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機構發布智能醫生專家共識,對醫療大模型應用有何啟發?
導讀
《共識》是針對大模型在全科醫學專科的應用,但該種方式同樣適用于臨床其他專科,因此對于大模型在其他專科的應用具備較強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 編輯/侯杰
近些年,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的飛速發展給醫學臨床實踐帶來了新的變革,但如何使其真正用于醫療質量提升、專科建設等方面,目前仍舊缺乏統一的認知和標準。近日,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發布了《智能全科醫生中國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為智能科技賦能全科臨床實踐和醫療機構智慧化服務水平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考。雖然此《共識》聚焦全科和基層醫療機構,但也為大語言模型等新興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參考。
專家共識指出醫學智能化發展方向CDS REPORT |PART 1
《共識》邀請了國內多家單位的全科醫學、公共衛生、人工智能、循證醫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在廣泛檢索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經過多輪專家研討,最終從智能全科醫生(AIGP)的定義、特點、應用、挑戰與建議等方面形成17條專家共識。
《共識》明確了AIGP通常具備的6個特點,包括綜合性、自主學習性、互動性、個性化、便捷性和輔助性,并強調了AIGP能夠處理多個醫學領域和全生命周期的多種疾病和健康問題,具備在大型、多樣化的健康醫療及病案數據集上進行自我監督學習,以及能夠作為醫療專業人士的輔助工具等能力。區別于針對特定任務的傳統人工智能大模型,AIGP還具有3個關鍵能力:在適應新任務時只需向模型解釋新任務,無需重新訓練;可以通過不同數據模式組合接受輸入并產生輸出,具有靈活的交互性;能夠掌握醫學知識,使其能夠對以前從未見過的任務進行推理,并使用準確的醫學語言解釋其輸出的結果。
相較于以往人工智能技術,大語言模型在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泛化能力等方面存在天然優勢。而經過優化和微調,大語言模型能夠適應醫療語境的特殊需求,并應用于多種醫療場景,推動醫療服務模式的不斷優化。盡管此次公布的《共識》是針對大模型在全科醫學專科的應用,但該種方式同樣適用于臨床其他專科,因此對于大模型在其他各個專科的應用具備較強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中明確,要積極推動智慧醫療體系建設,加強人工智能、傳感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探索實踐,爭取在計算機智能輔助診療、手術機器人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推動臨床專科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對于專科醫療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要求中,強調充分利用各項質控指標和醫療質量管理工具開展自我管理,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并作出針對性調整,不斷提升臨床專科醫療質量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而該過程的實現常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靈活應用。
鑒于國家對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規劃,此次《共識》的發布將指導更多專科領域形成智能應用科技的專家共識、應用研究,甚至行業標準等。
對醫生能力提升發揮重要作用CDS REPORT |PART 2
《共識》重點強調了AIGP在提升全科醫生能力的應用,能夠幫助全科醫生提升問診、診斷、用藥等全面能力,提高診斷準確率,減少誤診和漏診,提升診療能力,幫助全科醫生快速做出高效、科學的決策。
在其解讀中,《共識》表示,全科醫生服務是醫療衛生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符合全科醫生需求的AIGP可以打通壁壘,消除差距,全面強化基層社區全科醫生的專業技能,幫助基層社區全科醫生提升問診、診斷、用藥等全面能力,從而應對人員短缺和知識更新不足的挑戰,提高診斷準確率,減少誤診和漏診,實現“人工智能+專家”雙重把關,提高診斷效率及準確率,達到“讓人工智能輔助看病,讓醫生專注看人”的目的。
可以看到,以上實際存在的困難和挑戰同樣存在于其他專科,而經過專業知識訓練的大模型能夠適應各個專科領域的診療工作,彌補人工短板,輔助醫生切實提升醫療水平。
目前,各個廠商正在加速推進各個場景大模型的落地工作,且逐漸在醫療質量提升過程中證明了其實際價值。例如,惠每醫療大模型通過與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DSS)的深度結合,不僅能夠為臨床醫生提供鑒別診斷建議,還能監控醫生病歷書寫,實時提醒病歷中的內涵缺陷,以此提升病歷內涵質量的同時規范診療行為。
大模型應用中的倫理與責任CDS REPORT |PART 3
對于大模型應用于醫療衛生領域的倫理和責任,《共識》指出,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患者、全科醫生以及AIGP三者間法律責任非常模糊,在患者受到傷害的情況下確定法律責任是極其復雜的問題,需要明確的法律法規保障來適當分配責任和保護用戶。
由于醫療領域的特殊性,無論哪種場景下應用大模型,均存在倫理和責任的問題,因此對于技術開發人員,應加強倫理價值教育,保障人文精神在技術中充分彰顯,實現人類價值與技術邏輯的深度嵌合;對于臨床使用者,應當接受相關專業培訓,能夠適當地使用AIGP,以最大化提高診療效率;對于政府和公共部門,應當跟進大模型發展速度,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政策法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倫理治理體系和監管機制。
參考資料: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智能全科醫生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全科醫學,2025,28(2):135-142.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53.[www.chinagp.net]
【責任編輯:王惠】
原文標題 : 三大機構發布智能醫生專家共識,對醫療大模型應用有何啟發?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
10 抗體可變區多樣性的來源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