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精準醫療宣布完成A+輪融資,欲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10月22日消息,數字精準醫療(DPM)宣布完成A+輪融資,這是近半年來獲得的第二次融資,兩輪融資金額合計近億元,投資方包括國新央企運營投資基金、金科君創資本和紫牛基金等。
北京數字精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是一家專注熒光分子導航技術的公司。數字精準醫療方面表示,獲得兩輪近億元融資后,數字精準醫療將進一步研發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產品、加快產品認證注冊,增強銷售和技術支持團隊力量,加速產品市場化。
術中實時、無輻射精準定位腫瘤
從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公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報告了解到,癌癥的高發已經成為人類提高預期壽命的頭號阻礙,中國的癌癥發病率與死亡率都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如何提高癌癥手術的成功率、降低手術創傷以及避免手術意外將對于腫瘤治療具有重大的意義。
目前,傳統外科手術中切除腫瘤,可以利用傳統的影像技術如CT、PET、MRI等獲得的是術前解剖結構信息,主要用于對5mm以上的腫瘤進行成像。而在手術中,醫生只能依靠用眼睛看和用手觸摸來判斷腫瘤的位置和大小,腫瘤是否切干凈主要依賴外科醫生的經驗。
針對這一痛點,數字精準醫療自主研發的的近紅外熒光分子影像手術導航設備并結合目前已經上市的一種熒光示蹤劑,可以在手術中用近紅外熒光清晰地標記出的腫瘤和需要保留的正常組織的邊界,指導醫生完整的切除腫瘤并盡可能保留正常組織。同時,由于近紅外熒光分子影像手術導航設備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可以在手術中發現1mm大小的微小腫瘤,避免手術切緣殘留和微小轉移病灶引起術后腫瘤復發。
在前期實驗室階段,數字精準醫療的產品已經通過在301醫院、北大人民、天壇醫院等三甲醫院的科研臨床驗證,在肝癌、肺癌和腦膠質瘤上成功實現了腫瘤的術中成像。
目前已有三款產品研發完成:熒光分子成像儀(超眼)、近紅外熒光成像系統(智眼)、內窺熒光成像系統(慧眼),三款核心產品目前主要將外科手術作為主要使用場景,針對病種包括乳腺癌,肝癌,胃癌,肺癌,結直腸癌,食管癌等。
數字精準醫療CEO王麗表示,目前產品正在進行審批注冊,并進入了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綠色通道。
核心技術彌補國內市場空白
數字精準醫療方面表示,核心技術分子影像是國內首創,其生產的產品也將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并且具有顯著臨床價值。目前,其核心技術已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佳發明獎,擁有國際上第一個分子影像術中導航技術的美國專利。
據悉,和國外同類產品對比,數字精準醫療的產品在硬件及算法上針對腫瘤進行特殊設計,具有靈敏的實時成像能力,而其他產品定位在淋巴成像和血流血供成像,在設計時不能獲得最大能量的近紅外熒光激發和最高效的近紅外發射光采集。如在肺癌的術中腫瘤顯影上,數字精準醫療產品能夠實現高對比度成像,并且分辨率高于競爭對手,而其他產品則很難顯像,相關結果已經在歐洲權威心胸外科雜志上發表。
此外,在臨床應用價值方面,該產品還能夠通過對硬件設備的核心參數的采集(激發光能量,激發光效率,光路透過效率,轉化效率)進行熒光強度的定量算法分析,完成對腫瘤良惡性判別,轉移特性,惡性分級等定量分析。
據了解,數字精準醫療研發團隊以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為基礎建立,囊括信息技術、生物醫學、臨床醫學等多學科背景研發人才,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IEEE,IAMBE,AIMBE,SPIE,IAPR,OSA 等的Fellow各1人,國家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 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以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人等等。
對于未來發展,數字精準醫療方面表示,將持續轉移轉化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的人工智能技術和腫瘤靶向示蹤劑等相關技術成果,通過自主研發技術驅動公司發展。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
10 抗體可變區多樣性的來源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