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糖:打造國內唯一集成實時血糖持續監測SaaS和管理平臺
國內糖尿病數字健康管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蟄伏的市場。盡管在2015年移動醫療風口期,糖尿病管理曾上演過“百糖大戰”,但經過五年的市場洗牌,糖尿病管理市場格局仍未定型。
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2015-2017年)結果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達12.8%,成人糖尿病前期比例35.2%,患者的糖尿病知曉率43.3%,糖尿病治療率49%,治療達標率49.4%。
數據背后是我國糖尿病管理極不樂觀的現實。即使是在今天,我國尚有眾多未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在已診斷的患者中約一半并未規范治療,進行治療的患者中約一半未獲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現有的血糖監測方法和血糖管理模式存在不足之處,血糖監測技術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推動血糖管理模式的優化。隨著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借助持續葡萄糖監測(CGM)新技術來打造數字化血糖管理模式,將信息化和遠程醫療應用于醫院內外的整體化血糖管理中,將是血糖管理模式優化的大勢所趨。
瞄準了這一市場空白,國內智慧血糖管理系統服務提供商艾糖切入其中。這家公司定位于智慧慢病遠程醫療云平臺,開發連續血糖監測SaaS系統,以期填補血糖信息化空缺。
通過開放式多元化數據采集,將散布在醫院各科室的糖尿病患者管理起來。并打造人工智能實時數據輔助分析診斷系統(AGR),用AI的方式替代傳統的被動管理,實現個體化精準治療與患者對血糖的自我監測管理。
在此基礎上,艾糖構建起三大閉環:實時血糖監測系統院內延伸院外綜合管理閉環、實時連續血糖監測醫護照護管理閉環、數字化監測+數字化管理閉環,利用監測實現通過實時大數據,提供營養在線評估+數字化營養方案。通過三大閉環優勢,艾糖已在智慧血糖管理站穩腳跟,并尋求新領域的發展。

實時持續血糖監測+血糖管理閉環
資深團隊打造糖尿病數字化管理管理模式
盡管現階段糖尿病管理過程中存在無法精確獲取血糖連續變化情況、患者依從性差、無法實現實時診療等諸多痛點,但艾糖還是找到了解決糖尿病管理難題的切口。
這支由清華大學孵化的團隊,決定從個體化精準治療與患者血糖自我監測管理這一小缺口切入血糖管理這一大市場,通過連續葡萄糖監測(CGM)打造數字化血糖管理系統,將信息化和遠程醫療應用于醫院內外的整體化血糖管理模式中,布局血糖整體管理。
畫好藍圖,接下來就是落實研發。
畢業于清華大學的艾糖創始人,擁有國際知名企業8年市場經驗,并擔任動態血糖儀生產廠家合伙人。這一背景及其所擁有的資源,使她快速探索到了市場的真正需求。
很快,艾糖便搭建起一支由清華大學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解放軍總醫院醫學博士,中科院人工智能學碩士,曾在國際知名品牌銷售部任職并擁有7年CGM(連續血糖監測儀)銷售經驗的運營總監組成的隊伍,開始針對這一系統進行研發,開創了糖尿病數字化管理管理模式。
智能穿戴產品+系統,精準監測下的遠程管理之路
糖尿病數字化管理是指醫療機構或醫生借助糖尿病數字化管理軟件和智能硬件對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進行遠程干預,或者糖尿病人群利用相關數字化工具進行自我管理,達到控制病情,防治惡化的醫學行為管理過程。具體而言可從兩個部分進行剖析。
在系統布局上,艾糖集成了血糖實時持續監測(rtCGM,realtime CGM)系統(智能硬件)、血糖管理信息化系統(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和醫護照護管理(遠程醫療)三大模塊,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基于CGM的數字化血糖管理整體解決方案。
利用rtCGM、AI、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將用戶的葡萄糖數據采集和分析、醫院端SaaS系統和血糖管理APP整合,形成完整的院內外血糖監測+管理閉環,為慢病精準管理提供有效方案。

醫護人員查看病區血糖監護站的患者血糖信息
相較于傳統血糖監測方法,實時持續葡萄糖監測(rtCGM)系統使糖尿病患者能夠實時查看血糖值和血糖波動情況。該系統能夠每天獲得480個血糖值,并持續監測15天。
當患者佩戴了連續血糖監測設備之后,其血糖數據便能傳輸至手機APP,并對血糖進行實時監測管理。葡萄糖數據經過科學地分析和計算(云計算)后,最終形成智能動態葡萄糖報告(AGR),AGR將以“全景式”方式呈現用戶的葡萄糖狀況,并在評估和預測患者風險的基礎上,同步線上醫生對患者血糖進行管理。

AGR中患者葡萄糖波動趨勢圖圖片
顯然,個人版艾糖系統實現了血糖管理場景家庭化。該系統能夠幫助門診患者進行“居家式”實時監測+線上醫護遠程管理,滿足當下“遠程醫療”這一剛需。值得注意的是,其遠程管理板塊十分豐富,涵蓋了營養評估、運動解決方案、藥物治療指導以及健康教育等。
“實時、連續的血糖監測,使患者通過手機便能夠隨時隨地看到自己的血糖結果。這樣的血糖監測方式將大大提升患者管理血糖的意愿,”艾糖聯合創始人范博士說道,“而當患者在線上看見血糖值情況后,還能與醫生互動,形成從飲食運動到藥物調整的糖尿病管理閉環。目前,艾糖還將把營養處方、運動處方、教育處方不斷地完善到已有的精準監測以及實時控糖的閉環中。”
除了個人端,艾糖還針對該系統開發了醫生端。開放式數據源接口使其可兼容多種類型血糖采集設備,血糖管理SaaS可對接各種市場上可供的CGM硬件。持續葡萄糖監測(CGM)采集的豐富的數據,使醫生在對患者同步進行血糖管理的同時,獲取豐富數據輔助臨床決策與臨床科研。
范博士告訴動脈網,“我本身的醫學背景,使這一過程能夠更為順利的進行。同時,這種方式能夠將醫療資源集約起來,對有需求的糖尿病患者進行整體的集中管理,提高醫療效率。醫療效率的提升與血糖持續監測管理的規范,必然帶動醫護人員更多的去向用戶推廣產品,實現產品從B端到C端的進一步普及。”
針對B端與C端雙覆蓋的布局,將大大提升兩方主動性,產生“1+1>2”的聚合效應,使系統使用面積能夠不斷擴大。目前,艾糖已獲得21項知識產權,其中包括5項發明專利。
顯然,艾糖已通過這一模式將線上醫生、護士等診療指導與患者血糖診斷、管理整合在了一起,為糖尿病患者打造了一種居家式、精準化、個人化診療模式。
在這一模式之下,醫院內分泌科、心血管科、神經內科、腎內科、ICU科、兒科住院等高血糖患者以及手術科室(圍術期高血糖患者)、體檢機構和康養機構的糖尿病高危人群都可通過艾糖的平臺進行篩查與管理。
艾糖的下一步:搭建智慧慢病遠程醫療云平臺,構建閉環
完成了上述產品搭建之后,艾糖并沒有止步于糖尿病數字化管理。下一步該怎么走?艾糖早已寫出了自己的答案。
范博士表示:不只是連續血糖監測系統,還有智慧慢病遠程醫療云平臺。我們將通過打造連續血糖監測信息化系統去實現這一目標。
至于為什么要打造智慧慢病遠程醫療云平臺,我們可以事先想象作為糖尿病患者的體驗:每三個月到醫院進行一次復診,掛號、排隊、看醫生、開化驗單、檢測……,繁瑣的過程加諸疫情期間到醫院就診的不便,都足以構成原因。
面對這一征程中可能會面對難題,范博士道出了她的解決之道:“現有的SaaS系統雙閉環是我們的堅實基礎,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從患者角度出發,進一步把AI控糖以及管理方案變得人性化。并在加速硬件的開發的同時,開發出技術壁壘更高的核心管理模塊,為后續遠程醫療平臺開發打下基礎。”
事實上,目前艾糖已開發出醫院版產品,連接200家經銷商,并在全國300多家醫院中投入使用。下一步艾糖還將繼續深入醫療機構,通過醫聯體建設智慧血糖管理中心。
持續發力,已成為持續血糖監測信息化系統代表企業,助力糖尿病數字化管理
如今,在服務的300家醫院,艾糖已為數萬例次糖尿病患者提供血糖管理支持服務。個人版艾糖系統整合了合衛醫生(醫生集團)進行糖尿病遠程管理,極大地便利了糖尿病人群。
總的來說,艾糖模式將住院或門診的糖代謝異常人群、醫療機構和專業醫療人員進行有效整合,對高血糖人群施行連續性的和精細化的血糖管理,將提高糖尿病診療效率和糖尿病管理水平,必定會得到廣泛的臨床應用。
目前,艾糖正在推進下一輪融資,以持續推進產品研發落地。
作者:張彩妮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
10 抗體可變區多樣性的來源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