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濤看《華大癌變》:沒有一勞永逸的檢測
最近,一篇《華大癌變》不僅讓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這一名詞迅速進入公眾視野,在輿論不斷的發酵中,更讓這一名詞變得愈發妖魔化。
為此,億歐大健康采訪了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教授、主任醫師,上海市產前診斷中心主任段濤。他認為,此次事件暴露出公眾對于幾大產前檢測手段的認知仍然存在誤區。因此,針對檢測產品的信息說明更應做到透明化,同時需要加倍重視新技術的科普宣傳。
產前檢測手段
最近,因發生在湖南長沙一家婦幼保健院的悲劇,使NIPT技術瞬間被推上了輿論高點。而NIPT技術到底是什么、其中涉及哪些篩查環節、又該如何解讀檢測結果,段濤告訴億歐大健康,由于技術的復雜性,至今仍有很多醫生對此一知半解。
在過去,產前檢測方式一直沿用的是傳統的血清學唐氏篩查,并將其作為一線篩查方案進行全面推廣。除此之外,與無創檢測相對應的是羊膜腔穿刺,該技術為入侵性診斷方式,同時伴有3%至5%的流產率。如今,NIPT技術在經過大量臨床驗證后,由于靶向明確,可以有效監測出唐氏綜合征患兒而迅速賣座。
NIPT技術,是基因測序技術在女性在產前檢查中的一種成熟實踐方式。檢測方只需抽取5ml以上少許的孕婦外周血,便可根據血樣中胎兒的游離DNA進行排查,通過新一代高通量測序結合生物信息分析,便可得出胎兒患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的風險率。排查的目標是畸變率最高的三對染色體:21三體、18三體和13三體,其中對于21三體綜合征的檢出率達99%以上。
技術優勢
2016年11月,國家衛計委發布了《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規范有序開展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工作的通知》,取消了無創產檢的臨床試點限制,意味著政府部門對于高通量測序在無創產檢應用的認可。
段濤教授表示,與血清學指標和超聲軟指標相比,NIPT的確是非常好的篩查手段。其優勢主要體現在檢出率高、漏診率低、篩查陽性率低,此外,該技術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羊膜腔穿刺數量。
通常情況下,中孕期三聯唐氏(21三體)篩查對21三體的檢出率為60%-75%,篩查陽性率為5%,陽性預測值為2%。NIPT對21三體的檢出率為99%,篩查陽性率為0.2%,陽性預測值為50%-80%。
認知誤區:一勞永逸的檢測
反觀這些以百分比為標準呈現的檢測準確率,就意味著檢測技術不斷發展的目的是盡量提高檢測效率,但依然不能忽視風險的存在。
例如,產前檢測結果會呈假陰性或假陽性現象,也就是孕婦的產前檢測結果與寶寶出生后的實際情況不符。段濤表示,這一現象一方面由于檢測技術本身存在一定的誤診風險,另一方面則因為在檢測過程中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的改變也將影響其檢測結果。
段濤指出,其實孕婦外周血中還有其他DNA片段,如果孕婦患有腫瘤,檢測過程中有可能將母體部分當成胎兒部分,檢測為陽性,最終導致檢測結果與胎兒實際情況不符,而類似這樣的檢測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最終檢測結果的誤判。
此外,段濤還表示,實際上即使做了羊膜腔穿刺也仍無法避免有缺陷寶寶的出生。因為,絕大多數的單基因遺傳性疾病是要靠基因芯片和外顯子測序甚至是全基因組測序才能查的出來。而羊膜腔穿刺只是染色體核型分析,如果不通過基因芯片、外顯子測序或全基因組測序等方法,仍然無法避免有遺傳缺陷寶寶的出生。
信息透明化
而上文闡述的有關NIPT技術注意事項,絕大多數公眾并不清楚,但如果醫生要一對一地對前來就診的孕婦進行解說,將花費巨大的時間成本,醫生工作效率也將大大降低,因此針對普通大眾的科普宣傳就顯得尤為重要。
段濤告訴億歐大健康,媒體是互聯網時代重要的溝通手段。目前,段濤所在的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主要通過撰寫文章、制作視頻等方式讓前來咨詢的孕婦了解NIPT技術及相關注意事項。如果通過上述方式仍不能為患者消除困惑,醫院便將其聚集起來,統一為其答疑解惑。
此外,段濤還強調,檢測公司需要將檢測產品在檢出率高、漏診率低、篩查陽性率低等方面的真實數據公諸于眾。同時,與產品相關的數據應有循證醫學數據支持,只有將公開透明的數據不夸大地告知醫療機構和廣大患者,才能最終達到讓患者不誤解、無妄念。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3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