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占營收超11%,廣電運通——被低估的AI玩家?
以自研核心技術為利刃
對于初創企業而言,只要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就能在市場中找到立足點。但對于上市企業而言,必須有極強的綜合實力,才能在市場上維持領先的地位。
對場景的理解和把握讓廣電運通在開拓市場上無往不利,技術實力則是廣電運通“披荊斬棘”的武器。
過去幾年,廣電運通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均超過8%。2019年,廣電運通研發投入高達7.23億元,占營收的11.13%,同比增加59.49%。
技術實力一直是廣電運通的立命之本。
ATM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設備,但在20多年前,國內并沒有國產的ATM設備。直到2005年,廣電運通成功研發出“ATM中國芯”——取款機芯,才徹底打破國外廠商壟斷ATM的局面。2006年,廣電運通又攻克了ATM技術的“珠穆朗瑪峰”——循環出鈔機芯,至此,國產ATM的關鍵技術不再受制于人。
在GIIS2019中國智慧城市峰會上,廣電運通黨委副書記羅一明在演講時曾提到:公司曾經經歷過一段糾結期——買技術還是自主研發。“買”可以短時間見到效益,自主研發則周期長、投入大。
廣電運通嘗試過“買”這條路,但對方開出6000萬歐元的天價。于是,廣電運通下定決心走自主研發的道路,立志打破外國的壟斷,最終取得了成功。現在,市場上每賣出三臺ATM其中一臺就是廣電運通生產的。
現在,隨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貿易摩擦增多,國家也愈加重視和關注核心產業自主創新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廣電運通必定會更加重視技術的研發。
目前,廣電運通已經建立“專家委員會+研究總院+專業研究院”的技術研究平臺,主導、參與制定或修訂20余項國家標準,包括國內首家完成全部主流生物特征識別國家標準布局。
更重要的是,由于深耕場景,廣電運通能快速洞悉市場需求,將技術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比如,在智能金融領域,廣電運通與建信金科共建“智能硬件聯合創新實驗室”,與工商銀行共建“智能網店聯合創新實驗室”,與廣東建行、廣東移動、(中移)上海產業研究院及華為共建“5G智慧金融創新研究院”, 打造了5G銀行、無高柜銀行的主題銀行。
此外,廣電運通還開發了“金融太空艙”、“網點物聯網總控及實物自動盤點”等創新產品方案,推動金融科技相關創新產品落地和規模化應用。
總體而言,場景與技術“雙輪驅動”是廣電運通得以穩健發展的根本。
未來,在金融行業,各類網點升級改造的需求有望爆發,智能終端的出貨量將進一步增加,作為行業的龍頭,廣電運通將率先有益于發展的紅利。
另一方面,“新基建”浪潮襲來,智慧城市建設率先受益。深耕城市安全和交通領域的廣電運通也有望繼續趁勢而上。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