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再添黑科技,AI讓作弊無所遁形
作者 | 謝春生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對于寒窗苦讀十年的學子而言,這是夢寐之境,亦是動力之源。
如果說古時的科舉,是寒門子弟“逆天改命”的唯一路徑,那么如今的高考,則是莘莘學子“魚躍龍門”的絕佳通道。當然,這往往也意味著非常激烈的競爭。
近日,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高考報名人數1342萬人,在去年增長近100萬的基礎上,今年再增長51萬人,創歷史新高。
具體來看,北京高考在線整理的各省份報考人數顯示,今年全國30個省市高考報名人數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其中,河南、山東、河北仍為高考大省,高考報考人數分別為136萬、100萬、88萬;其次則是四川和廣東,分別為83萬人和76萬人。

圖片來源:北京高考在線
今年高考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見一斑。面對如此龐大的考生陣容,如何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那么,在技術不斷精進的當下,今年又將有哪些“黑科技”為高考保駕護航?
AI技術為高考保駕護航
為高考引入黑科技,似乎已成為一種潮流。
近幾年,為了防止各類作弊手段的出現,確保高考的順利進行,各地教育部門紛紛引入各類硬核黑科技。譬如2023年高考,多地在高考考點門口配備智能安檢門,確保外帶電子設備無所遁形。此外,還啟用了警用無人機、無人機偵測設備、無線電監測車、磁彈槍、“聲吶警察”等。
高考運用高科技,某種程度上也讓一批科技企業受益。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現存企業名稱含“高考”的相關企業360余家。其中今年1-5月新增注冊相關企業40余家,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48.1%。

圖片來源于天眼查官網截圖
而今年,在高考安防方面同樣采用高科技。5月29日,高考試卷由中國郵政負責全程押運,從北京發往全國各地。期間,為了確保考卷安全,除去常規的警察開道、武警護航,每輛押運車還安裝了智能追蹤系統,實現北斗衛星全程跟蹤,確保試卷安全抵達。
除去智能追蹤系統,多地高考期間還將引入AI技術。據媒體披露,北京、廣東、云南、海南、福建等多個省市,基于AI技術實施一系列技防措施。譬如云南省,在考前、考中、考后等多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測——通過智能識別技術確保考生身份的真實性,并利用AI監控系統對考場進行無死角監控,考后視頻智能分析及時發現并處理違規行為。
此外,為了助力高考,廣東移動方面已為386個高考考點部署AI實時智能巡考系統。其實,AI監考并非新鮮事,早在2020年遼寧普通高考,便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對考試疑似違規行為進行監測。
不過,對此仍有網友在微博上評論:“啥都AI,終結者時代是不是遲早到來”,“一年比一年難作弊”……同時還有一位河北考生質問,有多少人期盼著用高考改變命運,可高考真的公平嗎?
公平問題向來是各界關注的重點,不過隨著AI技術的引入,從側面來看,也為實現高考公平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新高考改革進入第十年
除了安防技術上的提升,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正式進入新高考改革的第十年。
據了解,目前全國29個省份已啟動高考綜合改革。隨著全國新高考改革的穩步推進,今年作為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區)的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廣西、貴州、甘肅等7省(區)也將迎來新高考首考。
新高考下,上述7省(區)將不再分文理科,考試科目變更為“3+1+2”模式,“3”為語文、數學、外語三科統考科目;“1”為首選科目,即歷史、物理二選一;“2”為再選科目,即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四選二。
考試成績由語、數、外三門統考科目成績和考生自主選擇的三門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滿分為750分。
另外,在志愿填報和錄取投檔方式上,上述7省(區)主要分為兩種,給予考生更大的選擇空間。其中,除去貴州省采用“專業(類)+院校”的志愿設置形式外,其余黑龍江、甘肅等六省(區)均采用院校專業組形式。
與此同時,甘肅、江西、吉林、廣西、貴州等地還進行了批次合并與重新設置,不再區分一本、二本,合并為本科批次。
另外,從有關媒體的透露來看,今年各著名高校本科招生計劃均出現顯著增長,這對于參考的學子而言,無疑是一記重磅利好。
6月7日將正式拉開2024高考序幕,在此源媒匯也預祝廣大學子:吉星高照,金榜題名。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原文標題 : 2024高考再添黑科技,AI讓作弊無所遁形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