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投資的春天
中醫藥是個爭議話題,在投資上同樣如此。對于中醫藥公司,有人愛不釋手,也有人棄如敝履。
拋開不同的觀點,2023年申萬中藥板塊全年跌幅1.32%,表現遠好于醫療服務(-24.46%)、醫藥商業(-8.81%)、醫療器械(-7.61%)和生物制品(-6.46%)板塊,僅略遜于化藥(1.29%)板塊。
知名投資人、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頻繁唱好中藥股,在公開渠道至晚2018年他就在強調三大慢性病相關的投資機會。
所謂三大病,就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據統計,過去一百年這三種病就占了醫藥消費的70%,由于沒有辦法被徹底根治,會需要一直用藥來維持當前狀態,所以就未來的市場空間很大。
而在慢病治療領域,中醫藥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林園押注中藥。
林園有多看好呢?近期,他有一個訪談,下面是原話摘錄——
主持人:您更看好中醫,還是更看好西醫呢?
林園:我當然看好中醫了
主持人:未來您就選擇這三種慢性病的賽道了嗎?
林園:基本上就這樣,別的不考慮了。
主持人:您會不會覺得單一行業太過于集中了的話,投資也會有一定的風險呢?
林園:我覺得沒有風險,還沒有普及。
“別的不考慮了。”表達到這個程度,林園的態度無需贅言了。
不同的生意模式
整體看,中醫藥公司可以分為院內中藥、品牌OTC、消費中藥三種生意模式。
院內中藥,主要在醫院銷售的中藥產品,一般以處方藥為主;品牌OTC主要在藥店等零售渠道銷售的產品;消費中藥是指帶有中藥特色的消費品,比如白云山的王老吉、云南白藥的牙膏、中藥企業推出的化妝品等產品。
不同的生意模式,核心競爭力不同。比如,品牌OTC和消費中藥更看重品牌,院內中藥一般更看重療效以及在醫生、專家中的影響力。
根據需求端的特點,白馬又習慣將中醫藥產品分為高端消費品、普通消費品和藥品。走高端消費品路線的,如片仔癀、東阿阿膠;走普通消費品路線的如白云山的王老吉、云南白藥的牙膏;藥品則無需解釋了。
上述分類只是為了便于理解的框架,實際上中醫藥公司可能會同時開展多種不同的業務。如白云山2022年大南藥、大健康的收入分別為104.62億、104.73億,旗鼓相當,另外還有491.31億元的收入來自大商業板塊。這樣一來,就不能把白云山簡單定義為一家消費品公司或醫藥公司。
除了以上兩種分類方式,中醫藥公司還可以分為老字號和創新中藥。
中醫藥公司因傳承時間久遠的緣故,有大量的老字號品牌,如同仁堂、云南白藥、片仔癀等。

這些老字號品牌手中又會掌握一些保密配方產品,帶有一定的壟斷色彩,構成了這些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創新中藥則是創新藥的發展路徑,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開發新藥,典型的公司如以嶺藥業、天士力、康緣藥業等。
三種模式的競爭壁壘
走消費品路線的中醫藥公司,其投資邏輯與消費品相似,投資者一般會重點關注品牌影響力、品牌粘性以及提價能力。
品牌OTC和消費品類似,品牌影響力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
院內中藥更重要的是學術影響力,最關鍵的因素當然是療效;同時,由于付費方包含了醫保基金,也要考慮經濟性、可負擔性。在這方面,中醫藥本身就有優勢。
獨家品種是中藥企業競爭力的來源之一。同樣面對藥品集采,獨家品種的降價幅度就要小得多。目前,創新中藥龍頭公司的獨家品種都在10個以上。
創新中藥借助研發能力,持續有新藥上市,從而孵化新的潛力品種。

2021年中藥新藥獲批上市情況(白馬研究整理)

2022年中藥新藥獲批上市情況(白馬研究整理)

2023年中藥新藥獲批上市情況(白馬研究整理)
2021-2023年,共有28個中藥新藥獲批上市,其中有兩個及以上新藥上市獲批的公司包括康緣藥業(4個)、以嶺藥業(3個)、健民集團(2個)。
有兩個以上一類創新藥獲批的公司分別是以嶺藥業(3個,解郁除煩膠囊、益智安神片、通絡明目膠囊)、健民集團(2個,七蕊胃舒膠囊、小兒紫貝宣肺糖漿)。
中醫藥公司的危與機
最近幾年,中醫藥步入快速發展期。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后,在前期無藥可用的情況下,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提升了全社會對中醫藥的認識。
此外,近年來國家加大了中醫藥發展的頂層設計,支持性政策頻發。

2022年以來中醫藥支持政策(開源證券)
比如,去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文件中提出多個量化目標:以地市級中醫醫院為重點,建設130個左右中醫特色突出、臨床療效顯著、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加強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建設,每個縣級中醫醫院建成2個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在“三區三州”建設64個中醫縣域醫療中心……
再比如,2022年6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類別醫師,80%以上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
這些政策將實實在在推動中醫藥的普及,一些療效顯著的中成藥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
中醫藥發展也并不是沒有煩惱。傳統中醫理論晦澀難懂,許多中藥產品有人用經驗但缺乏臨床研究數據,說服力不夠,推廣也就困難重重。
如何用現代醫學語言將中醫藥的療效說清楚、講明白,是中醫學者、中藥企業共同的難題。
從這個意義上看,中藥創新藥企業理應高看一線。正是他們持續不斷地組織開展研究工作,才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中醫藥研究成果。
實際上,中成藥開得最多的是西醫醫生,而不是中醫醫生。一方面,西醫醫生沒有權限開散劑,如果需要開中藥只能選擇中成藥;另一方面,中醫醫生熟識中醫理論,辨證施治的情況下很多醫生喜歡自己配藥方。
但是,中成藥是快速、大規模治療疾病的有效方式。中醫藥應該打破條條框框,適應城市化背景下新的醫療條件、醫療環境。

數據來源于第三方(白馬研究整理)
總的來看,中藥行業是穩健和成長特征兼具的投資選擇。
文章內容和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原文標題 : 中醫藥投資的春天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