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十年不成,蘋果終向現實妥協
造車十年的蘋果汽車,居然爛尾了?
近日,有知情人士稱,蘋果將放棄跟進了近十年的電動車項目,其中大部分員工將轉崗至AI部門,而這也意味著,蘋果在此項目中投入的數十億美金都將打水漂。
實際上,蘋果在汽車領域的計劃布局的非常早,但遺憾的是,在近十年的時間里,蘋果并沒有做出什么成果,可以說是起了個大早,卻連集也沒趕上
從2008年起,蘋果就萌發了造車的野心,在那一年,蘋果的聯合創始人喬布斯就提出要打造蘋果智能汽車品牌“iCar”。到了2014年,蘋果公司正式啟動了他們的造車計劃,并將其命名為“泰坦(Titan)計劃”。
隨后,蘋果公司便開始高調地從各個汽車企業里高薪挖人。特斯拉、福特等多家公司的動力測試和混合動力工程師都被蘋果挖走。而特斯拉CEO馬斯克也曾發文嘲諷蘋果的挖人行為,稱“他們雇走了我們炒掉的人。”

在這10年間,由于管理層的不斷變化以及造車思維的搖擺不定,蘋果公司造車項目負責人換了一屆又一屆,蘋果汽車的量產時間也一再推遲,最終蘋果公司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造車計劃夭折,轉向人工智能領域。
蘋果造車爛尾的消息一出,許多潛在的競爭對手都馬上沖在了吃瓜的第一線。
先是有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用敬禮和抽煙的emoji表情回應了蘋果的這一消息,畢竟對于特斯拉來說,蘋果汽車一直是其潛在威脅,而此次蘋果汽車計劃的夭折對現在的特斯拉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而后理想汽車的CEO李想也發文稱,他認為蘋果放棄造車,聚焦人工智能是絕對正確的戰略選擇。


友商們的種種反應,似乎都暗示了蘋果造車的結局。但蘋果公司在該項目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與精力,為什么其造車計劃還會胎死腹中呢?
別看蘋果提出造車的時間點很早,但其實它一直都沒有把握好進入新能源智能汽車行業的時機。如果蘋果有著像特斯拉、比亞迪一樣的入場時機,那么蘋果很有可能會大殺四方。
但是現在的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車企們拼的不止是實力,更是拼速度。威馬、高合等車企都相繼在新能源汽車的慘痛競爭中倒下。若蘋果在這個時候殺入,即使有著很強的研發能力,但也可能適應不了市場的高速迭代,泰坦計劃或許也達不到人們的預期。

回顧蘋果的發展歷程,蘋果是智能手機的引領者。是他們首先把老式的翻蓋手機進化成一個多用途的、智能化的電子產品。在這其中,蘋果一直都是以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為核心理念。但是這一次,蘋果追求的極致有點太遙不可及了。
蘋果從一開始就希望打造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但是無人駕駛需要收集海量的數據,現如今的科技發展并不能完全支撐無人駕駛在開放道路中的通行。但是蘋果以對產品要求以及其嚴苛著稱,如果達不到自己的標準,就不會推向市場。
蘋果對無人駕駛的執念以及面對激烈競爭最終導致了他們在造車戰略上的舉棋不定,最后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造車計劃夭折。
而此時的蘋果選擇轉向AI領域,無論是明智之舉,還是知難而退,對它自身而言,或許是最好的選擇了。
原文標題 : 造車十年不成,蘋果終向現實妥協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