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東醫學金鴿:基因組學的價值體現,如何締造真正的臨床產品
“經常有人一說起基因公司的,不是說好火,就是說好多。”金鴿談到。
從過去5年的發展來看,基因公司的賽道已經越來越清晰。相比輔助生殖和消費線業務,仁東醫學對腫瘤線業務更為看好。腫瘤是一種老年病,中國逐漸到了一個腫瘤爆發的時代,并且現有的腫瘤檢測,有一定的門檻。
首先拋開商業本質看中國醫療,無論是醫療體制本身還是醫保支付、醫療流通,這幾年間都在大步改革。每一步的改革都比我們想象的更大,基因檢測企業、尤其是腫瘤檢測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其中,已經有兩家銷售公司做到了盈虧平衡。
我們不禁會思考,基因檢測行業會不會真的迎來爆發式發展?
基因測序企業的價值如何體現
醫療圈里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在醫藥體制改革下,藥品加成被拿掉了。這時,醫生會尋找更多的收入途徑,高額的檢查費用就會出現。無論是影像學手段還是基因檢測,都屬于客單價較高的產品。
再回過頭來看產業,這個行業真正的盈利模式在哪里?醫療無非五個角色:一端是醫生,其他四個端口分別是患者、藥廠、支付體系、技術公司。五個角色形成一個有機閉環,誰也離不開誰。
基于這個邏輯,一個行業要長久的發展,企業需要對自身的立足點有清晰的認識。
行業的頭部企業已經按照獨角獸的估值在進行融資,多家企業的融資金額也都1億美金起步。這樣的估值是否合理呢?
在未來醫療里,人類的健康或者診療一定是基于數據的。基因組學作為底層最大的數據庫,其價值是可以預見的。也正是如此,基因檢測企業的估值與不能按照傳統模型去衡量。
即便在大家公認的資本寒冬期間,也有投資人愿意為這些企業買單——這說明存在即是合理。盡管監管的疑問使得行業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但燃石醫學、諾禾致源在2018年獲批的兩個組織活檢產品,也表明了行業對NGS技術的肯定。
所有的邏輯本身都是基于技術的發展。在這個行業里,企業之間數據不流通、整合能力差、行業標準未建立、產品同質化,需要完善的還有很多。經濟學家告訴創業者,企業家不要總去看宏觀,看了一眼還是要回到微觀上,想一想企業該做什么。企業的價值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對于腫瘤檢測的企業而言,最終的客戶是臨床終端的患者。企業能否切實的為患者創造價值,這是立足之本。
不止是NGS,如何締造有臨床價值的產品
很多人在質疑,腫瘤檢測是不是買一臺儀器,產品就出來了?當然不是。任何一個行業和產品的發展,都需要很多技術來推動。在組學時代,除了檢測技術,生物信息技術也非常重要。
仁東醫學在搭建綜合性醫學平臺時,擁有五級降噪的分子標簽技術,有Super CNV技術,還有一鍵式數據分析系統。這些技術一點一點的打造出了完整的指標體系、交付信息體系。
除了這些,仁東醫學還擁有獨特的微量建庫技術、二代測序等多組學平臺、多重染色體搞空間分辨率系統、組織生態系統等。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家服務臨床的公司,除了技術以外,對醫學也必須有相當程度的認知。仁東醫學目前團隊規模有150人,醫學團隊占了近1/3。這些醫生專家中,有五六位是醫院的主任醫師。
我們每天都在跟三甲醫院的一線臨床專家打交道,有些醫生是從美國回來的。回國之后大型的三甲醫院給了他們全球最豐富的患者資源、最多的臨床案例。這些醫生有的是學遺傳醫學,有的是病理學,他們把這些資源結合起來進行跨學科應用,在臨床診療的路徑上發現新的解決方案。
這一批卓越的中青年醫生,為中國臨床醫學水平的進步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基于專家溝通與合作,仁東醫學建立了極具特色的小癌癥診療一體化方案。其中包括了醫學和基因組學,以及評價療效的動態監測系統。
當大家在說組學時,很多人想到的就是NGS,其實NGS只是組學的一部分。做產業的人一直在講,臨床要求的是重復性好、經濟實用能夠幫助患者的產品。所以關鍵不在于產品用了什么樣的測序技術,而在與這些工具能否真正為患者提供解決方案。
醫學是一個嚴肅的行業,企業要取得各種各樣的資質,打磨研發、醫學體系。仁東醫學通過聯合DNA和RNA信號通路,通過因果關系對整個療程療效和藥物研發機制進行評估和預測。
資源整合,創造數據價值
腫瘤檢測目前是一個看似渺茫的行業,臨床醫學上的一些問題還沒有辦法找到答案。2017年,仁東醫學發起了萬人隊列的腫瘤免疫方舟計劃,除了醫院、臨床專家外,還把藥廠納入了合作范圍。
藥廠的發展已經有一定的歷史,其研發和科研能力比新興行業強很多。并且他們也有非常可觀的行業入組量和組學數據積累,包括基因組數據、免疫組數據、病理組數據等。
除了實驗室留下的通量很大的數據,還需要有表型數據、隨訪數據。回歸到行業和企業本身,企業只能專注做一兩件事。所以更多的企業會去思考如何整合大行業中的資源。
比如臨床表型數據,仁東醫學建立了基于患者端用藥隨訪數據。這是一個非常完善的組學數據,公司希望通過大數據的分析、獨特算法建立細分癌腫的Biomarker。同時,公司也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希望在中國的組學數據事業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從手術、放化療,再到免疫治療,腫瘤治療逐漸進入了免疫時代。但免疫治療也不是萬能的,還有80%的人不能應答。醫學、生物技術界希望能夠不斷探索更多的方法,給這些患者帶來解決方案。
在創新療法上,聯合治療取得了一些成就,腫瘤疫苗也在幾年間有望產品化,整個醫療行業都在過去5年受到資本的熱捧,政策導向也非常利好。但回過頭來思考每個企業背后的邏輯,如果僅僅是追求銷售額,當大浪淘沙的時候很難留下。因此,仁東醫學希望通過患者管理和組學數據,推出自己的科研計劃。
最后說一下仁東醫學的關注重點,公司重點關注的是兒童腫瘤和中青年腫瘤。基于方舟計劃,仁東醫學發表了非常有價值的數據,其中有100例PD-1數據。公司希望通過與臨床專家的合作,推出可輔助臨床專家的免疫診療決策產品,幫助癌癥晚期患者獲得更高質量的生存延期。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
10 抗體可變區多樣性的來源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