不理想,反復退貨的困境中,相比之下,宇樹科技的自研不單單是成本優勢,而是大規模交付優勢,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短期賬面提振。這或許,就是宇樹科技連續多年盈利的秘訣之一。

圖片來源:宇樹科技
放長遠來看,當上游毫無標準,宇樹又憑借自研大規模交付時,標志著,宇樹有望掌握產業鏈中硬件標準的話語權,這帶來的不再只是賬面回報,而是生態定位。
除二者外,還有在百億估值門口頗具發展潛力的銀河通用。
銀河通用的特點也有很多標簽,但最亮眼的無疑是能落地的生產力價值。
基于銀河通用自研大模型和本體靈活性的支撐,銀河通用的輪式人形機器人Galbot不僅具備強大的泛化性,還展現出了“能力涌現”。在面對人為干擾時,也能及時調整“感知決策執行”的閉環,實時給予反饋。這使得Galbot在真實應用中能做到,場景所要求的提質增效。
從各大展會上的無人藥店、無人零售店、模擬工廠環境,到現實生活中的銀河太空艙和展會的“小賣鋪”,Galbot已經從零售場景的應用過渡到了工廠應用,該應用也不再只是展會上的“打卡點”,而是身邊真正能購買、感受具身智能生產力的零售店。
據具身研習社了解,在WRC展會外緣,Galbot當售貨員的攤位一天營業額已超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銀河通用打造的不僅僅是“單個生產力”,而是可復制的商業模式。其銀河太空艙由銀河通用Galbot機器人承擔零售店員職能,支持購買接待、點單支付、商品拿取、當面交付、多語音交互引客。最小僅需9㎡運營空間,靈活適配街區、商圈、景區、交通樞紐等場景,支持太空艙單獨建設和傳統店改造,預估最快在15天內交付。

圖片來源:銀河通用
以具身智能的基礎能力為基座,延伸出更成熟的商業模式,銀河通用探索出獨特的商業價值,而這份價值或許僅僅只是未來生產生活范式躍遷的一隅。
由此可見,智元、宇樹、銀河通用,三家手里都有“真本事”,各自的核心資產在無聲訴說著估值的合理性。

百億估值的下一步
當具身智能賽道的“百億估值俱樂部” 成員持續擴容,既有智元、宇樹這樣的先行者站穩腳跟,也有更多新玩家摩拳擦掌試圖擠入賽道核心區。這場產業競賽的焦點,已從 “如何叩開百億大門” 轉向 “百億之后如何扎根生長”。
而無論是俱樂部內的老玩家要守住估值基本盤,還是新玩家想借此實現彎道超車,都繞不開兩大核心課題,這既是老玩家的增長路徑,更是新玩家的破局之道。
其一:重點場景深耕
聚焦1-2個高價值賽道集中發力,比如在工業場景中針對精密裝配、危險作業等痛點形成標準化解決方案,用可量化的效率提升數據替代“技術覆蓋廣” 的泛化敘事,讓技術優勢真正轉化為商業營收。
其二: 將量產轉化為標準優勢。
當前,具身智能已經進入訂單和交付起飛的狀態,動輒破億的訂單下,需進一步深化行業硬件標準。目前,業內常因上游部件規格不統一、良品率不穩定,陷入“反復調試、頻繁退貨” 的困境;新玩家即便研發出原型機,也會因“找不到適配的標準化部件”而難以量產,最終卡在“實驗室技術”到“市場產品”的最后一公里。這并非需要本體企業的自身努力,而是上下游的深度耦合。唯有標準化的硬件才能帶動交付質量提高,進而攤薄成本。
對新玩家而言,若想在百億賽道分一杯羹,絕不能走“全面對標”的老路,反而應抓住老玩家尚未吃透的細分場景,用“單點極致突破”建立差異化優勢。這種“小場景做出大價值”的路徑,能讓新玩家繞開與老玩家的正面競爭,以更低成本叩響百億估值的門檻。
此外,新玩家主動擁抱并參與標準化建設,是快速實現量產、降低成本的捷徑。能避免因“非標準部件”導致的交付風險。
本質上,百億估值不是產業的“終點線”,而是“淘汰賽”的起點。無論是老玩家要守住江山,還是新玩家要實現破局,最終都要回歸“為產業創造可量化價值”的核心。
只有當機器人能真正替代人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效率,當具身智能從“展會打卡品” 變成 “企業剛需品”,百億估值才會從 “資本的預期” 變為 “產業的共識”,而這,正是所有具身智能企業下半場必須交出的答卷。
原文標題 : 具身智能的估值,全是泡沫?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