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爆炒,商業化難,AI影像高潮未至低谷先來?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熱映,不僅掀起了大眾對專利藥品定價過高的熱議,也讓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再次被展開討論。
在一場肺癌CT影像人工智能系統演示中,10余張檢測圖像,通過云端上傳系統后十幾秒,一個小紅圈出現在影像上,圈定范圍即為系統自動識別的病灶,準確率達93.9%。除了識別速度高于年輕病理醫師外,準確率也很高。而這僅是AI+醫療影像應用場景的冰山一角。
根據匯醫慧影測算,僅通過智能初診系統平臺,乳腺疾病影像診斷便可節約60-70%時間,胸片診斷能節約近50%的時間;在準確率上,通過各家醫院數據自我迭代以及模型精準調優,目前已達到95%以上。
近兩年,伴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等技術發展,基于模式識別的AI系統已經在圖像和語音兩大方面超越了人類表現,尤其在安防、金融和醫療等領域被廣泛應用。
其中,過去一年,中國AI醫療公布的融資事件超過30起,融資總額達到18億元。而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主要就是AI影像,因為技術成熟和資本催化,風口之下,AI影像產業也開始大爆發。
匯醫慧影CEO柴象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一個產業的爆發都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市場需求,一是技術條件,二者兼具才能形成產業。
“回顧AI影像這三年,蠻有意思的”
自2015年開始,以比爾·蓋茨、馬斯克等為代表的反AI為主陣營叫囂,到AI技術走向商業應用,再到今年產業化元年,AI技術逐漸成熟國家政策相繼加持。“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和創業環境。”柴象飛告訴記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毅然決定回國創業。
柴象飛是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影像學博士、斯坦福大學博士后,在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數據分析領域擁有超10年跨學科科研經驗。2015年,回國后創立匯醫慧影,目前,公司形成了成熟的醫聯體醫院解決方案,打造了醫學影像的數字化、移動化、智能化,完成了從篩查、診斷、治療決策支持的閉環。
“創辦匯醫慧影的初衷,就是想要開發出醫院能夠真正用起來的AI影像產品,解決影像醫生短缺及其大量漏診誤診問題,尤其在中國很多二三線城市和鄉鎮,老百姓不能獲得很好的醫療服務,影像醫生數量遠跟不上市場需求。人工智能系統的高效率和高準確度,讓其有很大希望和能力能夠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讓醫院擺脫對影像醫生的重度依賴。”
每件事情的發生似乎都為下一個事件奠定基礎。2015年,公司成立不久,柴象飛他們便遭遇了尷尬。當時,中國醫院的信息化程度嚴重滯后,即使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IT系統的“上云”比例也很低,而當時美國醫院的云化程度已經很高。
柴象飛決定從影像云平臺開始做起,主要為解決醫院底層難題,以此打通醫院內部以及各級醫院之間的數據連接,這也對國家提倡的分級診療有著重要作用,是醫聯體和區域影像中心的重要基礎設施。
以北醫三院為例,使用智慧影像云平臺后,IT系統實現“上云”。這次合作除了給匯醫慧影積累下很多工程化經驗外,也為后來做AI影像系統奠定了很好的數據基礎。
2016年,匯醫慧影獲得藍馳創投千萬級A輪融資,這也是業內首筆醫療影像融資。
有人評價說,這次融資激發了資本對AI醫療的投資熱情。因為不久之后,雅森科技、連心醫療和推想科技等公司也接連獲得千萬級以上投資,無論是投資數量還是時間間隔,都不難看出“AI+醫學影像”領域的火熱。
到了2017年,這是匯醫慧影錦上添花的一年。這一年,柴象飛的導師邢磊正式加入,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
邢磊是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斯坦福醫學院醫學物理系主任,同時兼任電子工程系、分子影像及生物信息專業及Bio-X教授,從事醫學影像、醫學物理及醫學信息方面教學研究長達20余年,也是國家“****”專家。
在他的指導下,匯醫慧影將學術上非常流行的影像大數據組學分析方法論“放射組學”體系化和平臺化,并進一步推向市場。放射組學可以應用于疾病探測、病灶分割、診斷、治療選擇(個性化醫療)、療效評估和臨床預測等眾多項目。
目前,匯醫慧影的放射組學云平已入駐國內300余家醫院,有超過1000位放射醫師使用,可提供病灶勾畫、特征值計算分析、機器學習和個案預測的一鍵分析,并針對不同病種出具詳細量化報告。
“當然,如果放射組學+AI止步于科研,體量還太小,價值也不大。我們希望能夠摸索一套方法,讓醫生參與到醫學創新中,將科研成果轉化到臨床驗證和應用。”柴象飛說到。
舉例而言,匯醫慧影與北京301醫院血管外科郭偉主任合作研發了主動脈人工智能研究云平臺AORTIST2.0,解決了B型主動脈夾層手術中的精準測量、預后預測和遠程隨訪三大核心問題,這也是全球首個B型主動脈夾層人工智能自動分割方法,并在今年4月正式發布。
目前,匯醫慧影產品覆蓋全鏈條AI影像服務,包括智慧影像云平臺、數字智能膠片、腫瘤放療云平臺、大數據智能分析云平臺、影像智能篩查系統和人工智能診斷云平臺等六大核心服務,從醫學影像數字化到移動化再到智能化,完成了從篩查、診斷到治療決策的閉環。
“市場蛋糕做大了,才有機會分得更多”
一般而言,一個全新領域的發展,起先都是多家企業各自開拓市場,在經歷一段“野蠻生長”之后才“狹路相逢”。在AI醫療影像領域,由于資本助推,目前已經形成比較激烈的競爭態勢。
面對競爭,柴象飛坦言:“我們秉持比較開放的態度,一方面是我們有過硬的技術和產品實力,并不懼怕競爭;另一方面,競爭者眾多,其實有助于快速打開市場。”
對于醫院而言,AI影像產品屬于新鮮事物,一般比較謹慎。諸多AI影像企業的到訪,有助于教育市場,打消醫院疑慮,提升AI影像產品的市場滲透率,擴大市場規模。“蛋糕做大了,作為其中一份子,才有機會分得更多。”
據記者了解,AI醫療影像企業的商業化難一直是行業共性問題。
柴象飛在采訪中表示,商業化最為關鍵的是要清晰定義產品的醫療應用場景,將AI影像產品很好的融入醫院原有信息系統和醫療流程,降低醫院的改造成本,給醫院創造真實效益。只有給醫院創造價值,才能讓醫院接受(掏錢)。
另外,如果AI醫療公司想要打通醫院采購這條路,還必須獲得CFDA認證。
2017年8月,國家食品藥監局(CFDA)發布新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新增了與AI輔助診斷相對應類別。按規定,若診斷軟件通過算法提供診斷建議,僅有輔助診斷功能,不直接給出診斷結論,則申報二類醫療器械;如果對病變部位進行自動識別,并提供明確診斷提示,則按照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
不過,第二類器械有臨床試驗豁免目錄,診斷軟件申報是否能夠享受豁免,CFDA還沒有做出具體規范。第三類醫療器械則是需要做臨床試驗的。現在,匯醫慧影已經拿到一個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有四個三類同時在走流程,報批上去已經開啟臨床驗證階段。
關于收費問題,柴象飛表示,目前主要面向醫院以SaaS方式收取服務費,已落地700多家醫院,業務營收情況良好且處于高速增長階段。也在積極探索其他收費模式,比如面向保險機構或者面向C端的收費模式等。
值得一提的是,匯醫慧影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作為重要市場,根據當地具體情況提供不同產品。同時,匯醫慧影還與國內醫療器械廠商合作,為“一帶一路”地區的醫院帶去軟硬一體化的醫療服務。
目前,匯醫慧影產品覆蓋日本、法國、哈薩克斯坦、美國、印度、以色列等國家。其中,匯醫慧影與哈薩克斯坦最大私立醫院連鎖集團簽署了合同,與日本最大云pacs公司確定放射組學平臺方面合作,與法國最大腫瘤藥公司以及美國AI醫療公司都紛紛展開了合作。
柴象飛也坦言,相對而言海外市場更為成熟,競爭也更為激烈,這對公司技術和市場拓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業要做好AI影像,就要做好長期戰斗的準備”
從目前全球AI醫療公司的實踐情況來看,智能醫療的具體應用主要包括:藥物研發、醫學影像與診斷、智能診療、智能健康管理、藥物挖掘、虛擬助理等。而在AI醫療影像領域,大多數企業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見病癥。
對此,柴象飛表示,AI醫療影像企業在病種的選擇上,主要會考慮兩件事:
一方面,病種的醫療價值。企業普遍會選取患者數量大、應用AI影像系統后能獲得明顯效果和效率提升的病種。比如,大部分AI醫療創業企業剛開始都選擇肺結節,因為肺癌在中國發病率、死亡率排名第一,肺結節的篩查有助于預防肺癌,因此這一場景就有很大醫療價值。匯醫慧影也是在最初選定肺結節,目前對該病的篩選準確率最高可達95%,3mm的肺結節檢出率達85%。
另一方面,某病種醫療數據可獲得性。通過記者了解,現階段,醫療數據短缺也是制約AI醫療影像商業化的瓶頸之一。
仍以肺結節為例,之所以大部分公司從肺結節開始,也是因為肺結節數據相對容易通過公開網絡找到,例如LIDC數據庫提供胸部醫學圖像文件(如CT、X光片)和對應的診斷結果病變標注。
其實,醫學資料稀缺會限制企業模型開發速度,只有擁有多種病種數據優勢,AI影像企業才能實現快速多病種模型開發,這也是為什么很多AI影像企業選擇與大型三甲醫院合作的原因,數據量夠大、數據質量有保障。
相比2017下半年,2018年以來,我們鮮少聽到有關AI醫療影像企業的消息,似乎這些企業都有了些“收斂”。
柴象飛在采訪最后對記者說了這樣一番話,“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其發展規律,短期內給予過多關注,未必是好事。經歷了短期‘爆炒’之后,AI影像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低谷。AI影像是近幾年才開始爆發的產業,但它已經經歷了長期技術積累,如果企業要做好AI影像,就要做好長期戰斗的準備。”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