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百億營收規模卻難守利潤,美年健康更要篤定“All in AI”了

好在還有“數據金礦”。
來源|醫藥研究社
體檢龍頭美年健康2024年財報終于出爐了。
不過,從核心指標來看,該公司的經營面不是很樂觀。
據財報披露,2024年,美年健康實現營收107.02億元,同比微降1.76%;歸母凈利潤2.82億元,同比下降44.18%;扣非凈利潤2.52億元,同比下降45.52%。

作為國內規模領先、分布最廣的專業體檢及醫療機構,美年健康為何仍在面臨增長瓶頸?其發展中還有什么“增值點”不可忽視?
01
規模力持續增長中,利潤悄然流失
在利好政策持續出臺、人口老齡化疊加民眾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背景下,美年健康等體檢機構無疑處在一個黃金發展期。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4-2030 年中國健康體檢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健康體檢市場規模為1904億元,同比2021年增長10.7%左右。另據華經產業研究院分析,預計2025年我國體檢市場規模將達到3900億元。
身處這一龐大產業中,“規模力”是美年健康的發展底氣。
據其財報介紹,公司旗下有“美年大健康”“慈銘體檢”“慈銘奧亞”“美兆健康”四大品牌,覆蓋大眾健康體檢、中高端團體健康體檢、綜合醫療服務、高端個人健康體檢等市場需求,健康服務呈現出明顯的多層次、全方位特征。

與品牌建設同步,公司也搭建了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截至2024年底,分院總數576家,其中控股體檢分院312家,參股體檢分院264家。自2015年上市以來公司旗下分院累計為超2億人次提供專業健康體檢服務。
這樣的布局夯實了美年健康規模領先的地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其擴張故事還在繼續。今年4月14日,美年健康公告稱,擬發行股份購買19家上市公司參股或控股的體檢中心。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布局,美年健康達到了如今的百億營收規模。但擴張過程中,公司也支付了利潤代價。
具體而言,當前美年健康的發展存在明顯的重資產屬性,各項費用開支不小,尤其是銷售費用長期處在高位,利潤難以釋放。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美年健康銷售費用達到25.46億元,較2023年的25.63億元只下降了0.67%。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規模優勢難以充分抵消競爭壓力,目前公立醫院體檢中心、互聯網醫療、傳統體檢機構都在搶食市場。這種背景下,美年健康要達到超預期的營收水平并不容易。而當“收入不及預期、成本難以控制”時,公司的盈利問題就會更加明顯。
那么,美年健康又該如何破局呢?
02
“All in AI”初見成效,看到數據資產的價值
雖然從業績表現來看,目前美年健康還尚未實現從規模領先到價值創造的關鍵跨越,但新的增長點也已經浮出水面,那就是AI。
財報顯示,2024年,公司主營收入中結合AI技術手段取得的收入為2.16億元,主要包括心肺聯篩、眼底AI、 腦睿佳等收入。
規模雖然不大,但已經能夠反映出公司“All in AI”戰略初見成效。
美年健康在財報中提到,報告期內,公司強化了AI對醫療服務的深度賦能,持續推廣“AI智能血糖管理創新產品”“健康小美”“中醫智能體檢項目”“肺結寧”“腦睿佳”等重點AI專精特新服務產品應用,進一步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均好性,從而推動公司經營可持續增長與高質量發展。
其中,“健康小美”是公司與華為等國內大模型技術公司合作發布的業內首個AI數智健康管理師,已在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等地區開展試運營工作并開啟重點功能使用,可以為體檢用戶完成檢前體檢項目智能解讀,建立健康檔案并提供綜合分析和健康建議計劃,整體試運營效果良好。
而“AI+健康管理”越來越受到美年健康等體檢機構重視,很大程度離不開AI能夠構建“千人千面”的健康管理評估體系,契合了體檢個性化的趨勢。
目前,隨著年齡增長,公眾越發關注自身健康管理,與之相關的體檢消費也在升級,其中一個需求在于希望體檢機構能夠根據個人的年齡、性別、生活習慣、家族病史等,量身定制體檢項目,提升針對性和精準性。
近年來,基于多學科專家智慧、千萬級數據流和AI智能算法模型打造的“個體化體檢AI智能體”出現,無疑踩準了時代節拍。
當然,于企業自身而言,AI的應用除了能夠更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也帶來更高的服務附加值,利于產品客單價的提升,同時成本問題有望得到緩解。
回到美年健康身上,其當前發展AI的一大優勢就在于數據資產豐厚。財報介紹,基于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深厚積淀,美年健康獨具累計過億人次的影像數據及超2億人次的結構化健康數據。這些數據資源也成為培育AI產品的“土壤”。
不過,從AI相關收入占比來看,美年健康“All in AI”可能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目前公司的研發投入也處在低位,2024年雖然同比增長了12.16%,但也僅1億元出頭,占營收比例為1.03%。

后續公司可能還需在短期銷售目標和長期研發投入之間找到平衡點。
03
結語
總體來看,手握近600家體檢中心與億級用戶數據的美年健康,正站在一個微妙的轉折點。當體檢服務從標準化套餐向精準篩查延伸,企業既要消化重資產運營的沉沒成本,又需在技術迭代中重塑服務內核。
不過,在行業升級的浪潮中,規模與利潤的倒掛未必是衰落的信號,反而可能成為大健康產業價值重構的試金石。
原文標題 : 打開百億營收規模卻難守利潤,美年健康更要篤定“All in AI”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
10 抗體可變區多樣性的來源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