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是阿里云的Windows
3、疫情讓阿里云捏在手里的牌打了出來
操作系統之所以成為操作系統,最核心是要形成共識,Windows帝國的成立無非在于大家都在用,這是最強大的力量。
疫情中釘釘大爆發,成為國民釘釘,是它正式以“操作系統”定位出現的最后環節。
疫情期間,超過600萬家企業組織在疫情期間調用釘釘的網上辦公產品,其中視頻會議是主需求;僅2月中旬,就有30多個省區市、300多個城市的學校加入阿里釘釘“在家上課”計劃,通過釘釘在線課堂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覆蓋全國5000萬學生……
急速膨脹的市場和逐步沉淀的使用習慣,讓阿里云得到打出這張牌的機會,亮出釘釘的操作系統能力。
在此期間,釘釘還得到一個重要機會,秀出了自己大大降低信息化、數字化門檻的“操作系統”能力——一些“被動”用上釘釘的中小企業,發現在這個新型平臺上,可以輕易開發出通用的應用,甚至不用自己開發,只需要組合現成的應用即可。
食髓知味,越來越多的加入者,讓釘釘的操作系統印記更深,定位坐得更實。
操作系統定位后還有“云釘一體”,阿里云到底在謀劃什么樣的棋局?
阿里云明確了做深基礎、做厚中臺、做強生態的“再生長”計劃,而釘釘也被認為是“中臺”的基礎,“云釘一體”已經由客觀現實變成了戰略表述。
毫無疑問,從數字經濟時代的操作系統這個定位看,釘釘是阿里云大棋局的樞紐,看透了它的演變和當下的定位,我們對阿里云的下一步“再生長”或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1、做深基礎:越深的底層,才有越通用的表層
Intel與Windows的綁定,推動了計算機時代基礎硬件和操作系統兩大體系的繁榮。Intel強大而兼容的硬件能力,讓Windows不斷探索更多、更深度的服務和應用,做到了更多元的適應能力,讓整個社會幾乎都可以運行在計算機上。
類似地,對阿里云而言,只有越深的底層,才會有越通用的表層。如果以釘釘作為交互樞紐的話,就可以讓釘釘獲得真正通用、開放的能力體系,去對接更復雜的社會需求。
阿里云已經擁有飛天這樣的自研云操作系統,在芯片、服務器、交換機、網絡等領域的自研力度不斷加大,張建峰稱“做深基礎”要將飛天云操作系統向下延伸定義硬件,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

由此,“云釘一體”才能更從容地應對1500萬組織的復雜、龐大需求,不用擔心資源或者能力上的不足。
最典型的是,疫情期間面對高峰流量,不少在線辦公、教育平臺持續崩潰,而釘釘幾乎成為使用最頻繁最流暢的平臺。此外還例如,在智能化時代,阿里云的AI芯片開發,也為包括釘釘客戶在內的AI需求實現提供了更高的效率。
2、做厚中臺:深厚的能力、資源調配才能實現服務的無感化
在計算機科學中,操作系統的“職責”是響應用戶需求,最優化調配各種資源和能力。
對用戶而言,越是感受不到“調配”的過程,越能證明操作系統和底層軟硬件資源的協作越好(即所謂流暢、不卡),這也是一個操作系統成熟、好用、有價值的關鍵特征。
“云釘一體”下,阿里云要“做厚中臺”,責任首先壓在了釘釘身上。類比起來,“做厚”的意義,無非是建設更扎實的能力,實現更好的云、釘協同,讓用戶/客戶無感化享受阿里云的技術紅利,如此,才能形成潛移默化的使用習慣,讓“云釘一體”真正打入萬千實體,如同我們習慣了Windows、不用刻意感知它的存在一樣。
按張建峰的說法,中臺“做厚”包括AI功能、大數據處理、IOT能力、移動能力等的構建。從釘釘上看,一些能力已經在幫助操作系統的功能更強大,例如AI方面,“AI實時翻譯”已經成為隨手可調配的能力,幫助不同語言背景的組織成員更好地溝通。

一個典型案例是,釘釘的一個客戶“東方希望”通過釘釘實現了24小時持續監控,釘釘可以實時同步子公司的數千張數據報表和工藝圖像到總部,通過算法模型分析生產情況,輔助決策并第一時間推送預警,這其中融合了IoT、大數據、AI的一系列能力,由釘釘進行了協同和調配,呈現給使用者最簡單有效的結果。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