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3!戴爾中國區裁員,主刀上海廈門
在多次公開否認 “退出中國” 傳聞后,戴爾科技(Dell Technologies)仍持續推進了年內第三輪在華裁員計劃。
本次裁員涉及上海和廈門的 EMC 存儲部門,及客戶端解決方案集團(CSG)。
據知情人士透露,公司自本周起與受影響員工展開一對一溝通,最終離職日期定為 10月 10 日。員工在離職前可申請內部轉崗,但可選名額幾乎為零。賠償方案延續 “N+3” 標準,即工齡滿一年按 “N+3” 計算,不滿一年則按 “N+2” 封頂。
就裁員傳聞,戴爾于 9 月 9 日晚回應稱,此舉是基于對市場、銷售等業務流程的重組,旨在持續優化運營,確保為客戶創造價值并提供最佳服務。
這已是戴爾中國近三個月內實施的第三輪裁員:8 月 15 日首輪裁員集中在廈門工廠生產線;9 月 12 日第二輪涉及上海中山公園 CDC 研發中心;10 月 10 日第三輪則覆蓋上海五角場 COE 及廈門 EMC 存儲事業部,CSG 同樣在列。
盡管賠償金額較為可觀,被裁員工仍面臨嚴峻的就業環境。
一位剛收到通知的工程師表示:“每輪都說是局部優化,但整體來看幾乎是一鍋端”,其所在存儲測試組已從 30 人縮減至 3 人,領導也在找工作。
另一位入職 7 個月的軟件工程師透露,市場上同類崗位招聘數量縮減超一半,且 HR 多提出降薪 30% 的要求。
戴爾財報顯示,截至 1 月 31 日,戴爾全球員工總數約 10.8 萬人,比去年減少 1.2 萬。
市場表現方面,戴爾全球份額持續萎縮。Canalys 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其客戶端業務運營利潤同比下滑 9%;全球 PC 市場份額為 14.5%,較去年同期下滑 3 個百分點,雖然在全球市占率維持在第三名,但在中國的市占率已跌出前五。
今年 8 月,有博主在微博發布 “戴爾退出中國計劃核心時間軸”,列出多個關鍵節點,如 2025 年第四季度停產廈門 / 成都工廠,2026 年停售消費級 PC 業務并遷研發中心至新加坡等。戴爾官方隨后辟謠,稱該信息不實,并表示公司持續聚焦中國業務。
事實上,戴爾的 “去中國化” 供應鏈策略早有跡象。2023 年初,《日經亞洲》報道稱,戴爾要求大幅減少使用中國制造芯片,并在 2024 年前將芯片生產全部轉移至中國以外。
戴爾并非個例。近一年半以來,多家外企調整在華布局:IBM 關閉中國投資公司,美光暫停部分產品線,微軟關閉上海 AIoT 實驗室等。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