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人工智能創新指數2022:東部城市領跑,一超多強格局凸顯
聲明:本文為火石創造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網站、公眾號等轉載需經授權。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是世界強國競逐的關鍵賽道。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及部署下,各地方政府積極布局人工智能產業,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已取得重要進展,并形成了獨特優勢。
為客觀評估中國重點城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力,火石創造發揮產業數據中心的數據優勢,采用綜合指數分析法,形成中國城市人工智能創新指數(China City AI Innovation Index,簡稱CCAIII),定量研究重點城市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力表現及排名情況,旨在識別中國人工智能創新高地,探索創新變革的重要力量,為我國城市提高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水平提供借鑒和參考。 相關結果已在火石創造《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報告》線上發布暨研討會上進行解讀。以下摘取指數部分重點內容。
PART.1
中國城市人工智能創新指數介紹
(一)指標體系
中國城市人工智能創新指數(CCAIII)聚焦“要素儲備”、“企業活力”、“成果產出”、“城市承載”四大維度,評估重點城市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力水平。各維度的關鍵要素構成了指標體系的二級指標。二級指標又細化成28個三級指標。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CCAIII指標體系

※注:三級指標權重賦值采用等權重法來源: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
(二)評價對象及CCAIII 2022城市排名
本指數優先考慮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城市,其次為人工智能產業有一定發展基礎的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并增補GDP過萬億元地級市(2021年),共30個城市作為評價對象。
CCAIII 2022得分及排名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CCAIII 2022排名結果來源: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
結果顯示,CCAIII 2022綜合得分情況呈較明顯分化現象。北京在中國城市人工智能創新指數中排名第一,且得分遠超其他城市。深圳、上海位列第二、三位,對比其他城市,領先優勢也很明顯。其余城市得分較集中于62-67分附近,仍有較大向上發展空間。
各城市呈差異化發展路徑,形成“全面領先”、“多維優勢”、“極具潛力”、“有待提升”四大發展格局。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發展全面,全方位引領,各分項得分均排名前列;杭州、廣州、成都、武漢、南京、蘇州等在多個不同維度均有良好表現,已積攢較強發展動能;青島、長沙、濟南等地各有專長,為極具潛力城市;重慶、西安、福州等地各項得分略低,可結合自身稟賦,打造創新引擎,提升創新水平。如圖2所示。

圖2 各城市差異化發展格局圖來源: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
PART.2
重點城市分析
(一)全面開花,全面領先
北京在要素儲備、城市承載方面得分遙遙領先。北京依托首都區位優勢,匯聚了人才金字塔頂尖力量,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科技獎項獲獎人數遠超其他城市,高校實力雄厚,并擁有最多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同時也是人工智能領域投融資事件發生的熱門地。堅實的創新要素基礎,為北京人工智能領先發展創造了條件。
深圳在要素儲備、企業活力、城市承載三方面得分均衡,三駕馬車共同拉動了成果產出項的較高得分,體現了較強的產出轉化能力。深圳具有粵港澳大灣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優勢地位,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支持企業主體發展。因此深圳擁有大量新興和成熟的人工智能企業,優質企業的聚集為創新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也帶來了深厚的研發人員儲備。在產業鏈分布上,深圳基礎、應用層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全國排名第三,為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是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的領先城市。在城市承載、企業活力方面表現突出。上海的人工智能投融資事件數量僅次于北京。上海人工智能的產業布局較為完善, 在產業鏈的基礎、技術層具有較強覆蓋力,這兩個細分領域企業數量占當地所有人工智能企業數量的比例達10.2%,全國領先。
(二)多維優勢,蓄勢待發
杭州、廣州、成都、武漢、南京、蘇州等地人工智能創新優勢各具特色。
杭州企業創新發展優勢突出,成果績效顯著,城市承載力在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五,科研人才及資本要素投入也有較強競爭力。廣州是大灣區區域發展的核心,具有良好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在要素儲備、城市承載兩方面排名靠前。成都作為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展現了較快的城市發展能力,也具有較強的要素吸納能力。武漢、南京兩地在城市承載方面亦有較佳表現,另外三項表現略為平均,需要找到新的創新力增長點,拉動整體創新水平。蘇州雖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興城市,但在要素儲備、企業活力、城市承載三方面表現不俗,已積蓄較強動力水平,且在產業園建設、經濟基礎、地理區位等方面具有優勢,發展后勁足。合肥在企業活力、成果產出方面有較好表現,如加大推動創新要素集聚,可助推人工智能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三)單點突出,極具潛力
青島、長沙、濟南、鄭州三地在要素儲備方面表現較好,未來應多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快促進要素投入向成果轉化。
(四)發掘優勢,有待提升
重慶、西安、福州等地人工智能創新力相對較弱,各分項得分尚未出現亮點,亟待挖掘優勢,培育增長點。
PART.3
結語
CCAIII 2022指數結果顯示,中國城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呈一超多強格局,東部地區仍具有明顯領先優勢。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隨中國新一線城市的崛起,武漢、成都等中西部城市,在頂層設計引領下正加快人工智能產業布局,未來可能成為中西部地區人工智能產業新的增長極,東西聯動,共同推進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CCAIII將持續關注領先城市、中堅城市、成長城市的不同發展路徑并迭代。因時間倉促,CCAIII指標體系尚有不足之處,仍需優化、改進,也誠摯邀請各位讀者提出建議、意見。
參考資料:[1] 韓言虎、羅福周. 中國情境下創新集群策動的路徑選擇[J].中國科技論壇,2014(7)[2] 程都. 創新要素聚集趨勢研究——兼論中國創新要素集聚能力[J].全球化,2019(8)[3] 石秀,侯光明等,企業創新活動的系統耦合效應研究[J].科研管理,2021(9)[4] 夏天. 創新驅動過程的階段特征及其對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啟示[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2)
原文標題 : 中國城市人工智能創新指數2022:東部城市領跑,一超多強格局凸顯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