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誠藥業分拆子公司上市:收入增幅僅0.78%的核藥業務需提速了
港交所門口要多一家核藥公司了。
近日,東誠藥業披露預案,擬分拆所屬子公司煙臺藍納成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納成”)至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據悉,藍納成屬于東誠藥業創新核藥板塊,主要從事創新藥(新型靶點放射性診斷藥、特定靶點放射性治療藥等)的研發、生產。目前東誠藥業持有藍納成43.9502%股份。本次分拆完成后,東誠藥業股權結構不會發生重大變化,且仍將維持對藍納成的控制權。
從業績表現來看,近年東誠藥業發展頹勢明顯,藍納成也處在商業化為零階段,東誠藥業選擇分拆子公司上市或許也是為了找到一些翻盤機會。
傳統業務低迷,核藥業務穩但跑得慢
相比純粹的核藥研發公司,東誠藥業的業務更多元。
公開資料顯示,東誠藥業以重點業務板塊即核醫藥業務、傳統業務板塊即原料藥業務和制劑業務為經營發展基石,橫跨多個醫藥細分領域,覆蓋了放射性核素藥物全鏈條產業、抗凝血肝素類原料藥的生產銷售及其下游制劑延伸擴展。
多條業務線并進,幫助東誠藥業打開規模,但目前并非所有業務都展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
財報顯示,2024年,東誠藥業實現營業收入28.69億元,同比下降12.42%;歸屬凈利潤1.84億元,同比下降12.35%。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84億元,同比下降2.60%;歸母凈利潤為8865.25萬元,同比下降20.70%。

業績持續下滑,主要受到占比較大的原料藥業務影響。去年,東誠藥業原料藥業務板塊貢獻收入12.55億元,同比下降了25.17%;今年上半年,該板塊銷售收入達6.11億元,同比減少了7.02%。
對此,東誠藥業也在財報中進行了解釋:原料藥板塊的核心產品肝素鈉銷售價格下降,使基本盤不穩。那么,什么又影響了肝素鈉的價格?
上游原材料(豬小腸)供應是一個核心因素。
東誠藥業財報提到,“肝素粗品主要提取自健康生豬的小腸粘膜,生豬出欄量、屠宰量及生豬小腸資源利用率直接決定了肝素的原材料供給量。近年來,疫情導致生豬出欄量出現較大波動,進而導致原材料采購價格的波動,從而增加了公司的采購風險。”
同時,下游市場需求與庫存水平、宏觀政策及行業競爭格局等因素也不可忽視,共同導致了肝素價格的長期波動。
根據公開數據,2023年7月,我國肝素原料藥出口價格為11779美元/公斤,接著同年10月驟降到4805美元/公斤,短短數月價格腰斬。另外,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5月到9月,肝素原料藥出口價格仍在四千多美元/公斤徘徊。

來到今年上半年,東誠藥業肝素鈉銷售價格未見明顯回升,也意味著低迷行情還在持續。
對比原料藥業務,東誠藥業核藥業務的發展則比較穩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核藥業務板塊銷售收入達到5.03億元,同比增長0.78%,其中重點產品18F-FDG銷量增加,實現營業收入2.12億元,同比增長8.72%。但不難看出,核藥業務收入漲幅頗小,爆發力不強。
因此,當前東誠藥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持續壯大核藥板塊、釋放相關業務潛力,分拆藍納成上市是一條必要的實施路徑。
準備沖擊港股,藍納成的機遇與挑戰
藍納成正處在亟需外部輸血的階段。
東誠藥業在公告中就坦言,目前藍納成的產品管線均處于研發階段,尚無獲批上市的藥品,故而無營業收入且未實現盈利。2022-2024年,藍納成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3792.55萬元、-9946.05萬元、-1.8億元。

產品布局方面,藍納成進展最快的管線產品為氟[18F]思睿肽注射液以及氟[18F]阿法肽注射液,均處于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此外還有多個管線產品處于臨床試驗階段以及臨床前研究階段,為確保上述管線產品實現商業化,藍納成仍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維持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
這種情況下,拓寬融資渠道愈發必要。今年7月,藍納成就完成了超3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以加速“診療一體化”創新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管線的全球臨床開發與產業化進程,投資機構包括中國信達、新動能基金、東誠藥業。
當前,藍納成準備沖擊港股,顯然也是基于資金訴求,需要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值得一提的是,分拆上市后,藍納成仍為東誠藥業合并財務報表范圍內的子公司。這也意味著,藍納成若能通過上市等方式,充分釋放內在價值,將使東誠藥業股東獲益,進而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當前藍納成IPO還是有些優勢的。
政策支持正不斷加強。比如,2024年10月,國家原子能機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的《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強調:目標到2026年,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領域進一步拓展,提出加快放射性診療藥物研發,完善醫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全鏈條質量標準體系等措施。
核藥賽道前景廣闊。東誠藥業在公告中就提到,隨著人口老齡化與慢性病發病率上升,核醫學臨床需求將持續釋放。2024年,諾華用于治療前列腺癌的Pluvicto®銷售額約14億美元,用于治療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的Lutathera®銷售額約7.24億美元,就展現了核藥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及商業價值。
不過,資本市場也會考慮更加現實的問題。比如:目前核藥賽道中國同輻、遠大醫藥、先通醫藥等企業已形成不小的影響力,藍納成競爭力足夠嗎?創新藥具有研發周期長、投資規模大、不確定性高等特點,藍納成能否成功完成候選藥物的臨床開發并獲得上市批準?
實際情況究竟如何,也只能日后才能見分曉了。
來源:醫藥研究社
原文標題 : 東誠藥業分拆子公司上市:收入增幅僅0.78%的核藥業務需提速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
10 抗體可變區多樣性的來源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