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18A逼近退市邊緣;百濟神州開始“賺錢”
"氨基一周"致力于提供"全球最重要的大健康產業新聞分析",深入挖掘行業動態,洞察市場趨勢。
無論您是行業從業者還是對大健康產業感興趣的讀者,"氨基一周"都將是您了解行業脈動的得力助手。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探索大健康產業的無限可能。
本周,"氨基一周"帶來的產業動態分析要點包括:
部分18A企業逼近退市邊緣
百濟神州開始“賺錢”
中國首富換人,醫藥舊時代的徹底翻篇
又一個國產分子“賣身”
老牌藥企抄底細胞療法
避免合作悲劇的發生
警惕NewCo模式泡沫
/ 01 / 部分18A企業逼近退市邊緣
仙股已經不罕見,在18A領域,市值低于1億港幣的企業也出現了。
8月6日,北海康成的市值降至8961萬港幣。目前,北海康成已成為最小的18A企業,也是首家市值跌破1億港幣的18A企業。
這也基本預示著,市場已經默認北海康成面臨"破產"的風險。對于國內生物科技行業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實際上,在美股市場,破產的生物科技企業退市是常見的現象。例如,早在20年前,生物技術公司的"退市潮"已經上演過。根據Biocentury的統計,2003年就有多達193家生物技術公司面臨退市。
拉長周期來看,美股biotech生存率并不高。有數據顯示,生存不超過5年的占比約29%,5~10年占比約36%,能存活10年以上的公司也不超過36%。
就這一點來說,國內生物科技產業,實際上并未真正“接軌”,大多數上市企業仍在勉強維持運營。
但從長遠來看,部分企業的價值歸零只是時間問題。當企業最終陷入實質性困難,企業也就喪失了自救的主觀意愿。那么,退市可能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 02 / 百濟神州開始“賺錢”
Biotech退市是行業的正常現象,不會影響國內生物科技企業崛起的事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經過持續的投入,百濟神州距離盈利越來越近。
雖然上半年仍然處于虧損狀態,但一個關鍵指標顯示,第二季度基于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已經實現扭虧為盈:經調整的經營利潤為4800萬美元。
所謂的non-GAAP,指的是剔除了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計入損益表,但與經營無關的科目后的利潤,例如股權激勵、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攤銷等,類似于A股會計準則中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利潤。
non-GAAP指標的轉正意味著百濟神州的藥品銷售業務已經處于自我造血的邊緣。如果能夠保持這一趨勢,我們將會看到百濟神州實現整體盈利。
對于創新藥行業來說,如果百濟神州能夠真正實現盈利,無疑將進一步增強行業的信心。雖然在此之前,艾力斯已經實現盈利,但更多是me-too策略的勝利。
而百濟神州則高舉高打,在國際市場上以"頭對頭"的勝利姿態,與海外藥企競爭并取得勝利。在這一背景下,百濟神州能夠實現盈利,顯然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無論如何,當前生物科技行業的預期可能仍然不高,但能夠實現常態化盈利、健康發展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多。
/ 03 / 醫藥舊時代的徹底翻篇
中國首富的寶座終于易主了。
8月9日,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44歲的黃崢以486億美元的身家,超越了自2021年4月以來一直占據榜首的鐘睒睒(財富值474億美元),成為中國的新首富。
鐘睒睒的財富大幅縮水,主要原因是其控股的HPV疫苗公司萬泰生物及農夫山泉的股價暴跌。
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萬泰生物的營收和利潤雙雙下降,股價也大幅下跌。與2021年的高點相比,萬泰生物的股價跌幅接近60%,市值蒸發了991億人民幣。
鐘睒睒直接和間接持有萬泰生物約73.3%的股份,因此其資產縮水了約730億人民幣,相當于100億美元。
萬泰生物的股價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中國生物科技產業舊時代的結束。
內卷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HPV疫苗的紅利,本質上是國產替代的邏輯,而非真正的技術優勢。
在這一邏輯下的造富故事,窗口期注定是有限的,在資本市場的沖擊下,來得快去得也快。這也反映了生物科技產業的起伏變化。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生物科技產業的造富故事已經結束。行業發展總有起伏,低谷也只是暫時的。
尤其是在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這反而可能是下一波造富浪潮的起點。只是,未來的造富浪潮,將屬于創新驅動的時代。
/ 04 / 又一個國產分子“賣身”
我們也能看到,國產分子藥物的國際化交易案例越來越多,且不乏重量級案例。
8月9日,默沙東宣布與同潤生物達成最終協議,以7億美元預付款和潛在的6億美元里程碑款項,收購后者的CD3xCD19雙抗CN201。
從首付款來看,CN201是出海創新藥中質量最高的交易之一。CN201交易案的出現,進一步引發了市場討論,觀點呈現兩個方向:悲喜參半。
悲觀一方認為,當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分子藥物進行國際化交易,實際上可能意味著國產創新藥企質量的急劇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可能會看到創新力量的削弱。
當然,樂觀的觀點則認為,這不僅證明了國產創新藥的高質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本寒冬帶來的退出難題。對產業來說,這也是促進行業持續"創新滾動"的一種方式。
無論如何,重磅交易本身對于行業來說,仍然是利大于弊的。
/ 05 / 老牌藥企抄底細胞療法
除了海外大藥廠在積極行動,國內老牌藥企也在忙著抄底,主要方向是細胞療法。
8月4日,華東醫藥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獲得了藝妙神州CD19自體CAR-T候選產品IM19在中國的獨家商業化權益。
8月5日,東北制藥宣布收購鼎成肽源70%的股權。鼎成肽源是一家細胞療法企業,已經布局了TCR-T和CAR-T等10多個管線。
老牌企業抄底細胞療法biotech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在實力方面,國內細胞療法企業并不遜色,例如目前全球CAR-T領域最火的產品就出自國內企業傳奇生物。
在TCR-T領域,國內企業的布局也相當迅速,香雪制藥的子公司產品近期也受到了二級市場的青睞。
當然了,細胞療法企業的紛紛"賣身"也反映出一個困境:產品的高價格在國內市場的想象空間有限。如果沒有海外市場的潛力,企業本身的價值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愿意出售的案例可能會增多。
從這一點來看,老牌企業能夠為細胞療法企業提供的賦能相對有限。因此,老牌企業抄底能否帶來積極的結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 06 / 避免合作悲劇的發生
不管結果如何,一個非常需要警惕的問題是,合作的條款必須充分保障各自的權益。目前來看,因為收購、BD導致雙方爭執的現象越來越多。
近期引起較大爭議的,是基蛋生物對景川診斷的收購。8月5日,景川診斷發布公告稱,基蛋生物的董秘等人員來到景川診斷,企圖進入財務室但遭到阻撓。雙方的沖突引起了警方的注意,10余名特警等警察到場處理。公告還提到,目前子公司員工已無法安心工作,生產已暫停。
據公開報道,基蛋生物認為雙方的核心訴求是關于回購子公司管理層股權的市盈率(PE)計算,即估值問題。而景川診斷管理層股東則認為,雙方的核心分歧在于基蛋生物缺乏誠意,改變了收購時間、條件以及付款方式。
BD中的爭執案例也不少見。例如,恒瑞醫藥和萬春醫藥的合作最終對簿公堂。沃森生物與艾博生物的合作也并非一帆風順,在所有合作終止后,沃森生物進行了大規模的管理團隊調整,而艾博生物則指責沃森生物。
無論是收購還是BD,核心在于資產能否帶來較大收益。但當估值邏輯發生變化,或研發本身出現意外,自然容易出現爭執現象。
這些案例進一步提醒生物科技產業的參與者,在進行類似的操作時,一定要更加謹慎。
/ 07 / 警惕NewCo模式泡沫
NewCo模式越來越受到歡迎。
8月5日,嘉和生物公告稱,將CD3/CD20雙抗GB261的大中華區外全球權益授權給了TRC 2004。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嘉和生物的"出海",采用了NewCo模式,即引進方TRC 2004是一家新設立的公司,并且是由嘉和生物參與操盤:嘉和生物與Two River、Third Rock Ventures兩家美元基金共同設立了TRC 2004。
這種模式最初由恒瑞醫藥開創,隨后康諾亞等企業迅速跟進,目前來看越來越受到國內企業的歡迎。
從邏輯上來看,這種出海模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既能通過早期管線創造一定價值,又能通過股權降低自身風險,鎖定更多遠期收益。
但NewCo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較重的資本運作屬性。行業人士"三句半醫藥評論"將這一模式概括為:找不到MNC就先賣給中間商,沒有中間商就和海外資本一起創造中間商。
總而言之,NewCo模式是一種好模式,但不能僅僅為了資本運作而過度追求,以免重蹈"license in"模式的覆轍。
原文標題 : 氨基一周|部分18A逼近退市邊緣;百濟神州開始“賺錢”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
10 抗體可變區多樣性的來源


分享









