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視醫療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致力開發多病種多模態產品
圖片來自“123rf.com.cn”
5月24日消息,近日,國內人工智能醫療公司柏視醫療對外宣布,其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中創投管理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領投,天使投資方華創資本等機構跟投。
柏視醫療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開發符合醫療行業習慣的多病種多模態產品,目前已經推出針對肺部常用疾病,乳腺癌、宮頸癌、肝癌等疾病的AI診斷模塊化產品,診斷技術涵蓋超聲、核磁、CT、X-RAY以及病理。
柏視醫療的創始人陸遙是“國家青年****”教授,創立公司前,曾在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專心研究工作多年,擁有15年以上醫學影像和計算機輔助診斷(CAD)的研究積累。回國后,擔任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計算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山大學計算醫學成像實驗室主任。
團隊方面,柏視醫療CEO沈爍是美國Purdue大學數學博士和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曾擔任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實驗室主任、發改委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總工程師,還曾就職華為,擁有多年產業經驗和管理經驗。而作為董事合伙人,徐晨陽擁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系博士學位,在計算機視覺、圖像分析理論、醫學影像應用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前,徐博士曾擔任西門子硅谷創新中心首席技術官和總經理。
據悉,在柏視醫療關于癌癥治療階段的產品中,目前鼻咽癌放療靶區勾畫系統已經研發完畢。該系統的所有數據均由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主任醫師進行標注,不但可對GTV(腫瘤區)進行自動勾畫,還可對CTV(臨床靶區)進行自動勾畫。
CTV勾畫是放療控制腫瘤復發轉移的關鍵,也是靶區勾畫技術難度最高、最耗時的部分。陸遙表示,在充分保證靶區勾畫精準度的前提下,可將勾畫時間從數小時縮短到幾分鐘,大大提高了臨床醫生的診療效率。鼻咽癌的產品已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臨床驗證。
在2017 RSNA上,飛利浦發布了人工智能平臺IntelliSpace Discovery 2.0(ISD2.0),柏視醫療作為唯一入選的AI公司,引起業界的關注,其基于CT/MRI的鼻咽癌放療臨床靶區自動勾畫系統已嵌入ISD平臺,這也是業界唯一一個通過頂級醫療設備廠商嚴格審查、開始商用的成熟AI產品。
國中創投副總裁李程晟認為,醫療本質是一個人力、智力密集型的行業。當下我國醫改面臨的根本問題是,醫生數量少,醫生水平參差不齊。隨著AI算法、算力、大數據以及資本投入,AI對醫療的滲透將有望大幅變革醫療服務的成本和效率,從根本上解決醫療服務資源的供給瓶頸,改善看病難的問題。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