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電商最新排行榜:多數實現盈利,最高營收13.69億
國大藥房
財報顯示,國大藥房2017年度線上銷售穩步開展,10月份開始自建平臺,目前上線兩家子公司,18年會陸續上線10家子公司;同時,第三方平臺仍是17年線上銷售的主要來源,在天貓(國藥在線)銷售額為2.26億元排在第一位,在藥房網商城銷售額為911萬元,在1藥網、京東到家、八百方等亦有覆蓋。
需要指出的是,國大藥房電商業績與國藥在線有密切關系。國藥在線全稱為國藥健康在線有限公司,其成立于2015年6月,國藥控股、國藥控股國大藥房為發起股東。2017年7月,國藥在線獲得云鋒基金、朗盛投資參投的A輪1.5億元融資。據國藥一致2017年年報,其在國藥在線公司的表決權為8.06%。
國藥集團電商體系有國藥1健康、國控廣州藥網、國大藥房、國藥商城、國藥試劑等業務板塊,國藥在線居中其承上啟下作用,擬打造集B2C、O2O、B2B服務于一體的垂直電商服務平臺。
一心堂
公司于2013年進軍電商業務,并與2014年9月設立電商事業部門,利用國際先進的Hybris電商平臺,完成B2C、B2B、B2B2C、O2O等業務架構搭建,實現與其他電商平臺的業務對接和訂單流轉,為一心堂的全渠道電商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B2C業務方面,公司于2016年上半年陸續推出一心堂APP、團購業務、跨境業務、同城服務業務等跨界B2C業務,同時利用自身優勢品牌影響力以及區域服務優勢,推出了一心到家B2C業務。2017年度全年實現電商業務交易額6538.91萬元。其中,第三方銷售平臺的交易額為1311.22萬元。
老百姓
公司通過官網商城、大型電商平臺旗艦店、微信公眾號及手機移動端等多渠道發展電商業務,探索和發展O2O、B2C業務模式。
大參林
公司在重點做好傳統零售業務的同時,積極地發展新的業務以承接處方外流,包括醫藥電商(含B2C、O2O)、中醫館、中醫坐堂+藥房等;并通過建立DTP藥房與拓展院邊店,與臨床工業深度合作的模式成效明顯;同時大力拓展院邊店,報告期內新增118家院邊店,這將為公司承接醫改成果夯實堅實的基礎。
益豐藥房
公司于2013年開啟醫藥電商業務,2016年成立電商事業群,下設B2C、O2O、CRM、電商技術等電商事業部,以CRM和大數據為核心,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醫藥電商業務。
2017年,益豐大藥房電商事業群人員組織架構不斷完善,電商各模塊業務走上正軌。PASS、微信公眾號、微信商城、CRM小票促銷、線上藥師咨詢、用藥提醒等產品陸續上線試點,與京東到家、百度外賣等多家第三方平臺的合作逐步展開。
益豐還通過現有會員資源,發展自營電商;通過第三方引流,做大O2O業務,O2O及時配送輻蓋上海、南京、長沙、武漢、江西等線下門店所在的近二十個城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益豐體驗到便捷的購藥服務;通過嘗試開發純互聯網產品,打造移動化的業務平臺;通過電商業務創新和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改變員工管理模式,提升員工專業服務和營運管理的智能化,實現線上線下銷售的融合增長。
護生堂
護生堂電商平臺通過重新規劃主營品類、優化完善自有品牌產品線等策略,有效提升產品銷售毛利率;同時為抵御市場競爭,新增3家線上店鋪。線下藥店中,1家藥店正式通過零售醫保項目北京市人保局審核;3家藥店開通京東到家平臺O2O,藥品遞送做到3公里范圍下單1小時送達、及全城次日達服務,藥店運營能力得到穩步提升。報告期內,護生堂實現營業收入3715.00萬元。
康之家
康之家具備完整的產品供應鏈,結合已有線上資源與線下資源,打造B2B2C到O2O再到C2B的醫藥電商閉環,引領醫藥新零售發展;提供醫藥線上線下購買、醫藥配送、移動醫療、智慧藥房的服務,解決醫藥服務的深度鏈接,建立以“平臺+產品+服務”的垂直整合生態系統,實現醫藥行業全價值鏈的生態閉環;從而實現以服務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以重復購買為目標,以社區輻射為紐帶的醫藥服務O2O模式。
2017年,康之家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1%;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44.01萬元,同比增長585.29萬元。
康之家營收并非全部來自線上。按其財報,其新零售業務收入為8447.09萬元,公司官網的市場影響力擴大,顧客群體逐步擴大,顧客復購比率增加;加盟店及O2O體驗店收入為1.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68.17%,收入增長的原因為報告期內隨著公司IT技術及互聯網銷售經驗向加盟藥店的推廣,公司加盟店及020合作體驗店已經拓展至兩千多家。公司給加盟店配送藥品產生的收入大幅增加。
醫藥電商格局將定,創新是突圍關鍵
以上介紹了“上市系”醫藥電商的發展緣起、市場打法及取得的成績,可以看出,“上市系”醫藥電商公司在市場中占有較大比重。究其原因,醫藥電商還是一個相對吃“資源”的行業,比如在網上藥店的審批上,需要先有信息資格證,再以線下連鎖為基礎獲得交易資格證,這就讓有連鎖基礎的公司更容易起步;其次,醫藥供應鏈資源、行業營銷資源,也需要有沉淀的熟手來操盤,所以醫藥電商行業早期玩家多以傳統出身為主。
不過也應該看到,非上市系公司、互聯網基因的公司在醫藥電商行業占了較大比重,比如健客、1藥網、七樂康、云開亞美、360好藥、八百方等,這些公司挾互聯網理念進入醫藥電商行業,在技術、運營、營銷上為行業帶來了新的玩法。
總體而言,醫藥電商市場格局已經逐漸清晰,頭部企業梯隊已經出現,一批有實力、有資源、懂市場的企業已經形成了品牌,各自拿到了相應的市場份額。不過,醫藥電商市場變數也很多,包括政策、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等。
首先,從政策看,處方藥網售一直處于未放開狀態,導致各家電商只能摸索著前行,一旦劃定政策紅線,很多企業的業務都將受到沖擊。即使是新近頒布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在監管上開了口子,但仍然沒有放開監管的紅線,所鼓勵的還是有線下基礎、能夠和醫院形成良好連接的模式。從用藥安全上來說,處方藥網售一段時間內仍將處于限制狀態,這會給醫藥電商業務拓展帶來天花板,制約行業擴張。
其次,從技術創新看,電商的核心能力是提高供應鏈的效率,以更低的成本服務于更多的用戶。在電商作為一種增量渠道的時候,其能夠和工業企業保持良好關系,但是隨著市場趨于成熟,效率提升達到天花板,改造供應鏈獲得的成本節約已經無法覆蓋擴張成本,工業企業、供應鏈參與的意愿就會降低,或者合作模式具有排他性,這無疑會讓一些醫藥電商失去供應鏈支持。
所以,醫藥電商模式需要創新,事實上,我們也看到了醫藥電商們在進行模式創新。比如嘗試“藥+醫”模式,包括與互聯網醫院合作、收購醫院、上線移動醫療APP等,“藥+醫”模式解決了醫藥電商處方來源問題,同時讓用戶更有黏性,“圈定”用戶;再比如是B2B、B2C、O2O多種業態混合經營,打造業務閉環;再比如向小眾市場拓展、做深服務,并嘗試與保險、健康管理相結合等。
任何一個市場都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市場,商業的本質就是變化。醫藥電商給藥品流通、零售行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未來隨著兩票制、醫藥分開等推進,醫藥電商還將在藥品流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影響國民的健康消費習慣。而在醫藥電商發展過程中,創新將成為突圍的關鍵。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3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