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在政策之前的烏鎮互聯網醫院是怎么干的?
真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互聯網醫院經過幾番風雨,國家一錘定音,正名了!
烏鎮互聯網醫院院長、微醫首席醫療官張群華先生轉來一篇“允許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的新聞,言語中透露著興奮。

三年前誕生的烏鎮互聯網醫院,并不是虛擬存在的醫院,而是一家具有線下實體醫療機構的互聯網醫院。
作為國內第一家互聯網醫院的院長,張群華從一開始的設計就落在了線上線下結合、現場與遠程結合、個體與共享結合、虛擬與現實結合上。這樣的發展才符合醫療的本質規律。
4月16日,國新辦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健委給出了《關于促進“互聯網+健康醫療”發展的意見》一些明確的解答:我國將允許鼓勵醫療機構依托于實體醫院發展互聯網醫院,在實體醫院診療科目范圍內提供遠程門診等服務。
如今的政策指導與張群華這三年的實踐,完美吻合,這其中也包括對互聯網診療服務的底線、邊界的最基本判斷。比如,烏鎮互聯網醫院一開始就主張在線上只做“復診”,這與此次《意見》中明確禁止“互聯網上禁止初診”暗合。
“像發展高鐵那樣宏觀戰略,鋪設我國遠程醫療服務網,要優先提速遠程醫療,用互聯網+醫療,讓優質醫療資源惠及更多群眾。”這是張群華創建烏鎮互聯網醫院所篤信的方向,而今堅守獲得肯定,值得高興!
2015年12月7日,隨著烏鎮互聯網醫院的成立,臨床外科醫生出身的張群華成為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醫院的院長,而“讓優質醫療資源惠及更多群眾”正是烏鎮互聯網醫院成立最樸素的初衷。
就在日前的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剛剛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遠程醫學中心考察“互聯網+醫療”、醫聯體等形式建立的分級診療新格局,并特別提出讓優質醫療資源普惠更多群眾。國家一錘定音:“互聯網+醫療健康”。
總理對遠程醫療的持續關注,無疑是給“互聯網+醫療”注入一劑“強心針”,也指明了互聯網醫聯體成為大醫院落實分級診療的主流趨勢。這讓烏鎮互聯網醫院院長、微醫首席醫療官的張群華頗感振奮。“我們的見解還是很有洞察力的,并且我們已經付諸了很多的實踐!”
一年前,烏鎮互聯網醫院就與總理此次視察的華山醫院共建了“空中醫院”,實現了跨省互聯網醫聯體的技術下沉。推動華山醫院的服務范圍從合作的醫聯體內向全國擴展。
而當下互聯網技術已經優化了就醫流程。傳統的門診和住院的“二維模式”在互聯網思維的驅動下正形成門診、住院與移動醫療的多維模式。在過去兩三年時間里,這些都是張群華和他微醫的同事們努力推動互聯網醫療的方向。
“互聯網造就了我們這一代互聯網醫生!”50后的張群華告訴《四百味》,醫生擁抱互聯網是一個時代的軌跡使然。
閉環:“線上+線下”的醫療服務
2018年農歷新年的第一天,一位中國游客在奧地利滑雪時膝蓋嚴重損傷,當地醫生推測傷者有可能是韌帶撕裂或者斷裂,立刻拍了片子,隨后進行病情診斷。
傷者通過微醫互聯網聯系了千里之外的上海華山醫院的專家教授,根據互聯網傳來的影像結果和傷者膝蓋運動的小視頻,做出明確診斷——傷者是韌帶撕裂但不需要馬上手術,只要保護好回國進行后續治療,患者回國后直接進了華山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確認結果,“不需要手術可以保守治療”。
“如果按照過去傳統的通訊模式,這個傷者不可能這么快就得到診療結果。這就是線上線下互聯網醫療的閉環,通過這么一個閉環,醫生認可這個模式,患者也喜歡這個模式,醫院也大大提升效率,這是個多方受益的結果。”
張群華認為互聯網提供了一個技術平臺,病人就醫的流程被簡化,醫生的工作效率數倍提升,云端的大量診療數據又幫助醫院對病患的疾病、慢病進行360°的全程管理。
如果從醫者角度出發,互聯網醫療在張群華看來有三個重要價值:
1.互聯網可以進行醫患的精準匹配
醫生和患者可以精準匹配,找到合適的醫生進行治療,通過互聯網可以與多方醫院合作,被稱為“預檢門診”,根據患者在醫院的初步檢查結果,匹配到擅長該病癥的醫生進行線上問診及線下就醫治療,可以做到治療的對癥和信息的共享。
2.醫生通過互聯網建立專業品牌
專科醫生的技術和能力可以讓受到治療的患者通過互聯網予以評價,從而使醫生能夠借助互聯網樹立自己的品牌得到更多患者的認可,從而普惠大眾。
3.通過大量臨床數據提升醫生能力
醫術代表了一位醫生的能力,而提高醫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大量的臨床案例進行鍛煉,對科研也更有價值,深耕其醫療專科領域,在學術上、大眾就診、醫生效率等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互聯網醫療的本質是醫療,醫療的核心肯定要有醫療資源,而互聯網能夠高效的集約分散在各處的醫療核心資源——優質醫生。
“通過互聯網,我們能夠讓大量的全國優質醫療資源,能夠駐扎在我們的微醫平臺,微醫平臺有7400多組專家團隊,我們有大量的知名教授,乃至院士。我們在烏鎮互聯網醫院成立了12個由頂級專家牽頭的遠程會診中心。”
作為微醫平臺互聯網醫療實踐的重要的載體——烏鎮互聯網醫院作為一家醫療機構為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患者進行復診,這本身正是一個創新。張群華說,互聯網醫院這種創新模式也同樣要接受醫療監察部門的監督管制。
“我們說家庭醫生也好、基層醫生也罷,患者最擔心的就是醫生的技術,如果可以通過互聯網讓基層醫生更快的獲取知識,結合硬件措施、家庭終端、線上APP,能夠得到一個更準確的解決方案,通過互聯網對基層醫療的覆蓋,加上雙向轉診系統,能夠更好地施展優勢。”
烏鎮互聯網醫院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運作模式,除了線上一張網,線下還有合作的2700多家實體醫院,也有自建的線下實體醫療機構微醫全科中心。所以,它一定會形成一個閉環,使患者能夠效率最大化的走完他治病的全部過程。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