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經系統的解剖和生理
自主神經系統的解剖和生理

自主神經的解剖
自主神經系統在解剖和功能上分成兩部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自主神經的高級控制中樞在延髓和下丘腦,電刺激這兩個區域,可以誘發全部自主神經系統的反應。
交感神經的神經節靠近脊髓,并在脊柱兩側形成交感鏈,其神經纖維發自T1~L2脊髓側角內的神經元。通過白色交通支(神經節前纖維),使側角神經元的沖動通過脊神經傳遞到交感神經節。神經節發出纖維在同水平經灰色交通支(神經節后纖維)返回脊神經前支或直接向上或向下發出節前神經纖維。來自神經節的節前纖維可與遠端的副神經節(collateral ganglion)內的神經元相聯絡,如腹腔神經叢、頸神經節或腎上腺髓質。
副交感神經系統由Ⅲ、Ⅵ、Ⅸ、Ⅹ腦神經和骶髓的S2~4構成,交換神經元的神經節與脊髓相距較遠,靠近支配的靶器官,因此節后神經纖維要比交感系統短得多。
在功能上,交感神經主應激反應,副交感神經主要起拮抗交感神經的作用。
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元位于延髓前外側、延隨前中部、尾縫核、腦橋和海馬內室旁核,其中位于延髓前外側的交感神經元在維持基礎血壓以及調節血壓的時相性中起重要作用。交感神經元的傳出通路下行至T1到L2或L3脊髓側角的灰質更換神經元,位于脊髓前側角的神經元發出的神經纖維以三種方式形成神經節:椎旁成對的交感神經鏈、各種不成對的遠端神經叢和位于靶器官附近的神經節。
(一)交感神經節
1. 頸神經節:有3個。①頸上神經節:起自C1~4發出纖維支配頸內外動脈、耳、涎腺。還參與構成頜下神經節、脊神經支和心神經叢。②頸中神經節:起自C5和C6,發出纖維支配甲狀腺下動脈,構成脊神經支和心神經叢。③頸下神經節:起自C7和C8,發出纖維支配椎動脈、參與構成脊神經支和心神經叢。有80%的人,T1與之融合構成星狀神經節。
2. 星狀神經節:起自C7和T1,與下交感鏈有密切的解剖聯系。它位于C7橫突和第1肋骨之間,椎動脈的后方,是疼痛治療時最常阻滯的神經節。
3. 胸神經節:由12節側角脊神經構成,接收來自主動脈、脊神經支、三支內臟神經(內臟大、小和內臟下神經)以及心臟、肺和食管神經叢的纖維。
4. 腰神經節:通常起自腰段的4個階段的脊髓側角,發出神經纖維支配主動脈,參與構成腹腔下神經叢和腰段脊神經。
5. 骶神經節 通常起自骶髓的兩個節段,參與構成盆腔神經叢和骶部脊神經。
(二)交感神經叢
1. 心神經叢:(1)心深神經叢:位于氣管分叉處前方,由頸部和上胸部四個神經節以及迷走神經分支構成。(2)心淺神經叢:位于肺動脈前方,主動脈下方。接收來自右側頸上神經節的纖維和左側迷走神經的下心支。
2. 腹腔神經叢:是最大的交感神經叢,是位于腹腔動脈(L1)前方的密集神經網絡,在胰腺和胃上緣。接收來自內臟大小神經、內臟下神經,以及右迷走神經內臟支的纖維。有些神經換元后直接支配腎上腺髓質(其中的細胞相當于神經節后神經元),其余的沿著主動脈下行構成主動脈神經叢。
3. 腹腔下神經叢(hypogastric plexus):位于骶骨岬與髂總動脈之間。接收來自腰交感干和主動脈神經叢的纖維,纖維還進一步擴散至盆腔神經叢。
副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由腦神經和骶髓神經兩部分構成。
(一)腦神經部分
十二對腦神經中有四對(第Ⅲ、Ⅶ、Ⅸ、Ⅹ)腦神經內含有副交感神經。它們在功能上使瞳孔縮小、涎腺和淚腺分泌、胃腸運動加強、心臟抑制、支氣管收縮。①第Ⅲ神經(動眼神經):在睫狀神經節換元,支配虹膜平滑肌和睫狀肌。②第Ⅶ神經(面神經):在翼腭和頜下神經節換元,分布到鼓室和構成顳上大神經,支配頜下腺和舌下腺。③第Ⅸ神經(舌咽神經):在耳神經節換元,支配黏液腺、唾液腺和淚腺。④第Ⅹ神經(迷走神經):起自延髓的迷走運動背側核,是最重要的副交感神經沖動的來源,承擔3/4副交感神經的任務,支配心臟、氣管、支氣管、肝、脾、腎和除了遠端結腸外的所有胃腸道。
(二)骶髓神經部分
起自S2~4脊神經前根,構成盆腔內臟神經,并與交感神經叢相伴,在支配器官形成小的終末神經節。在功能上,纖維支配結腸、直腸和膀胱的運動、抑制括約肌和使生殖器血管擴張。
文章:關勇
排版:慌啥子慌
原文標題 : 【高級職稱】自主神經系統的解剖和生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