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首度揭曉AI布局全貌:“AI in all”理念滲透人工智能應用

產業化應用上,由小及大、以點拓面是騰訊的“手段”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一些騰訊在這些年里建立的AI相關實驗室,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基于本身的業務的龐大,在最初,其所研發的AI技術都是為自身業務和產品提供服務的,比如在微信北京研究中心。
如果說我們什么時候感受到騰訊的AI技術的?微信中的語音文本的轉換應該是體驗最為貼近的。發展至今,微信中所包含的AI技術已經不僅僅是這些了,只要細心觀察,智能推薦、大數據等等技術隨處可見。
不過,從去年開始,在原有業務和產品之外,騰訊慢慢地開始將自己的業務進行拓展。
比如騰訊基于圖像識別技術推出的AI醫學影像產品“覓影”,用以對食道癌等項目進行早期篩查。據了解,“覓影”當前已經與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達成合作,每個月處理的影像數量已經超過了100萬張,食管癌的篩查準確率已經超過了傳統醫療手段。
又比如智能家居,基于AI技術和自己本身的“社交”屬性,騰訊已經與美的達成合作,推出IP智能家居產品。在產品的背后,騰訊提供了云服務等技術支撐。
當前,基于AI技術,騰訊已經將自己的原有業務進行了智能化升級。而在此之外,通過AI+的方式,它也在積極拓展更多的業務方向,實現AI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就是這樣利用由小及大、以點拓面的方式,騰訊的AI版圖越來越大。而這也是其“AI in all”戰略的一個執行。

結語
根據現場發布的《白皮書》,騰訊從自身角度對自己的AI布局進行了一番解讀。在布局上,騰訊方面主要涵蓋了技術層、場景層和平臺層三個方面,具體來講:
技術層——主要圍繞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四個領域進行基礎研究;
場景層——落地游戲、社交、內容等核心應用場景之中,并逐步實現應用場景的全面AI化;
平臺層——以騰訊開放平臺為載體,初步建立AI開放生態,從扶持合作伙伴、AI人才引進、項目打造,全面降低AI創新創業門檻,使騰訊AI與行業協同發展,與各行業共迎技術社會與AI時代的到來。
整體看來,騰訊在AI的布局上還是較為全面的,總體思路就是——用技術來支撐、拓展場景化應用,開放平臺以構建AI生態。
先是圍繞自身發展業務來開發相關AI技術,對這些業務進行智能化的升級改造,再是利用AI+模式拓展更多的業務、滲透更多的行業。同時,通過平臺開放、AI加速器等項目,為創業者和開發者提供資源,推動整體行業的一個進步。
作者:韓璐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