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醫藥企業都正生物,教授離崗創業典范,研發占比走低

文:權衡財經iqhcj研究員 李力
編:許輝
趕在2023年12月31日最后一天回復并更新了招股書的長沙都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都正生物)擬在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為華創證券。此次問詢,證監會給出都正生物多達15個問題,包括了公司成長性、研發投入、經營合規性、毛利率變動的合理性和募投項目等。
保薦機構華創證券一直努力并購太平洋證券,近期證監會給出三個反饋意見,涉及華創證券投行撤否罰單整改情況、自營和資管業務風險等。而2023年9月,華創證券因投行業務部分撤否項目內控意見未有效落實、內核委員會履職不盡責等問題,被出具警示函。
都正生物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431.65萬股,占比不低于25%。公司此次擬投入募集資金4.93億元,用于總部及研發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臨床試驗研究服務網絡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1.35億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都正生物的資產總額為3.6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2.55億元,此次公司的募資額超過了其資產總額和凈資產。
都正生物實控人任職中南大學二十余年,原第二大股東清倉;規模較小,行業競爭激烈,毛利率波動趨勢異于同行;稅補占比高,研發費用率一路下滑,直接人工成本走高;前五大客戶占比有所上升,應收賬款高企。
實控人任職中南大學二十余年,原第二大股東清倉
2016年1月22日,歐陽冬生、余鵬、李瑩、愛世普林共同設立都正有限,注冊資本為500萬元,其中歐陽冬生認繳出資20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40.00%,余鵬認繳出資12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24.00%,愛世普林認繳出資10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20.00%,李瑩認繳出資8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16.00%。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歐陽冬生直接持有公司41.24%的股份,作為執行事務合伙人通過眾利成控制公司2.89%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44.13%股份。此外,歐陽冬生還通過眾英成間接持有公司0.49%的股份。歐陽冬生系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都正生物實際控制人歐陽冬生,董事、副總經理李曉暉自公司設立至今一直在中南大學任職。歐陽冬生自2002年7月至今,歷任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助教、講師、副教授、副所長、教授,于2023年7月在中南大學辦理離崗創業;李曉暉自2011年7月至今,歷任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于2023年7月在中南大學辦理離崗創業。
都正生物分別于2019年11月收購砝碼柯、于2019年12月收購先領醫藥、于2020年5月收購舍同智能、于2020年6月轉讓潤東康雅16%的股權、于2021年8月參股設立諾擎生物。砝碼柯和先領醫藥原股東與公司實控人歐陽冬生系親屬關系,相關股份均系代其持有,相關收購構成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砝碼柯先后分別以0元和1元收購了通諾信息30%股權。
此外,報告期內,都正生物實際控制人歐陽冬生因個人資金周轉需要存在向公司借款的情況。數額較低,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實際控制人歐陽冬生已全部歸還上述借款。
2020年-2021年,公司董事李宣璇、監事袁兆敏和胡立、董事及副總經理余鵬辭職、董事康彩練先后辭職,余鵬自設立至今為公司股東,2021年8月轉讓部分股權前持有公司11.88%的股份,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證監會要求都正生物結合報告期內董監高的辭職原因、主要履歷、辭職前在公司擔任的職務、分管的業務、發明及研發成果,說明公司董事、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是否發生重大變動,余鵬辭職后所從事的職業以及對外投資的企業,與公司業務是否存在同業競爭關系。公司稱,余鵬擬集中主要精力于其在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的教學科研任務,同時其有意于自主創業,從事用于體外診斷試劑中使用的熒光染料和化學發光物質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問詢函件涉及報告期內,公司曾存在的關聯方較多,包括10位關聯自然人、47個關聯法人。公司稱采用招投標、直接談判等方式開拓市場,但未披露商務談判與招投標獲得訂單的金額及占比情況。都正生物存在因臨床試驗服務面臨訴訟或糾紛風險。
規模較小,行業競爭激烈,毛利率波動趨勢異于同行
都正生物是一家擁有臨床研究全流程服務能力的專業化臨床研究服務企業,致力于為醫藥企業、科研機構、CRO等提供藥物、醫療器械等臨床研究服務。2020年-2023年1-6月,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31億元、2.167億元、3.47億元和1.76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448萬元、3700.34萬元、7777.28萬元和2213.89萬元。
近年來,隨著醫藥研發市場逐漸由歐美國家向新興國家轉移,國外大型CRO企業也陸續以合資、設立獨資企業或收購國內企業等方式進入國內市場。這些國際CRO企業成立時間長、資金實力雄厚、研發技術水平高、業務覆蓋領域廣,將給國內CRO企業的發展帶來競爭壓力。從全球市場看,CRO行業市場化程度高,相關企業在CRO行業深耕多年,具有豐富的項目經驗和跨國客戶資源積累,資金和技術儲備充裕。根據Frost&Sullivan的《醫藥研發外包服務市場行業研究報告》(2023年6月),全球CRO市場主要競爭者有艾昆緯、百時益、徠博科、賽紐仕、PRA等。2021年,上述五家企業的全球市場份額約占整個CRO市場的38.52%。
國內CRO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中國CRO市場主要競爭者有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昆泰醫藥、昭衍新藥等,在2021年,上述五家企業的市場份額約占中國CRO市場的47.52%。相對于大型CRO企業,公司經營規模相對較小。
報告期內,都正生物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臨床研究服務,其中,臨床試驗運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356億元、1.973億元、3.113億元和1.589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94.83%、91.15%、89.82%和90.09%。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2.05%、39.92%、42.38%和33.96%,低于可比同行均值46.78%、45.61%、43.39%和44.05%。公司毛利率先降后升,同行業公司多數毛利率呈下降趨勢,兩者趨勢變動不一致。

2020年-2022年都正生物臨床試驗現場管理服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5.12%、13.05%和15.23%,毛利率下降較快,且毛利率顯著低于臨床試驗運營服務。其他臨床研究專項服務毛利率為72.69%、80.88%、77.93%,顯著高于其他業務。醫藥研發信息化建設服務的毛利率分別為57.84%、37.51%和16.36%,該業務尚處于市場拓展階段,項目數量較少,收入較低,毛利率受單個項目影響較大。

公司解釋為提供的臨床研究服務為定制化服務,導致公司不同項目的毛利率具有一定的差異,且公司不同年度毛利率會發生一定的波動。此外2020年-2022年公司規模提升,議價能力增強,采購價格有所下降,其銷售費用差旅費報告期分別為38.34萬元、76.64萬元、48.28萬元,2022年下降顯著。
稅補占比高,研發費用率一路下滑,直接人工成本走高
都正生物于2018年10月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并于2021年9月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復審,報告期內享受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若未來上述稅收優惠政策發生變化,或稅收優惠到期后,公司不能持續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將導致公司稅負增加,進而對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報告期內,扣除所得稅影響后的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非經常性損益分別為607.61萬元、575.73萬元、1,386.18萬元和208.77萬元,占歸母凈利潤的24.82%、15.56%、17.82%和9.43%。公司金額較大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為政府補助,分別為592萬元、554.36萬元、910.24萬元和193.64萬元。報告期內,公司享受的主要稅收優惠金額為499.33萬元、748.57萬元、1,308.40萬元和438.56萬元,占各期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20.4%、20.23%、16.82%和19.81%。兩者相加,公司稅補占公司凈利潤的比重較大。
截至報告期末,都正生物共有研發人員67人,占員工總人數的10.21%。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包括歐陽冬生、李曉暉、陳露露、王登、李超鵬、王欣桐。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成本中直接人工金額分別為1,794.24萬元、2,788.27萬元、4,700.45萬元和3,104.87萬元,占主營業務成本比例分別為21.65%、21.43%、23.53%和26.65%,整體呈上升趨勢。
2020年-2023年1-6月,都正生物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70.27萬元、1394.72萬元、1998.83萬元和1030.85萬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7.48%、6.44%、5.76%和5.84%,2020年-2022年研發費用率一路下滑。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主要由職工薪酬、直接投入、折舊攤銷構成,上述項目占研發費用比重分別為83.16%、86.99%、88.78%和84.29%。其中,職工薪酬占比分別為71.21%、74.84%、77.47%和64.45%。

都正生物銷售人員人數報告期分別為19.5人、28人、33人和30人,人均薪酬分別為15.32萬元、18.55萬元、20.21萬元和20.78萬元(年化),而研發人員人均薪酬分別為16.22萬元、17.29萬元、19.66萬元和17.78萬元(年化),銷售人員人均薪酬增速高于研發人員。
前五大客戶占比有所上升,應收賬款高企
報告期內,都正生物主要客戶為醫藥企業。目前,公司已為包括天宇股份(300702.SZ)、石四藥集團(02005.HK)、新華制藥(000756.SZ)、復星醫藥(600196.SH)、上海醫藥(601607.SH)、歌禮制藥(01672.HK)、海正藥業(600267.SH)等知名企業在內的眾多醫藥企業、科研機構提供臨床研究服務,并與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20年-2023年1-6月,公司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分別為34.87%、34.61%、37.25%和29.14%。
2020年-2022年,北京四環科寶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為公司第三大、第五大和第三大客戶,供應商,向公司采購867.72萬元、851.28萬元和1,778.65萬元,而四環科寶制藥的招股書只披露了原輔料、包裝材料的供應商,并無一字涉及臨床研究服務商都正生物。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1,794.01萬元、2,782.62萬元、3,734.56萬元和4,420.32萬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0.91%、23.94%、15.47%和17.36%。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前五大客戶應收賬款余額合計分別為1,136.47萬元、1,828.54萬元、2,167.85萬元和2,354.50萬元,占各期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57.66%、59.46%、53.21%和48.81%。
都正生物營業成本中向第三方采購服務成本約占70%,占比較高,其自身員工薪酬成本占比約20%,占比較低。其中采購臨床試驗機構服務金額及占比較高,前五大供應商主要是位于湖南省的醫院,例如各期第一大供應商為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
都正生物此次募投項目中,總部及研發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本次募集資金擬投入3.25億元,主要用于建筑工程費、設備及軟件購置費、工程建設其他費用等。其中,鋪底流動資金為3039.77萬元;臨床試驗研究服務網絡建設項目本次募集資金擬投入3,254.94萬元,主要用于建筑工程費、設備及軟件購置費、工程建設其他費用等,鋪底流動資金為889.38萬元;此次公司單獨補充流動資金1.35億元。募投項目中鋪底流動資金與單獨補流合計金額金1.743億元,占此次募資總額的比例為35.4%。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貨幣資金為1.316億元。2020年2023年1-6月,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4.03%、37.27%、29.84%和29.42%。報告期內,公司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43.63%、38.16%、48.73%和9.08%,凈資產收益率及每股收益下降。
注冊制下,IPO企業更應該注重信披質量,其經營指標能否滿足上市要求,后續的可持續經營狀況,行文有限,權衡財經iqhcj無法一一指明,本文僅為權衡財經iqhcj提醒利益相關方投資者更應關注的企業風險所在,不作全面的參照。
原文標題 : CRO醫藥企業都正生物,教授離崗創業典范,研發占比走低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