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思維下的工業4.0
模式:虛擬和現實相結合
工業自動化是德國得以啟動工業4.0的重要前提之一,主要是在機械制造和電氣工程領域。當前在德國和國際制造業中廣泛采用的“嵌入式系統”,正是將機械或電氣部件完全嵌入到受控器件內部,是一種特定應用設計的專用計算機系統。數據顯示,這種“嵌入式系統”每年獲得的市場效益高達200億歐元,而這個數字到2020年將提升至400億歐元。
德國制造業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之一,在全球制造裝備領域擁有領頭羊的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國專注于創新工業科技產品的科研和開發,以及對復雜工業過程的管理。
當德國定義工業4.0的時候,主要是關于兩點:首先是確定所有事情的活動邏輯,其次是構建網絡—實體系統,將虛擬和現實相結合。
德國擁有強大的設備和車間制造工業,在世界信息技術領域擁有很高的能力水平,在嵌入式系統和自動化工程方面也有很專業的技術,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德國在制造工程工業上的領軍地位。通過工業4.0戰略的實施,將使德國成為新一代工業生產技術(即信息物理系統)的供應國和主導市場,會使德國在繼續保持國內制造業發展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競爭力。在社會根本上,德國完善的民主法制和知識產權保護,是保障德國制造業健康發展的堅實后盾,更是降低社會生產成本、提升效率的真正利器。
有著濃厚德國特色的工業4.0其實是個龐大工程。根據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公司官網的介紹,工業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通過嵌入式的處理器、存儲器、傳感器和通信模塊,把設備、產品、原材料、軟件聯系在一起,使得產品和不同的生產設備能夠互聯互通并交換命令。
未來工廠能夠自行優化并控制生產過程。而根據業界進一步的設想,除了產品和機器的互聯外,工業4.0還將在未來實現工廠、消費者、產品、信息數據的互聯,最終實現萬物互聯,從而重構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從德國的制造業基礎來說,很多條件已經具備,缺得就是如何實現智慧聯接。

差異:德美國工業4.0
①美國工業互聯網是想不斷提高生產力,為大幅度降低工業生產成本做鋪墊。而德國的工業4.0想提高柔性生產,為大幅度減少人工成本發下基礎。
②美國工業互聯網以大數據、傳感器技術及人三者緊密結合,在關鍵工業領域不斷升級。德國工業4.0盡力爭取新一代技術在國際市場的主導及供應,靈活運用互聯網和工業技術在采購、生產銷售等多環節發力。與傳統工業緊密結合,對其不斷改造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加快產業升級步伐。
③工業互聯網注重人機網三大要素。而工業4.0注重的是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產品三大要素。
④工業互聯網涉及領域有航天、醫療、鐵路、天然氣、電力等核心行業。工業4.0涉及領域機械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工程等工程的規劃、制造、運營及物流。
⑤工業互聯網的趨勢,制造業服務化、定制個性化、組織分散化、制造資源云化。工業4.0的發展趨勢,制造業中任何參與者與資源實現高技術互動、智能產品有明確身份識別、個體客戶與產品實現一條龍服務、員工嚴格執行智能制造業生產標準、不斷發展、提高網絡基礎設施。
總結
工業化時代,行業標準就是制空權。對于一片空白的領域,掌握了標準也就制定了游戲規則,后來者只能疲于奔命地追趕。高端制造業是德國近現代長盛不衰的穩固保障,在這個逆水行舟的時代,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須搶站制高點。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