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策醫療換屆管理層 摸著石頭過“擴張”河
《投資者網》蔡俊
4月17日,杭州合生國貿中心5樓,通策醫療(600763.sh,下稱“公司”)召開一場臨時股東大會,管理層迎來交接。
期間,公司選舉了新董事長和董事會成員,而實控人仍為生于1965年的呂建明。多年以來,公司一直尋找擴張之道,從體外培育到內生增長,呂建明摸著石頭過河。
只不過,這條河似乎是一條通天河,期間艱險或超出呂建明的想象。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21.8億元,同比增長2.1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2億元,同比下降0.67%。
作為牙科服務的龍頭,市場在等待公司能否趟河成功。
冰山下的體外培育
根據公告,本次董事會換屆中,公司選舉王毅為新任董事長。履歷上,1968年出生的王毅曾在浙江通策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公司等任職,主管財務工作。
同時,公司還選舉4名非獨立董事,較原3名增加。其中,呂紫萱1993年出生,學歷是倫敦大學學院計算機科學碩士、經濟學學士,現任浙江通策控股集團和浙江通策眼科投資管理公司的董事。
新管理層就位,通策醫療迎來新時代。然而,通策系的版圖如一座冰山,隱藏在水面下的是錯綜復雜的投資。
4月,公司公告控股股東寶群實業質押所持的205萬股,占總股本0.64%,用途是體系外醫療項目資金需要。企查查顯示,寶群實業質押的股權多次到達預警線、平倉線,涉及銀行、證券、理財公司等金融機構。

(來源企查查)
再穿透下去,寶群實業由通策控股集團全資控股,呂建明持有后者78%的股權。企查查顯示,該集團持股的寶群實業部分股權已被凍結,起止時間為2023年6月到2024年11月,案件執行文書的年份是2021年。
層層剝開后,一起陳年舊案被揭開。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2021年法院裁定查封、扣押、凍結通策控股集團、諸暨通策口腔醫療投資基金(下稱“諸暨基金”)、北京存濟口腔醫院等名下財產,合計金額2.1億元。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其中的關鍵,為北京存濟口腔醫院。該醫院成立于2007年,股東包括寶群口腔醫院管理、諸暨基金,法定代表人為呂陳錚。企查查顯示,今年呂陳錚被制高消費,起因與杭州存濟婦兒醫院的糾紛有關。
一串事件后,牽扯出“存濟”系醫院。實際上,該類醫院是醫療機構常見的擴張模式,即體外培育。該模式為上市公司通過關聯方培育醫院,待標的成熟后再注入上市公司,以此增厚業績。
這里面,既暗藏玄機又具有時代的痕跡。
落子內生增長
體外培育的模式,曾一度被認為利大于弊。
一方面,牙科服務因地域限制,跨省擴張的風險較大。另一方面,擴張又是業績提升的有效路徑,但直接收購資產會產生商譽,且異地的管理難度也大。
通策醫療的體外培育,可較大程度地避免風險。那些由關聯方培育的醫院不并入公司業績,一旦成熟注入,實現了跨省擴張。而且,公司對相關體外培育的醫院收取管理費。看上去,這是一個好模式。
然而,模式設計再巧妙,也需要實際經營的支撐。
此前,由諸暨基金投資的“存濟”系醫院遍布全國,覆蓋北京、重慶、武漢、西安、成都等。該類醫院的規模較大,但多家經營狀況不佳,如北京存濟口腔醫院。換言之,能注入通策醫療的資產,少之又少。
就此,擺在公司面前有兩道難題,選擇什么模式推動擴張,以及什么樣的資產適合擴張。
第一道難題,呂建明在2022年的致股東信里作出明確回答,即“走出并購加盟這一步”。實際行動中,公司從體外培育回歸到了內生增長。第二道難題的答案,就是蒲公英醫院。
蒲公英醫院是公司重點打造的中小型牙科機構,主要設立在浙江,特點是“小而快”。小指規模,快指培育周期,該類醫院的盈利平衡周期在0.5到1.5年。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體外培育,內生增長的蒲公英醫院帶來人力成本、培育期虧損等陣痛,但好處是不會產生大量商譽。棋局到了盤中,通策醫療落子無悔。甚至為了扶持,公司抽調平海路、城西等下屬大型分院的醫生坐診。
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入運營的蒲公英醫院14家,累計開業40家,實現收入2.71億元,同比增長59%。同期,蒲公英醫院的合計凈利潤0.24億元,同比增長151%,凈利率8.7%。盈利能力上,60%實現盈利,30%接近盈虧平衡,10%處于培育期。
這一次,公司有機會翻盤嗎?
摸索消費醫美
從體外培育到內生增長,通策醫療的調整折射出一個消費時代的轉變。
此前,大型醫院是醫療機構“跑馬圈地”的立足之本,但伴隨互聯網重構大眾消費習慣,醫院和診所偏向小型化的趨勢逐漸明顯。而且,集采落地也如一條鯰魚,攪動了牙科服務的市場。
2023年,全國種植牙材料的集采招標落地。上游材料降幅達到約50%,傳導至下游,牙科醫院的種植服務也隨之下調,進而影響板塊利潤。
在公司內部,種植板塊分為集采和非集采,對應服務單價約0.97萬元和1.5萬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種植板塊收入2.29億元,同比增長2.7%,占收入的17.9%;種植2.35萬顆,同比增長33.8%。
可以看出,集采效應已突顯。服務單價的下降趨勢不可避免,種植板塊以量補價會成為常態化。東邊不亮西邊亮,具備美學消費屬性、高客單價的正畸板塊或撐起公司的成長性。
2021年,通策醫療的精益管理在正畸科進行試點,并推廣到其他科室團隊,逐漸推廣至全院。其中“精益管理”的目標,包括提高團隊工作效率、減少患者候診時間、降低時間成本材料耗用等。
2023年上半年,公司正畸業務的收入2.23億元,同比下降3.9%,占營收的17.4%。看起來,公司該業務的運營效益也在摸索中。(思維財經出品)■
來源:投資者網
原文標題 : 通策醫療換屆管理層 摸著石頭過“擴張”河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
10 抗體可變區多樣性的來源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